分享

享清福不再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就是地上神仙。

 情缘半岛 2022-04-11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为上,受辱为下;我骤然得到它 , 为之惊喜 , 一旦失掉 , 为之惊惧 , 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享清福不再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就是地上神仙。

此李鸿章晚年手书的一副对联,贴在南京的李鸿章祠堂里。

功名富贵谓洪福,清净自在是清福。鸿福容享,清福难得。没有大智之人是不可能真正享受到清福的。

从《齐物论》中可以看出,庄子是真正内心强大之人,可以平和净心,理性看待世间万物。心态平和,放下攀比,才能真正享受清福,享受生活中的那一份心安。

欲望没有尽头,知足方能快乐。这是李鸿章对联的核心要旨。

所谓法净,是指内心之清净,即道之无为,佛之无妄。法净,则不染尘埃。

身见我执,人生痛苦之源。世人喜好功名利禄,不知不觉远离大道。人之有身,故易受惑。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本章老圣人强调的是“无我无身则无惊”的人生大智。

“宠”的构字是宇宙中有“龙”的样子;“辱”的构字是用手掌握拿捏好时辰分寸的样子;“惊”字为“敬马”之合。庄子说,“万物一马也。”所谓“一马”也就是指“道”,故“惊”字亦可看作为“敬道”。宠辱一体,得失同源。因此,“宠辱若惊”是指“宠”和“辱”皆须以“道”为归依。

“客行已在经伦中,名利何劳自作难”。在老圣人看来,世人在荣辱面前的这种表现,虽为常态,却也是不正常的。荣辱得失,一时虚名;时过境迁,总成云烟。人不能远离荣辱,但绝不能成为荣辱之奴隶。看淡荣辱,超然得失,才能把握人生方向,做自己的主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