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地秋游浯溪村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故地秋游浯溪村

■作者:李康宁

  赣派民居是汉族江右民系的传统建筑,亦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抚州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不少,有乐安流坑、金溪竹桥、东乡浯溪、广昌驿前、宜黄棠阴等村镇。

  出于对赣派民居的家乡情怀,我数次到浯溪村踏访,然而总觉得没看懂,趁此秋高气爽的季节,再次踏进浯溪。浯溪村200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浯溪村被评为“江西省生态文明村”。2012年,浯溪村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浯溪村古建筑群是赣派建筑的佼佼者,由明清时期官吏府、儒林第、状元路、绣花楼、贞孝坊、商贾宅院、宗祠、牌楼、民居等59栋建筑组成,古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王安石之弟——王安国第四世孙王子春自黎圩镇上池村搬迁至此建村,迄今已有826年,繁衍了45代子孙。浯溪村文化底蕴深厚,书香绵延,自明至清,有1人中状元、13人登科及第、21人中举,其中明成祖永乐年间王汝为一家四代有7人荣登甲科。王延垣于明熹宗天启年间考中状元,后担任翰林院编修兼礼部侍郎。

  浯溪村古建筑群规模恢弘,布局精巧,古朴典雅,具有江南园林式建筑风格与地方特色,展示着昔日的繁荣和辉煌,为中华民族古代民居建筑的瑰宝。

  村中的“奕世甲科”牌楼,由东乡知县为纪念王汝为一家四代七人名登甲科而建。牌楼为八字形,通高5.4米、宽11米,中间一正门两侧各一偏门。正门为长方形,净高3米、净宽1.7米。偏门上为圆拱形,净高2.4米、净宽1.4米。正门门楣上嵌有一块长4米、宽0.8米的麻石匾额,刻有“奕世甲科”四个楷体大字。匾额上方长条石上刻有“永乐丁酉乡贡进士文林郎为父王汝为、赐进士巡按两直广西监察御史子王堂”。偏门门楣上各有上下两块长条麻石,右边上层刻有“赐进士奉直大孙王显,甲午举人文林郎孙王昌”,右边下层刻有“天启乙丑进士翰林院编修来孙王廷垣”,左边上层刻有“赐进士朝列大夫孙王统,甲午举人承德郎孙王盛”,左边下层刻有“詹事府詹事晋礼部左侍郎孙王廷垣”的功名字样。牌楼前,一对公、母石狮分别端坐于正、偏门间,两石狮均高1.9米、长0.82米、宽0.47米,座基长0.9米、宽0.51米、高0.63米。每座石狮均抱有彩球和一只小狮,小狮嬉戏于公、母石狮膝前。

  奕世甲科牌楼的右边有“应宿第”古门楼;左边有一口古井,深不见底,甘泉清冽。应宿第是当年接待文武官员拜见王廷垣的一座旅店。

  王廷垣官厅是村内最大的明代建筑。王廷垣系王安石弟王安国第十九世裔孙,明天启乙丑年状元,官至礼部郎,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官厅砖木石结构,平面呈正方形,占地784平方米;由南北4幢房屋组成,南面的“一经山房”为书房,中间两幢是二重半进正厅,北面为厨房;大门处立有与房屋等高的照壁。

  村东部的芳谷公祠,建于清康熙年间,共有一重院门、一重大门、三重偏门、四眼天井,右侧有一口古井。芳谷公祠分祠堂和义学堂两个建筑,呈“T”字型;上堂宽15.8米;下堂宽14米。义学堂,深6米、宽12米,木制二层结构。义学堂前有宽7.3米、深3.4米的天井,天井正对祠堂大门。大门宽1.73米、高3.44米,门楣上楷书阴刻“芳谷公祠”四个大字。

  状元路,是当地学子、官员当年因敬慕王延垣还乡所建,麻石板铺砌,长450米,宽0.9米。街中间嵌两排石,相传只有状元才能走在路中间,其他的人只能走路两侧。

  “南垣萃秀”村南门楼建于明代公元1625年,距今有379年历史。正门门楣上嵌有一块刻有飘逸的行楷“南垣萃秀”四个大字,并有落款“乾隆癸丑年孟冬月重建”。

  圣旨贞孝牌坊。贞孝坊位于浯溪村南路口,坐东朝西,建于清道光时期,距今156年的历史。此牌坊四柱三间五层,以正间中心为轴线,两边对称排列,从整体呈金字塔式结构。浮雕分五层,第一层是“双龙戏珠”镂空雕刻;第二层是双面阴刻“旌表儒士王士柏未婚之事李氏坊”;第三层雕有花瓶、人物,动物有麒麟、大象,风景有青松、翠竹等;第四层是笔力遒劲的颜体,双面阴刻“贞孝”二字,右侧刻有“道光二十有五年春月吉日”,左侧刻有“儒学教渝、儒学训导、东乡县知县、抚州府知府、布政使司布政使、提督全省学政、江西巡抚部院、两江总督部题请”,字样清晰可见。两旁各有一文臣武将立雕,上面是整齐排列的荷花纹;第五层正中间是“圣旨”,圣旨由两对龙凤护卫,龙凤图案的两侧是四环四棱的花窗,两边各有1只昂首“仙鹤”,上面是整齐排列的菊花饰边。两边两间由两根高3.3米,方0.4米的石柱与主柱互相支撑而成;地面由10根平石板铺成,侧间内空高2.2米,宽1.5米,浮雕分四层。第一层是花卉、人物场景镂空雕刻图案;第二层为菱形窗格;第三层为彩带花卉、人物场景图案;第四层为长方形窗格,两边各有一只昂首仙鹤图案。整个浮雕中有人物24个、房屋6间、舞龙4只、仙鹤4只、凤凰2只,麒麟2只,大象、花卉、树木等。在浮雕上面精美的防护设计呈金字塔式分布,这样一层层的将整个浮雕防护,而这些防护石雕成“马”头状,榫入麻石中,再盖上石块;在每块石板的两侧镶有花边石挡板。整座牌坊镂空浮雕工艺精细,形态逼真,面积之大,立体效果之强,在江南地区少见。而且整座牌坊由149块大小麻石斗榫而成,巧夺天工,巍然屹立156年。文革时期“破四旧”曾用拖拉机推拉,而屹立不动,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贞孝牌坊和绣花楼的故事是清道光年间发生在东乡黎圩镇浯溪村一个真实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女主人翁忠于爱情、知恩图报和诚实守信的品德。婚期临近之际,家住浯溪的王士柏殿试被皇上钦点为两广粮道按察史因急顶缺位,王士柏被封官后即启道上任,不料途中感染伤寒,未及时就医,结果酿成大疾,客死他乡。大喜之日,女主人公李小月得知未婚丈夫王士柏去世的噩耗,18岁的她毅然素服出嫁到王士柏家中,后在“斋月轩”的绣花楼中度过了54个春秋,直到72岁终老。道光皇帝为表其贞孝,特下旨建造此坊,以示旌表。后人也曾将她的纪实改编成戏剧《绣花楼》广泛展演。

  浯溪村的美,在于它的凄美而感人的传说;在于它的崇尚刻苦求学、不断进取的传统;在于它对善良厚道、热情待人的民风的传承;在于对钟情的人守信、忠诚、真爱的无私付出。这些恰恰是我们应该在心中恒久弥留的品行……

       ●原文刊载于《游子》第310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