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政琤文集14:春来话“春雨”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春来话“春雨”

  ■作者:刘政琤

  昨天闲来无事,于是想整理一下久未翻动的书橱,竟然翻到一叠在莲塘学校工作时保存下来的5本《春雨》期刊,还有1本《珂声》,1本《小荷》及现代文学讲座的手稿。这些“宝贝”在别人眼里也许就是一堆垃圾,而我虽几经搬家,蜗居斗室,也舍不得将她抛却。于是便一本本、一篇篇地细细翻阅,渐渐地,30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陈年往事又情不自禁地浮现在眼前——

  那是1985年初,不少学生向我们语文老师提出要求,要创办文学社,要有供自己耕耘的文学乐园。在校领导、高中教导处和全体语文老师的支持下,诞生了“春雨”文学社,第一批成员有徐旭、余雪燕、刘盛华、林敏、李冬、张巍、张翔、邵金芳、彭军玲、孟江、屈春燕、陈红委、任江红、王强、陈晴、梁晔华等同学;张巍任社长,任江红任副社长;由我和黄乐程担任顾问。当年12月底出版了《春雨》创刊号,这本不起眼的油印刊物印好后分发给学校、教导处的领导,各语文老师,各班级及每位小作者。由黄乐程老师撰写了序:《写在<春雨>降落前》。现将这份序言抄录如下:

  《春雨》文学社的成立,应该说,这是全体社员的喜事,也是我们莲塘学校的喜事。

  人们热爱春天,向往春天,因为她桃红柳绿,万物争荣。有这大好的春光,是少不了春风的吹拂,春雨的润湿。设若没有春雨,哪来的百花竞妍的春天?

  儿时读杜甫诗《春夜喜雨》,对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名句总不能理解其蕴藏的深刻内涵,现在我明白了:当今的中学生,他们有思想,有能力,渴望创造,渴望有供自己耕耘的乐园。同学们说:“我们也要办文学社,我们心里早痒痒了。”是啊,他们多么希望有一块供自己驰骋的疆场。

  现在《春雨》终于降临了。我想,这久旱之后的《春雨》也许能滋润同学们那干涸的心田罢。

  这是一场及时雨!

  《春雨》就要带着她的稚气和羞涩与读者见面了。在此之际,文学社的几位同学要我为他们说点什么,我想,人微言轻,有啥好说,不如让我道一声祝福:愿同学们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于书痴斋

  在1987年,由梁荣同学任文学社社长,邱蓉荣任副社长;我、黄乐程、刘经龙老师任顾问,刘经龙老师主编,编印了第二期《春雨》。

  在1988年,由黄乐程、谭莉芝和我为指导老师,编印了第三期《春雨》。

  在1989年5月,为了配合矿“安全教育”,校“春雨”文学社出了一期“安全牵动着我们的心”的专刊,并把它发送到矿属各单位,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水冶厂主管安全的副厂长罗冬初还写信给同学们表示感谢,并表示会把同学们的文章下发至各车间,要求工人们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要切记安全!我为这期《春雨》写了序言,刘继鹏老师设计了封面。

  在1991年1月,结合校元旦征文活动,印发了以“九十年代第一春”为主题的《春雨》期刊,刘继鹏老师担任这期刊物的主编。前4期刊物都是赵玉兰老师用打字机打字,杨朝英油印的;而这期杂志则由老师们用钢板、蜡纸刻写油印的。刘继鹏、何玉新、郑剑波、谢德胜、潘炎山、谭莉芝、麦永泽等老师都参与了编辑和刻写。

  在1988年6月,当时莲塘学校高一(2)班的同学以王璎为社长、廖煜晴为副社长还成立了“珂声”文学社,廖煜晴的妈妈——水冶厂学校的刘老师用钢板刻写了所有的稿件,学校油印工晏菊花替他们印出来。很可惜,这个班的文学社因王璎同学转学,离开了矿山,同学们也因学业紧张,只出了一期就销声匿迹了。刘经龙老师也曾编印过一本《小荷》。

  “春雨”文学社成立后不仅编印过期刊,还开展了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写作知识等系列讲座。我记得1987年春开展的中国古典文学系列讲座,高中所有的语文老师几乎都参与了,分为先秦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曲、明清文学等专题,每位老师讲一个专题。1988年的现代文学系列讲座分为四讲,由我、黄乐程、王维德、刘继鹏老师各讲一个专题。这些活动老师们都认真准备,事先编写讲义印发给听讲座的学生,同学们也特别认真,来听讲座的场场爆满。这些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文学兴趣,增长了文学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学好语文的兴趣,而兴趣则成了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有着扎实的语文功底,好多同学还在《721矿游子》上继续发表了很不错的文章,这与当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写于2019年3月1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