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与梅城古城

 zjshanshi 2017-06-19

范仲淹与梅城古城

九百多年前,北宋名臣范仲淹曾经被贬职来梅城任睦州知州。虽然他在梅城任职时间很短,却办了几件使当地百姓世代称颂的大好事、大实事——“大兴州学”,“始建堂宇斋庑”;主持疏浚梅城西湖,还修筑了南北堤坝,后人称之为“范公堤”;特地寻访了东汉隐士严子陵的遗迹及其后人,并为严子陵修了祠堂,还写下了一篇《先生祠堂记》。也正是他与梅城古镇的这段历史缘份,六年前,在纪念范仲淹1020周年诞辰的时候,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论坛,便将闭幕仪式安排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严州校区内隆重举行。梅城古镇由此受到了海内外范史研究专家、学者们的青睐。

范仲淹不仅学识渊博、才能杰出,而且道德高尚、为人善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学家。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称赞他是为人的典范,做官的楷模。他倡导和践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景仰和效法的精神大典。

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正月,当时在京城汴梁担任右司谏的范仲淹因上疏谏止宋仁宗皇帝废黜郭皇后之事,触怒龙颜,宋仁宗就贬了他的职,将他下放到离京城几千里外的浙西睦州(州治在梅城)担任知州。那年范仲淹四十六岁。

范仲淹是位忠臣,他上疏进言的本意,其实还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威信。如今虽遭受贬职,但他仍无怨无悔。

他带着全家老少十口,开始了赴睦州漫长而艰辛的跋涉之途。途中,他写了一首《谪守睦州作》的五律诗:“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铜虎恩犹厚,鲈鱼味复佳。圣明何以报,没齿愿无邪。”

在这首诗中,范仲淹坚持给皇帝上疏的意见,主张既要尊重父亲又要尊重母亲(刘太后选定郭后的意愿),要管好国家先要管好家庭(内宫)的事。一直希望皇帝能够回心转意,不想结果是让我带着一家十口离开京城到偏远的睦州去赴任。虽是被授予铜虎符,担任知州之职,不过听说睦州地方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盛产鲈鱼,到这里当地方官,可亲历其境,亲口尝到鲈鱼鲜美的滋味,也许不是什么坏事。皇帝圣明、皇恩浩荡,我至死绝无邪念,永远忠于朝廷,以报皇恩。

不知走了多少日子之后,范仲淹一行乘船沿着钱塘江逆流而上,晓行夜宿,经过无数个急流险滩,终于到了桐庐境内。那时候桐庐县属睦州管辖,到了桐庐就等于进了睦州之界。船行至桐庐江上时,遭遇强风暴袭击,那儿的水深浪急,小船被大风刮得左右摇晃,惊险极了。到了傍晚时分,风终于停住了,大伙尚平安无事。晚上,范仲淹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远处渔船上传来的歌声。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妻子休相咎,劳生险自多。商人岂有罪,同我在风波。”“一棹危于叶,傍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圣宋非强楚,清淮异汨罗。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舟楫颠危甚,蛟鼋出没多。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

古时候,许多诗人写诗常惯用老地名代指当时的地名,因为唐代桐庐曾经是州郡治所,这三首诗以及《桐庐郡斋书事》、《萧洒桐庐郡十绝》等诗中的“桐庐郡”是代指“睦州”。又因睦州曾经用过“新定”的名称,所以在《新定感兴五首》等诗中又以“新定”代指“睦州”。

在这三首诗中,范仲淹将自己的身世与眼前遭遇的大风大浪侵袭事件联系在一起,想着自己一生忠于朝廷,尽职尽守,却连累了家人与自己一起受苦遭罪。不过,他还是坚信当今皇上不会像以前的楚怀王、顷襄王那样残忍无道,自己来谪守清秀的富春江,也不会跟楚国的屈原那样因绝望而投汨罗江。

范仲淹随着小船继续逆流而上,看到富春江流域的青山绿水,完全被沿途的美景所陶醉了,他心旷神怡,激情满怀,又诗性大发,即兴写下了《出守桐庐道中十绝》的诗作:“陇上带经人,金门齿谏臣。雷霆日有犯,始可报君亲。”“君恩泰山重,尔命鸿毛轻。一意惧千古,敢怀妻子荣。”“妻子屡牵衣,出门投祸机。宁知白日照,犹得虎符归。”“分符江外去,人笑似骚人。不道鲈鱼美,还堪养病身。”“有病甘长废,无机苦直言。江山藏拙好,何敢望天阍。”“天阍变化地,所好必真龙。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锺。”“万锺谁不慕,意气满堂金。必若枉此道,伤哉非素心。”“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风尘日已远,郡枕子陵溪。始见神龟乐,优优尾在泥。”

范仲淹这十首绝句,运用顶针修辞方法,因景生情,抒情言志,前后相接,一气呵成,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忍辱负重、忠于朝廷、报效国家的情怀。

四月中旬,范仲淹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睦州(梅城)。他不顾几个月的车船跋涉的风尘之苦,仍然按照惯例给朝廷报告谢恩,写了《睦州谢上表》。在“谢上表”一开头,范仲淹还是义无反顾地请求皇帝收回废郭后的成命,“闻降妃之说,则臣相率伏阁,冀回上心,议方变更,言亦翻覆”。他明知这样做的后果,“臣非不知逆龙鳞者掇齑粉之患,忤天威者负雷霆之诛”,然而,他仍坚持“理或当言,死无所避”。接着,他列举了历史上几个因废后而带来后患的例子,“盖以前古废后之朝,未尝致福”。目的还是劝皇帝能够回心转意。同时还为皇帝想出既不失面子,又好下台阶的办法,“乞存皇后位号,安于别宫,暂绝朝请,选有年德夫人数员,朝夕劝导,左右辅翼,俟其迁悔,复于宫闱,杜中外觊望之心,全圣明终始之德”。希望皇帝做一个“明主”。“臣腐儒多昧,立诚本孤,谓古人之道可行,谓明主之恩必报”。“然后上下同心,致君亲如尧舜;中外有道,跻民俗于羲皇,将安可久之基,必杜未然之衅”。最后,范仲淹还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忠心,“乐道忘忧,雅对江山之助;含忠履洁,敢移金石之心”。这篇“谢上表”,其实还是谏止宋仁宗废黜郭皇后上疏文的续篇。足见范仲淹为保江山社稷、冒死直谏的清正品质。

在睦州上任期间,范仲淹以“敢不尽心,以求疾苦”的责任心投入到治理州务的公务之中,不久就初见成效:“吞夺之害,稍稍而息”。范仲淹经过巡视、考察,发觉睦州属邦地处偏僻,文化教养不高,以致滋生“豪者如虎”、“弱者如鼠”的社会现状,认为只有大兴州学,提高州人的文化素养,“示之以文”,“示之以仁”,使人们懂得做人之道,做官之道,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落后状态。于是,他下决心认真抓一抓睦州的教育工作。他见原先以孔庙为校舍的州学规模太小,不能适应培养大批人才兴邦的需求,就以孔庙为基础,扩建堂宇斋庑,并且增加了师资力量,配备了一些才学高且热心教育事业的仁人志士管理和任教。

东汉高士严子陵一直是范仲淹非常崇拜的偶像。严子陵有经天纬地之才,主张仁义治国,向汉光武帝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的执政治国理念。然而,汉武帝请他辅助治天下时,他却不愿屈意攀龙附风,追求功名利禄。为了颂扬严子陵的高风亮节,让州人学习严先生的品德和精神,他派睦州从事章岷负责兴建了“严子陵祠堂”, 又在祠堂的东面墙壁上描画了唐代睦州青溪(淳安)处士方干肖像。并亲自撰写了著名的《先生祠堂记》。同时他还通过查访找到严子陵的后代,免除了这四户人家的赋税和劳役,让他们管理好祠堂事务。

在梅城任职期间,范仲淹与当地士人、同僚频繁交往,夙宵为会,迭唱交和。这些人都是些饱学之士、君子之人。他们极尽山水之娱,酬唱之乐。在这样浓重的文化氛围中,官吏心灵净化,士人奋勉向上。在公务之余,他和幕僚一起游乌龙山、登承天寺竹阁、谒严子陵钓台、访方干故里,徜徉在青山秀水之间,相继写下《游乌龙山寺》、《江干闲望》、《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阁》等诗作。《桐庐郡斋书事》一诗中的两句最能说明他的这种自得其乐的心情:“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邀”。

范仲淹虽然在梅城为官时间不长,但他为睦州文化的振兴,为挖掘和培养睦州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范仲淹在睦州写下四十七篇诗作,占他流传下来的三百多篇全部诗词作品中的六分之一左右。

范仲淹离开梅城后,睦州世代百姓,出于对范公的崇敬与怀念,在梅城修建了“希范堂”、“思范亭”、“范公祠”纪念这位先贤。范仲淹离任后,后来的地方官吏曾在州衙内建有“希范堂”(希,仰慕之意)。作为仰慕范公精神,进行自我反省的场所。“思范亭”建于明代,遗址在原农药厂北面的樊家山(又称范村山)上。“范公祠”建于清代,在市民路南侧靠近小西门处,现在还有遗迹。这些都是老百姓用以缅怀、纪念范公的建筑物。

范仲淹在睦州任上的时间,各种史料说法不一。有说是两个月的,有说是半年多的,有说是一年多的。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的资料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在《范仲淹年谱》中说:“景佑元年(1034)46岁”,“春初,自京出发,至项城短暂停留,沿颍、淮而下,四月至睦州任所”。“ 六月,移守乡郡姑苏,与叶参(9641043,叶清臣父)交政后,立即投入救灾,有苏州治水之载。诏移知明州(治今浙江宁波),转运使言其治水救灾有方,愿留毕其役,遂复知苏州”。

但是,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的《范仲淹生平》却是这样说的:“景祐元年(1034),仲淹出守睦州”。“同年八月,一道诏令将他调知乡郡苏州”。

再看南宋的大臣、文学家楼钥在《范文正公年谱》中又是这样说的:“景佑元年甲戌.年四十六岁”。“是岁春正月,出守睦州”。九月,诏复知苏州”。

最后,我们来看看北宋宰相富弼撰写的《范文正公墓志铭文》是怎样说的。富弼生于公元1004年,去世于1083年,是与范仲淹同时代的朝廷重臣,范仲淹死后,是他亲自起草的墓志铭文。这篇铭文中有这么两句:“会降知睦州,台吏促上道。在郡岁余,知苏州”。

第一句:会,这里的意思应该翻译为“职务”。因为,古代帽子上缀结采玉的缝隙叫会,作朝及蔽膝的领缝也叫会。全句意思是说,(因范仲淹上疏皇帝收回废后的成命而被受贬)他的职位被降至睦州的知州,朝廷官员来催促他离京城上路去赴任。第二句意思是:范仲淹在(睦州)郡一年有余,然后转到苏州任知州。

笔者以为,范仲淹在睦州为官时间,应当以北宋宰相富弼撰写的《范文正公墓志铭文》中的“在郡岁余”较为合情合理。因为富弼是与范仲淹同朝代的上司,墓志铭文中对于亡者生平简历的描述应该是十分慎重和严肃的事情。而南宋大臣楼钥编写《年谱》时,只是凭借朝廷留下的档案资料。当年九月有诏书将范仲淹调去苏州,但是否他就去赴任了呢?因为苏州是他的家乡,为了避嫌,他曾经请求朝廷让他到别处任职。他上书后会等待朝廷回复,可能会延期去苏州赴任。至于后人编写资料,就更会以讹传讹,因此就更不能作为依据了。

 

【附】

(一)范仲淹来睦州所写的诗作(四十七首):

谪守睦州作

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

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

铜虎思犹厚,鲈鱼味复佳。

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陇上带经人,金门齿谏臣。

雷霆日有犯,始可报君亲。

 

君恩泰山重,尔命鸿毛轻。

一意惧千古,敢怀妻子荣。

 

妻子屡牵衣,出门投祸机。

宁知白日照,犹得虎符归。

 

分符江外去,人笑似骚人。

不道鲈鱼美,还堪养病身。

 

有病甘长废,无机苦直言。

江山藏拙好,何敢望天阍。

 

天阍变化地,所好必真龙。

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锺。

 

万锺谁不慕,意气满堂金。

必若枉此道,伤哉非素心。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

 

风尘日已远,郡枕子陵溪。

始见神龟乐,优优尾在泥。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

妻子休相咎,劳生险自多。

商人岂有罪,同我在风波。

 

一棹危于叶,傍观亦损神。

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圣宋非强楚,清淮异汨罗。

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

舟楫颠危甚,蛟鼋出没多。

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

 

桐庐郡斋书事

千峰秀处白云骄,吏隐云边岂待招。

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自逍遥。

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邀。

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术长灵苗。

 

桐庐方正父家藏唐翰林画白芍药予来领郡事因

治乱兴衰甚可嗟,徒怜水调诉荣华。

开元盛事今何在,尚有霓裳寄此花。

 

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阁

僧阁倚寒竹,幽襟聊一开。

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

晚意烟垂草,秋姿露滴苔。

佳宾何以伫,云瑟与霞杯。

 

 和章岷從事斗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新定感兴五首

江上多嘉客,清歌进白醪。

灵均良可笑,终日著离骚。

 

去国三千里,风波岂不赊。

回思洞庭险,无限胜长沙。

 

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

稀逢贤太守,多是谪官来。

 

山水真名郡,恩多补谏官。

中间好田锡,风月亦盘桓。

 

数仞黄堂上,题名仅百贤。

孤高宋开府,千载可拳拳。

 

留题方干处士旧居

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

唐朝三百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

 

赠方秀才

尚继先君,岩居与俗分。

有泉皆漱石,无地不生云。

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

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江干闲望

江干日清旷,寓目一搘筇。

落叶信流水,归云识旧峰。

兰荪谁共采,凫雁自相從。

莫爱苹风起,波来千万重。

 

斋中偶书

狂愚多苦口,幽远独甘心。

言路有馀责,权门无去音。

忘忧曾扣易,思古即援琴。

此意谁相和,寥寥鹤在阴。

 

依韵答胡侍郎见寄

千年风采逢明主,一寸襟灵慕昔贤。

待看朝廷兴礼让,天衢何敢斗先鞭。

 

留题江秀才旧居

结舍近沧洲,江山不外求。

我来明月夜,更得主人留。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城对月

南国风波远,东门冠盖回。

多情是明月,相逐过江来。

 

依韵酬周骙太博同年

孰敢先怀富贵图,良时须惜几嗟吁。

众心可致巍巍主,上意思平两两符。

不称内朝裨耳目,多惭外补救皮肤。

子陵滩畔观渔钓,无限残阳媚绿蒲。

 

钓台诗

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

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游乌龙山寺

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

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

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

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

 

萧洒桐庐郡十绝

萧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

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

 

萧洒桐庐郡,清潭百丈馀。

钓翁应有道,所得是嘉鱼。

 

萧洒桐庐郡,身闲性亦灵。

降真香一炷,欲老悟黄庭。

 

萧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

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萧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

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

 

萧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

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萧洒桐庐郡,公馀午睡浓。

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锺。

 

萧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

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萧洒桐庐郡,开轩即解颜。

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

 

萧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

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舟中

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舷。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依韵酬周骙太博同年

孰敢先怀富贵图,良时须惜几嗟吁。

众心可致巍巍主,上意思平两两符。

不称内朝裨耳目,多惭外补救皮肤。

子陵滩畔观渔钓,无限残阳媚绿蒲。

 

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注:这首长诗是范仲淹为一位由京城充军来梅城的守门老卒而书。这位老卒原是在皇帝身边“琼林苑”种花的“待诏”,也曾得到过皇帝的宠幸,但“一朝得罪”,贬来睦州。)

江城有卒老且贫,憔悴抱关良苦辛。

众中忽闻语声好,知是北来京洛人。

我试问云何至是,欲语汍澜堕双泪。

斯须收泪始能言,生自东都富贵地。

家有城南锦绣园,少年止以花为事。

黄金用尽无他能,却作琼林苑中吏。

年年中使先春来,晓宣口敕修花台。

奇芬异卉百馀品,求新换旧争栽培,

犹恐君王厌颜色,群芳祇似寻常开。

幸有神仙接花术,更向都城求绝匹。

梁王苑衷索妍姿,石氏园中搜淑质。

金刀玉尺裁量妙,香膏腻壤弥缝密。

回得东皇造化工,五色敷华异平日。

一朝宠爱归特丹,千花相笑妖饶难。

窃药常娥新换骨,婵娟不似人间看。

太平天子春游好,金明柳色笼黄道。

道南楼殿五云高,钧天捧上蓬莱岛。

四边桃李不胜春,何况花王对玉宸。

国色精明动韶景,天香旖旎飘芳尘。

特奏霓裳羽衣曲,千官献寿罗星辰。

兑悦临轩逾数刻,花吏此时方得色。

白银红锦满牙床,拜赐仗前生羽翼。

惟观风景不忧身,一心岁岁供春职,

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

窜来江外知几年,骨肉无音雁空度。

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

子规啼处血为花,黄梅熟时雨如雾。

多愁多恨信伤人,今年不及去年身。

目昏耳重精力减,复有乡心难具陈。

我闻此语聊悒悒,近曾侍從班中立。

朝违日下暮天涯,不学尔曹向隅泣。

人生荣辱如浮云,悠悠天地胡能执。

贾谊文才动汉家,当时不免来长沙。

幽求功业开元盛,亦作流人过梅岭。

我无一事逮古人,谪官却得神仙境。

自可优优乐名教,曾不恓恓吊形影。

接花之技尔则奇,江乡卑湿何能施。

吾皇又诏还淳朴,组绣文章皆弃遗。

上林将议赐民畋,似昔繁华徒尔为。

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

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

 

(二)范仲淹在睦州写的《先生祠堂记》全文: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岂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索,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明代胡拱辰写的《思范亭记》全文:

宋公璟、田公锡、范公仲淹、赵公抃、张公栻、胡公寅、潘公良贵皆严郡古名侯也。学官(主管学务的官员)至今祠之,则皆所思之人矣。而何独思范耶?城社,范所治也;堂宇,范所莅也,则皆所思之地矣,而何独斯亭名思范耶?是必有其故矣。谨按斯亭旧名竹阁。出郡城小西门,西行不一里,折而北不半里,有山如几然,当几之中,为能仁寺,右偏为资福寺,能仁寺之南偏则为竹阁。而明道二年,范公自右司谏来守是邦,日喜登焉。后人乃更名曰:思范。绍兴九年重葺。复旧名。既而废焉久矣。今郡守刘公纲,二守李公逊,节判邹公济,节推曾公贯,方图重建,而资福寺僧道存,乃于能仁之南,资福之北,掘地得石碑,上刻二诗,其一云:“僧阁依寒竹,幽襟聊一开。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晓意烟垂草,秋姿露滴苔。佳宾何以伫(久立),云瑟与霞杯。”而其后题云:“镇江军节度推官阮逸。”其一云:“竹阁寒相倚,云窗晓共开。闲身方外去,幽意静中来。声响风随箨,阴移日上苔。迟留更清夜,待月露盈杯。”而其后题云:“治平二年十月,尚书知郡事刘述书”,置于思范亭。道存以告,刘公跃然谓诸公曰:“范公其有灵乎。”相与即其旧址建亭三间,前置重门,筑土以缭,级石以登。中肖范公像,而东莱吕公祖谦则尝教授于严郡者,故以配之,特牲告成而落焉。属言于拱辰,以为之记。嗟夫!范、吕二公之功业垂简策,声光塞宇宙,而其政教所被,至今不泯。斯亭之建宜乎,而刘、李、邹、曾诸公,政法乎范,教法乎吕,严郡士民罔不欣戴。严为山水郡,号称名胜。则凡诸公之所经历者,后有所建,而俾民弗谖,安知不亦同于思范也耶。

(民国《建德县志》卷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