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经龙:向乐铁路:依依惜别的深情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向乐铁路:依依惜别的深情

  ——谨以此文纪念向乐铁路运行48周年

  ■作者:刘经龙

  “呜——”,雄浑的汽笛以十足的阳刚长鸣一声,一会儿耳际只听得“咣铛”一声,老式的蒸汽机火车头牵引着老式的绿皮车厢从江边村火车站台缓缓地驶出,向着抚州、向着省城南昌又开始了一次崭新的旅程。

  纵目车窗外,是静穆的房舍,是挺立的烟树,是远在天际的、曲线优美的山峦,是跃上山巅的、蛋黄般色调与浑圆的夏日朝阳。

  “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向着前方,火车在加速,汽笛在长鸣,在我的耳际却回荡着姜育恒《驿动的心》那稔熟而抒情的旋律。

  多年以来,一提起向乐铁路、一提起江边村火车站,我的脑海中便总是会浮起那个夏日清晨坐在火车上的情景……

  现在,我终于想通了,那是我对向乐线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为“中国铀都”而建的专用线

  1957年,核工业261大队在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与乐安县交界的相山地区发现了铀矿床,喜讯传到北京,中央领导关切地询问相山铀资源的勘测情况,并决定在该地区建立铀矿基地。

  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决定由铁道兵第八师承担施工,1961年6月开始建设中国第一条运输铀矿的铁路专用线——向乐铁路。

  “1962年春天,我们36团离开了浙江,我第一次踏上江西红色的土地。在江西我们一共驻防了两年五个月,在我五年的部队生涯中占了近一半。连队先后参加了青峰山溪大桥、左港中桥和一些涵洞、路基的工程,向乐铁路上洒下了我们的滴滴汗水,流有烈士殷红的鲜血。四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时时映现在我的脑海。”这是一位当年的铁道兵第八师的老战士在回忆文章中写下的文字。

  1965年12月建成通车的向乐铁路全程117.4公里,沿线设13个车站,除抚州北站是3等车站,其余都是4等车站。向乐铁路在中国铁路网上是一段极不起眼的地方工业支线,但在共和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上却写就了一页不可磨灭的篇章。

  京九铁路通车以后,向乐铁路江家站至三江镇站一段与京九铁路共轨。

  历史与记忆深处的情感

  凡是721矿、261地质大队的工人与家属,乐安县及其公溪等乡镇的居民和村民,如果一一问起,说没有到过江边村站或坐过向乐线的火车,可以说几乎没有。

  成千上万的工人与家属,居民和村民通过向乐线到抚州、到南昌,然后中转到达更遥远的地方。探亲、访友、求学、调动、经商、打工等等,任谁都可以把自己的某一时段的记忆和向乐线相联系。在站台离别,亲友的深情挥手、父母的殷殷叮嘱、情侣的盈盈泪眼,都将在自己的脑海中时时映现。

  笔者就常常坐上向乐线的火车进城市去,抑或在江边村站送别过自己的亲人。在我的人生记忆中,我是抹不去对于向乐线火车和江边村站台那深刻的记忆。

  对于向乐线火车有着深刻记忆的当属一位曾经的崇仁师范学生,他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与向乐线亲密接触是从1987年9月开始的,此后的三年间,我在崇仁师范读书,经常乘坐这列火车。江边村到崇仁其实只有两站路程,坐抚八线的班车只需一元钱,但我们当时就是那么痴迷于火车。那时向乐线上的每一趟火车都像一个热闹的小社会,汇聚着天南地北形形色色的人:到南昌打货的商贩,出门学技术的农村青年,外出参观的国家干部,操着标准普通话谈情说爱的矿工子弟,满脸阳光和傲慢的天之骄子……他们怀揣着不同的理想,奔向各自的远方。

  每一个假日,我们都怀着那个年代中师生特有的自恋情结,在江边村或崇仁站奔跑着抢占座位,晃着齐秦式的爆炸发型,穿着费翔式蝙蝠衫和健美裤,背一把红棉吉他,带着被暗恋刺伤的愁绪,哼弹着《外面的世界》,在杂乱的旅客中,伤感而抒情地体味着青春的热情和孤独。

  6时40分,停候多时的列车鸣着长笛徐徐开动,车厢内稀疏的旅客,或打着瞌睡,或小声聊天。我找了个靠窗位子,看着车外飞速后退的景物,思绪万千:道路两旁依旧是从前的丘陵、山冈、稻田、农舍;沿途的吕坊、罗陂岗等熟悉的小站,均会停靠三两分钟,只有少数的几位旅客上下车,而小站的门锁着,灰黄的石灰墙斑驳,透过残破的窗玻璃,可见室内桌椅布满厚厚的灰尘,积满时光的重量……

  走过几十年风雨征程的向乐线,就像一个过时的芭蕾舞演员,经历过青春短暂的辉煌后,渐渐暗淡在时代的脚步与岁月的烟尘中,这使我的旅途有一种孤独的落寞与伤感。”

  向乐线:停摆后的民声

  2013年5月6日,向乐线客运在经历48年之后正式停摆。老式的绿皮火车终于在沿线人民的无奈中渐行渐远,直到驶入那历史的深处。

  “如果向乐铁路客运成为了历史,这无疑给乐安、崇仁两县人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坐火车只要9.5元,坐汽车却要70元。火车一停运汽车票价还会往上涨。

  铁路不单是百姓出行交通工具,还是沿线百姓的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停运客运不单单影响百姓的出行,增加出行费用,还沉重打击了沿线经济发展。乐安县一直都是特困县,火车停运给他们带来高昂中转出行费用谁来买单呢,还有现在很多人都会有晕汽车这种毛病,和老弱病残孕等这些弱势群体,这些人当中很多人都把家门口的火车当成自己唯一出行的交通方式,现今他们如果要去抚州转车是有多么的困难。南局有没有考虑他们的利益和转车的困难。

  铁路本来就具有公益性,而且是长期投入才有回报,南局追求一时的利益,这是既不会算经济账,更不会算民生账,只会越来越脱离群众路线。原来崇乐两县人们出行多样化,变成现在的单一化,别人修铁路是为了方便百姓出行,而这里修铁路反而使百姓出行更加困难,真是越发展越落后。南局靠停运向乐线的客运来片面追求抚州站动车客流量实属劳民伤财,南局怎么可以拿支线和干线铁路比通达性,怎么不拿南昌站和抚州站比通达性呢,难道通达性低就可以停运吗,这种比较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抚州站火车即使再快捷,也比不上自家门口的火车便捷和实惠,为了行车安全和运输组织再次强调希望向乐线可以开行红皮车。”一位乐安的网友表达了不满之情。

  “向莆铁路设计虽为高速铁路,正线全长632.359公里,是一条客货共线的快速铁路,并不属于客运专线,这条铁路目前运行了时速为120km/h货运和客运列车以及时速为200km/h动车组。

  向乐线和向莆线共线90公里,共线长度还不到六分之一,绿皮车和货运列车以及客运列车最高时速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可以在向莆线全线运行,而我们向乐线的绿皮车运行的共线路程还不到全线长的六分之一就不能运行。开通不了原来的绿皮车可以开通其他等级的客运列车,甚至可以采用客货混合编组方式来解决崇乐两县出行困难。现在由抚州开往南昌方向上午才3对客运列车,全天运行的客运列车还不到25对,远远没有到达设计日开行100对。这么大运行空间为什么就不可以开行一对去江边村的客运列车。又没有要求南局一天在向乐全线上开行几十对客运列车,只要求一对怎么会影响铁路的行车安全和运输组织呢。既然南局在向莆线安排了运行快速列车,为什么向乐线不能开通快速列车呢,拓宽铁路运营市场。”一位网友表达了不满又同时提出了建议。

  为“救活”向乐铁路,抚州市提出向乐铁路延伸工程的设想:向乐铁路(向塘、抚州北、乐安江边村)延伸工程由抚州市提出,即从江边村向南延伸至峡江水边与京九铁路接轨,从抚州北向东北方向延伸至东乡与浙赣铁路接轨。向乐铁路延伸工程建成后,可以形成京九铁路江西境内东通道(南昌、向塘、三江镇、抚州、江边村、峡江水边、吉安),与西通道(南昌、向塘、三江镇、丰城南、樟树东、新干、峡江、吉安)相互呼应。同时打通从赣东北到赣中南的便捷通道(鹰潭、东乡、抚州、江边村、峡江水边、吉安)。向乐铁路与向莆铁路同步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建设向莆铁路时的人、财、物,以期发挥最大效益。

  尾声:来一次平和的告别吧

  “绿皮车可以让我有无穷的联想,它的厚重感是和其它的交通工具难以比拟的。它甚至会让我产生一种颠沛流离的感觉。”一位名叫张雪晶的女孩在她的文字中如此写道。

  “钢筋铁骨的绿皮车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速度与力度,奔驰在四通八达的铁轨时,鸣笛声也曾震颤人心。叱咤风云的年代过去之后,绿皮车已垂垂老矣。”一位名叫张翼的青年在报纸上这样感慨道。

  “但大多数人都会平和地与绿皮车告别。”张翼这样说道。

  既然成为了事实与过去,纵然有太多的不舍与无奈,那么,向乐沿线的人民也来和向乐线、和绿皮车来一次平和的告别吧。

  追忆——也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69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