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刘政琤老师的三次合影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我和刘政琤老师的三次合影

■作者:艾俊民

        刘政琤老师的《支教日记》,从第225期(2019年1月)开始在《721矿游子》连载,至第260期(2020年4月)刊登完毕,12万多字的日记分成36期伴随了矿友们一年多的时间。作为版面编辑,每一期《支教日记》我都先睹为快。一边阅读,一边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刘政琤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支教日记》还在连载中,我就决定一定要写一篇读后感,结合我和刘政琤老师的交往过程,说出我对刘政琤老师的印象。实事求是,不褒不贬。

       我和刘政琤老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莲塘学校认识的,当时我们的关系并不密切。因为在莲塘学校高中部,教师们是按照教研组分组在办公室办公的,也就是说,语文老师和语文老师在一个办公室,数学老师和数学老师在一个办公室,政治老师和政治老师在一个办公室。刘政琤老师是语文老师,我是政治老师,因此,我们之间的交集并不多。我对刘政琤老师有印象,是一次课后在教室外面,我听学生陈海清说:“刘政琤老师真是个好人,他们班的学生不扫地,他去帮学生扫。”

      在学校里,小学生最听话,怕老师,打扫教室卫生不敢含糊。到初中了,就有些叛逆心理了,个别学生逃避劳动,但是班主任会凶他,学生也怕,生怕升不了高中。到高中时,一切以学习为主,以考上大学为准则,有些学生不愿意打扫卫生,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是有恃无恐,知道自己成绩好,会为老师争光,老师不会怎么样他。因此,常常会发生值日学生放学后不扫地的现象。刘政琤老师是带重点班的优秀老师,自然班里的学生有些骄纵,值日生不扫地而由刘政琤老师代劳的现象比较多,以至于刘继鹏老师都看不过去,曾经有一次专门跑去教室教训了那些学生。

       这样的事情传到我的耳朵里,我觉得刘政琤老师确实是个好人,而且每一个他教过的学生都评价刘政琤是个好人、优秀教师。不过坦率地说,当时在我心里,在承认他是好人的同时,觉得他是一个迂夫子。因为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是改革开放最迷茫的时候,思想比较乱,社会上小道消息很多。当时教师中哄传有一个邓小平同志讲“三个对不起”的说法。大意是:大中专学生对不起,以后国家不包分配了;解放军对不起,以后师级干部以下不安排职位了;全国人民对不起,以后要自己买养老保险了。

        我听到这个传言,便告诉了刘政琤老师。刘政琤老师说:“我问过秦矿长了,这是谣言!”秦峰副矿长当时分管学校,大约是听到这个反映很多,生怕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便专门召开了一次全校教师大会,说:“这是谣言!老师们要不信谣、不传谣。”中国官场的习惯,只要不是红头文件下发的,一切传言都是谣言。当然,官员们嘴巴里说是谣言,他心里倒不一定认为是谣言。但是我看刘政琤老师的虔诚表情,他是一定认为这“三个对不起”是谣言的。相比较来说,刘继鹏老师在政治上却敏感得多,我看见他听到说这是谣言时,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我这个人有个特长,重要时刻每个与我接触的人,当时说了什么话,脸上是什么表情,我一直是记忆犹新)。

       总之,在莲塘学校的8年时间里,我与刘政琤老师的交集不多,合影只有这么一次,好像是文科班的毕业照,刘政琤老师坐在正中间,我坐在他右手边。仔细看照片,刘继鹏老师也在场,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缩在了学生的背后(照片右边女学生背后戴眼镜的就是刘继鹏老师)。

      1993年4月份,我调到矿党委宣传部,这时刘政琤老师在宣传部呆了一年后重新回到莲塘学校,大约是因为与宣传部有了感情,他经常会到宣传部叙旧。开始的时候,他对我到矿宣传部是有些不信任的。他曾经用教诲的口气对我说,“写报道先要有导语”。后来过不多久,发现我在《中国核工业报》刊登了多篇重点文章,他说:“我走了,宣传部来了一个更强的。”在宣传部,我还听到别人告诉我一件事,说刘政琤老师经常拿把扫帚给领导办公室打扫卫生。总之,刘政琤老师在矿机关留下的印象很好。

      1995年12月底,我调离了721矿,也不知道刘政琤老师是什么时候调离721矿的,反正就像断线的风筝——失去了联系。反而是刘继鹏老师,我倒是经常在网页上看到他的文章。2012年8月1日,我创办了《721矿游子》电子报,刘继鹏老师成为游子报的坚定支持者、多产创作者和得力宣传者。我心里却有些遗憾,刘政琤老师不知道在哪里?如果他能成为游子报作者队伍中的一员,那该多好!

       事随人愿,2013年8月,刘政琤老师通过王峰老师得知了《721矿游子》电子报的消息,他发给我一篇长篇文章《在721矿的日子里》,系统回顾了他从1982年被分配到721矿莲塘学校至1995年调离721矿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文字朴实,感情真挚。这篇文章刊登在《721矿游子》第44期。之后2014年11月,他又写了一篇长篇文章《闯荡上海滩》,讲述了他调到上海徐汇区从事教育工作至退休期间的大致情况。这篇文章刊登在《721矿游子》第75期,引起了许多关心他、牵挂他的学生们的注意,他过去的学生——邵金芳老师特别写了一篇文章《忆刘政琤老师》(文章刊登在第78期游子报),记叙了学生心目中的刘政琤老师——外表像个迂夫子,内心却充满着对职业的敬畏和对学生的关爱。里面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颇深。文章是这样写的——

       那是个黄昏,我和余雪燕等几个同学去他家。当时他家住在莲塘招待所旁。沿一条狭小的水泥路,七拐八弯地来到他家,他的家是简陋的,竹篱笆围着的一个小院子里,斜斜地立着间矮小的平房,这就是老师的家。房子略显破旧,屋子也有些乱。老师的样子颇显滑稽,一手抱着儿子,一手为我们倒水,手忙脚乱地招待着我们。

       我们交谈甚欢,然而一个男同学的问话却打破了交谈的愉悦,他直率地问:“老师,为什么这么久没批作文了。”语气中明显流露出不满,空气中一下子有些冷,场面变得尴尬。只见我的老师“唰”地红了脸,好半天,讷讷地说了句:“忙,太忙。”又歉意地向我们笑笑,脸上竟笼上了一层灰色,像个犯错的孩子……

       后来在课堂上,老师又说到这件事,非常真诚地道歉。作文也很快批下来,而且还多了好些眉批。

       邵金芳老师的这篇文章充分展现了刘政琤老师的职业情怀,充分表露了学生们与刘政琤老师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邵金芳老师的这篇文章刘政琤老师也看过了,并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之处(文章里面有一句“明日复明日”,邵老师错写成“今日复明日”)。不止是邵老师的文章,每一期游子报刘老师都认真阅读,发现错误的地方都会给我指出,不失所望地成为游子报的骨干力量。刘政琤老师虽然不像刘继鹏老师那么高产,但他一直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矿友尹忠自费为游子报印刷出书的时候,刘政琤老师自告奋勇要做校对,但他不习惯于在电脑上修改文章,于是我利用在报社工作的便利,把电子版的《721矿游子》打印出纸质本来,给他校对。于是便有了我们的第二次见面以及合影。

       这是2016年5月初,他女婿开车从嘉兴送他过来,我把同在嘉善的原莲塘学校同事江木生老师叫来一起叙旧,在我家楼下的小区公园里照了这张合影。20多年不见的刘政琤老师,人瘦了,却是精神矍铄。他说,他天天锻炼,“没有高血压,没有高血脂”。而我因为当记者,经常到下面吃喝,肚皮鼓起来了,虽然没有高血压,但是高血脂却有好多年了。我把江木生老师叫过来的原因,是想请刘政琤老师一起吃饭。但是他却坚决不肯留下来吃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使我又依稀看到了那个老夫子的形象。不过,后来刘政琤又来过嘉善几次,还是因为校对游子报的事情,我总算请他吃了2次饭。

       至于刘政琤老师的《支教日记》,当时他是发给我看的,并没有要求在游子报上刊登。但我看了,很有感触,就决定在《721矿游子》上连载。主要是因为在他的日记中,我又看到了印象中的刘政琤老师:里面多次写到他扫地、打扫学校卫生,这使我想起了当年学生陈海清的感叹“刘政琤老师真是一个好人”;里面多次记录他关心学生成绩、细心批改作文,这使我想起了邵金芳老师写他因为未能及时批改学生作文而向学生道歉的情形;里面还写到他支教结束回上海在昆明火车站被丁老师“放鸽子”的遭遇,这使我想起了那个盲目相信领导、说传言是谣言的老夫子。总之,这篇《支教日记》就是刘政琤老师的真实精神写照,值得一读。

      《支教日记》刊出后,在一次火车上,我遇见了我县环保局的一位副局长,我把游子报发给他看,他唯独对《支教日记》感兴趣。原来他是一名知青,当年曾在刘政琤老师支教的那所学校里当过一段时间的代课教师。由于当时《支教日记》还未全部刊登,他向我要去全部文稿,细细拜读,评价颇高。

       还有矿友李谦,他看了《支教日记》后,专门向我要了刘政琤老师的联系方法,双方加了微信,从原本的陌生人成为了一对好朋友。这就有了我与刘政琤老师的第三次合影。

        2019年12月,我去上海莘庄看望老友李谦,李谦要打电话叫刘政琤老师来,一起吃饭。我说:“刘老师是个老夫子。他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不一定会来吃饭。”李谦说:“我叫他来,他肯定会来。”果然,李谦打过电话后,刘政琤老师不惜坐了40多分钟的公交车赶来赴宴。我感到很奇怪,我叫他吃饭,他十分客气。而李谦叫他吃饭,他一叫就到。这大概是他们性格投缘吧?或者李谦另有一种魅力。

        饭后到莘庄公园里休憩,我们一起用手机留了影。这次见面,我们聊了《721矿游子》刊物的下一步打算。我因为游子报办了快8年了,有价值的史料也差不多收集完了,心中一直犹豫着是否休刊。但是刘政琤老师却鼓励我继续办下去,并坚信我会一直办下去。大约他已经充分了解了我的性格,敬业且无别的爱好,已经把事业当作了自己的精神寄托。而他本人也是这一类型的人……

       ●写于2020年4月11日@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261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