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抚州铀矿冶联合企业”发展概述④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抚州铀矿冶联合企业”发展概述④

■作者:王红国

  十、721矿上马建设前的时代背景大事记:

  面对着苏美两个大国的核垄断,面对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全面围堵,在这种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也迫切需要发展核武器来保卫人民政权。

  1950年,毛主席询问地质部部长李四光:“中国到底有没有铀矿?”李四光回答说:“按照理论,可以找到铀矿。”

  1950年5月19日,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由钱三强负责,开始了新中国的核物理研究。

  1954年起,地质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矿产地质普查。

  1955年1月,毛主席听取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汇报后指示:“我们的国家有铀矿,现在应该抓紧这项工作。”

  1955年4月,周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就发展核工业问题作了报告,会议通过了发展核工业的决议。

  1955年4月,中国和苏联订立帮助中国建立核设施的协议。

  1956年,聂荣臻、陈云、薄一波三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中国的国防原子能事业。

  1956年,在第三机械工业部(后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名下设立核武器局(九局)。

  1957年,中共中央提出《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原子能建设的方案》。

  195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铀矿地质普查。

  1957年10月,中国和苏联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答应帮助中国制造核武器。

  十一、721矿发现初期国家对该矿的安排:

  1957年7月12日,航空普查飞机在江西省抚州地区的相山山区发现伽玛辐射异常,随后地质队进入山区普查找矿。

  1958年7月,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地质普查,地质队提交的报告结论为:石马山86#带的几个矿点为大中型工业矿床。

  1958年8月,二机部电告中共江西省委,要在江西设立421矿,由二机部衡阳三司负责领导。

  1958年9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共江西省委成立原子能委员会,指导对相山地区的铀矿开发工作。

  1958年10月,江西省成立原子能研究所,对外称“中科院江西省物理研究所”。

  1958年11月,设在衡阳的二机部三司任命辽宁阜新煤矿的矿长刘兴涛奉命到江西去组建421矿。

  1958年12月,二机部正式批准华东608队提交的横涧矿点地质储量报告书,决定上马建设矿山。

  1958年年底,二机部衡阳三司改名为中南矿冶公司。

  1959年1月,刘兴涛和安世昌两人到达石马山地区,开始筹建421矿。

  1959年3月29日,二机部中南矿冶公司批复了421矿基本建设计划。

  1959年4月,421矿正式进入地面施工建设。

  十二、相山矿田的地质环境:

  矿田位于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对接带附近的边缘,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是赣杭火山构造带南缘与桃山―诸广花岗岩构造带的交汇处,是一个以酸性岩浆为主体构成的复杂地质体。

  矿田处在北东向遂川深断裂与北北东向宜黄~安远深断裂的交汇部。区内主要区域性大断裂为崇仁~永丰断裂。

  相山矿区为一个火山盆地。盆地面积为309k㎡。地层基底岩石为震旦~寒武纪浅变质岩系。下部以石英千枚岩为主,上部以中细粒含石榴子石石墨云母石英片岩为主。

  矿田内分布密集裂隙带。在塌陷构造变陡部位与组间界面及深部流纹英安岩中,裂隙群特别发育。这种地质发育条件,常常控制着富大矿床产出。

  矿田内分北、东、西三个成矿区,有六个成矿带:

  ①横涧~石洞成矿带;

  ②罗陂~沙洲成矿带;

  ③横排山~梅峰山成矿带;

  ④云际成矿带;

  ⑤济河口~罗家山成矿带;

  ⑥河源背成矿带。

  矿床类型为主脉型和群脉型。

  矿石品种主要为沥青油矿、钒钛铀矿。

  关于对相山矿田的地质结构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认清和摸索规律的过程。建矿初期,一度认为该区域的地质为花岗岩型地质构造,连苏联专家组也这么认为。随着地质普查勘探工作的深入和生产实践,地质工程师们逐渐对该区域的地质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这应该是属于一个火山洼地型的大型塌陷盆地构造。矿田深部有储量更大、品位更高的矿床。这也为金安公司今后若干年的采矿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在2015~2021年间,国家又组织院校、研究所、厂矿多支力量对相山矿田的地质理论深入攻关,完善和发展了之前几十年的认识,又相继发现了几处大型成矿有利区带,并且将眼光转到矿田外部,扩大找矿范围。

  十三、三个厂的选址:

  三个厂,是指水冶厂、机修厂、预选厂。矿里人习惯把水冶厂称“一厂”,把机修厂称“二厂”,把预选厂称“三厂”。

  从1959年苏联专家组给出的对石马山矿区宏观建设指导意见提交给二机部开始,针对三个厂是否有必要上马、规模、选址,就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并根据实际反复修改,建设期间也因为资金的问题几上几下。

  水冶厂:最初的选址是选在古城或者王陂,后来定在王陂。在1963年之前也对该区域的地块进行了平整。1965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兼国家国防工办主任罗瑞卿大将来到矿里视察,他对水冶厂选在王陂提出了异议,认为王陂地形开阔,水冶厂目标太大,容易遭到敌人空袭。根据中央对军工企业“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应该重新进行选址。经过二机部设计院、十二局和矿里重新论证,最后选在了崇仁县与乐安县交界的桃岭一带的山沟沟里,这里山岭连片,地形隐蔽。对水冶厂的生产规模也根据矿里实际的矿石出产量进行了重新评估。

  机修厂:选址在王陂。1963年3月,二机部第一设计院对二厂的规模做了扩大设计,按照1个中央实验室和8个车间(机械装配车间、锻焊车间、防腐车间、综合木工车间、电修车间、汽修车间、铸工车间、工具车间)的标准建设。之后又研究决定压缩建设规模,将部分功能移到南昌另外建设(这就是后来的南昌720厂)。1964年,机修厂土建施工正式开始,1965年12月建成。

  预选厂:专家组一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矿石预选厂作为水冶厂的附属分厂,能够提高水冶厂的生产工作效率。1960年3月选址在王陂。1961年,二机部十局认为应该选址在山南,就近消化矿石,节约运输成本。1964年,又被选在王陂西北部并且开始部分土建施工。1965年,最后选定在山南,计划厂房建设投资190万元(相当于现在约4亿元)。刚建成时的预选厂生产设备总出毛病,技改人员多次攻关,改进工艺流程,促进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并在厂房外新建了矿石料斗仓,避免了汽车来回运输造成的成本投入和环境污染。       (未完待续)@原文刊载于《游子》第32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