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峰文集22:光照临川之笔 ——抚州市临川区中学掠影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光照临川之笔

——抚州市临川区中学掠影

■作者:王  峰

  临川,著名的“才子之乡”。这片肥沃的教育热土,不仅因为自古教育昌隆、文风鼎盛、英才辈出而得名,更因为今天的临川基础教育成绩显著,每年有一万多名大学生从这里走出,四五十名北大、清华学子从这里起飞。正如王勃《滕王阁序》记:“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今年7月,上海酷热,我赶紧乘火车回到了抚州临川区父母的家。

  这天一大早,我就和父亲乘车去了抚州临川区上顿渡镇的农贸市场,汽车在行驶中看见了一片高楼,爸爸说:“快看,这里是临川一中的新校区,临川一中是全国十大名校之一。”

  下了车,我跟着父亲到了农贸市场,市场很大,从很大的室内菜场,伸延到一条很长的小街上,小街上的两边都是菜摊、水果摊,熙熙攘攘地很热闹,这里是抚州最大的农贸市场了。爸爸说慕名而来的外地中学生大量涌入“才子之乡”,到临川一中、临川二中来读书,还有陪读的家人,小镇上多了两三万人,所以很热闹,农贸市场也很大。

  我告诉父亲,30多年前我来过这里听课——

  那是1982年秋天,我所在的721矿古城学校教师曾经到均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的临川一中、临川二中去听过一天课。那时,我们学校里有一辆校车,是一辆很新的草绿色“解放牌”卡车,司机姓胡,是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

  记得去听课的那一天,我们一大早就赶到学校,周作池校长看看大伙都到齐了就说:“驾驶室里可以坐两个人,照顾身体差的同志,照顾女同志,王峰是全校最瘦的,侯永惠有高血压,她们两人坐在驾驶室里,其余的人全部站在车厢上面。”

  老师们都从车厢两边的轮子上爬上了车厢,有的男教师从车尾翻上了车厢,他们扶着草绿色木质的车厢挡板站着,我和侯老师坐在司机边上的座位上。那一年我28岁,侯老师40岁出头,我虽然比较瘦,但无病痛,还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如此关心,有不少年长的老教师还照顾我这小青年,真是感动得稀里哗啦。大约个把小时,卡车风驰电掣地开到了抚州的临川区上顿渡镇。

  上顿渡镇作为临川区的政治、经济中心,面积并不大,从小镇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只需半个小时。临川一中和临川二中,这两所外表平常的学校,连续多年在高考中报捷。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进了临川一中,半只脚就踏进了大学的门。”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临川一中几十年来,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办学效益长盛不衰,学科竞赛奇葩绽放,被称作名牌大学的摇篮。我们都高兴能有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这一天上午在临川一中听课,下午在临川二中听课。临川一中全校大约有4座教学楼,鸟语花香,窗明几净,绿树成荫,学校教导处先叫我们到教导处集中,给大家分发了课程表,然后大家按照不同的学科去教室里听课。

  临川二中距离一中不远,大约只有3座教学楼,校长介绍,二中还没有理化实验室。唉,如此条件,却能考出如此多的清华生、北大生,确实是奇迹。

  一天里听了5节语文课,有初中课文也有高中课文,五位老师有男有女,年龄都在三四十岁,都是全市中学语文教学的精英。

  听了一天课,我感到受益匪浅,感触良多,老师们精湛的教艺和睿智的课堂应对让我由衷的佩服,在欣赏和赞许之余,也借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须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还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这次临川听课之旅的确让我收获颇多,我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学习和反思中,我也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我认识到,要想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自身就要具备很强的文学修养,特别是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比别人付出十倍的努力,不断汲取新知识,这样在课堂上语言才不会匮乏。要想很好的驾驭课堂就要多向老教师请教经验。

  下午听完课,大家就在小镇里逛逛,买点东西带回去。相比去过的其他县城,上顿渡镇很干净,街道宽敞,房屋很漂亮,店铺较多,居然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电影院。80年代中期,我到临川高考监考时还去里面看过两场电影,记得看了一部日剧和一部国产剧。

  最后大家拎着买好的土特产,有说有笑地去离镇上不远的火车站买票,坐南昌到江边村的慢火车回家。

  ●2016年10月29日写于上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