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炳仁随语|范仲淹有了“桐庐之贬”,才兴《岳阳楼记》之叹

 grandy3hz 2022-04-11

自2021年杭州日报艺术典藏新开“朱炳仁随语”栏目以来,随语已连续刊登四十余期。2022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以数十年浸淫于铜的经历,继续讲述他与铜的那些温情故事,给读者带来文化艺术的盛宴。在这个凝聚精彩、散发芳华的时代,让我们随着铜艺之光,再次出发。

051|
朱炳仁随语

朱炳仁,杭州人,原籍绍兴,1944年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故宫博物院文创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理事,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西泠印社社员。峨眉山金顶、雷峰塔、灵隐铜殿、台湾同源桥及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等百余铜建筑铜总工艺师,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巨幅熔铜壁画《春和清妍》作者,作品还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中央组织部大楼、印度玄奘纪念堂、美国加州大学等。

有了“桐庐之贬”,才兴《岳阳楼记》之叹

二十年前,我为某中央机构大楼创作过一幅长达26米的铜壁画,名为《竹报平安鉴青史》,背景上铭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数月前,我又去了杭州的桐庐县,与范文正公“打了个照面”,感觉异常亲切,于是成就了这篇短文。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作的一篇368字的《岳阳楼记》,综天时地利之和,得历史演变之机,精切高古,字字珠玉,穿云破雾,回肠荡气。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范仲淹步先儒之后,把自己的人格灵魂和政治理想升华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震天地而醒人智,传千秋以泽后人。

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欧阳修《文惩范公神道碑铭》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宋史》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本文亦承其义,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形成之思想脉络,作一番探索。

朱炳仁用高温珐琅彩铜等创新技艺打造的《富春山居图》铜壁画

1034年的春天,因管了宋仁宗的“家事”,劝仁宗不要废除郭皇后,45岁的范仲淹卷入“废后风波”,皇上将谏官范仲淹贬谪,驱赶出京师。于是,有了范仲淹贬睦州的故事。

睦州,即今天的杭州建德、桐庐、淳安三地。范仲淹被安排到睦州任知州,也就是市长,正确说是县长。有意思的是,他遭此贬黜,不仅泰然处之,而且欣然喜之。仁宗对范仲淹这种良相爱之莫及,处罚的方式是棒子高举而轻下,贬谪相当于外放。睦州并非瘴烟蛮雨的穷山恶水,而是可以“静临水木之华”,修身养性,富庶的鱼米之乡。

范仲淹亦感恩不已,作《谪守睦州作》:“铜虎恩犹厚,鲈鱼味复佳。圣明何以报? 没齿愿无邪。”虽是被授予铜虎符,谪任知州之职,可人生的滋味竟如鲈鱼之鲜美,于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真情由然而生。

然而,让范仲淹思想成形的不仅有鲈鱼的鲜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就是隐居桐庐的东汉严子陵。范仲淹有诗说:“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唐朝三百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并作了可与《岳阳楼记》前后辉映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评价严子陵说,“使贪夫廉,懦夫立,是有大功于名教也”, “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 ”,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后《岳阳楼记》中人格品味和政治思想已跃然而出。

被贬至睦州的范仲淹,从正月出发,坐着船顺着颍河、淮河、过钱塘富春江,中间历经了“舟楫颠危甚,蛟鼋出没多”。有“阴风怒号” “日星隐曜”之萧然,也有“春和景明”“把酒临风”之神怡。一路上,范仲淹写下《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等诗作,“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范仲淹的“淡定洒脱”摆脱了朝廷的朋党之争,在桐庐度过了难得的“潇洒”时光。他作诗文,修书院,兴教育。“当其王道勃兴,圣人在上”,“崇德之人,耻素餐而高尚”,冀一展政治抱负,成就为国为民理想。

朱炳仁设计创作《本是同根生》,上刻“潇洒桐庐”富春山居美景

在桐庐短短半年多的任期中,不可思议的是,范仲淹此期间的诗作,占他一生流传下来的全部诗词作品中的六分之一。他对桐庐的用情之深是他平生再无有其二了。

你若不信,看看他为桐庐写的十首五绝组诗《潇洒桐庐郡十绝》,每诗均以“潇洒桐庐郡”开头,一气呵成,美艳之至,潇洒之绝。“潇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潇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好一个“千家起画楼”,让人醉酣于“潇洒桐庐”梦幻之中。

可贵的是文正公并未醉沉于江上美景,他敏锐地看到了白水青云的背后:“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更有他此时此地,写给君王宋仁宗一封奏折,上面说道:“臣非不知逆龙鳞者,掇齑粉之患,忤天威者负雷霆之诛”,然而,他仍坚持“理或当言,死无所避”。铜骨铁脊,震古烁今,为天下苍生,日月无言,天地可鉴。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十二年后,庆历六年(1046),《岳阳楼记》应运而生。我说,没范仲淹的杭州桐庐之贬就没有他的《岳阳楼记》。诗曰:“谪守何有宠辱惊,潇洒十看画楼新。莫道桐庐江湖远,无负范公一片心。”

最后,范仲淹和杭州的缘分,还有一段小插曲。1049年,他又来杭州了。这次他不再是建德、桐庐的县长了,61岁的范仲淹正而八经来到杭州做了两年“市长”。这次,他不那么“潇洒”,杭州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灾荒,范仲淹耗尽心血,赈灾救民,终究通过了这次大考。离任后,越三年,在徐州溘然病逝。

如今,作为南宋古都的杭州正深化宋韵文化的研究,杭州人常记住的是苏东坡“苏市长”,或者再早的唐人白居易“白市长”。我说,如果,宋韵文化是一出精彩绝伦的话剧,范仲淹一定是里面的潇洒帅气的“男一号”。别不待见那位与民同忧共乐的“范市长”吧,因为我已用铜将其铭刻进《竹报平安鉴青史》的千秋画卷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