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名文摘 | 从地名解读重庆水文化历史渊源

 yczx 2022-04-11
历史上来看,重庆地区使用过的地名较多,有历史记载并有取名解释的地区共有101例。重庆有山有水,山水得名是地名文化中的重要特色,其中又以因水取名为最多。在重庆所管辖区县中,与水有关的地名占66%以上。这些与水有关的地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带“水”的地名

重庆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历史上,水作为重庆巴渝文化中最明显、最熟悉的一个特色物,被巴渝先民用来标记不同区域的地名,具有清晰直接、容易熟记、利于交流等优点。以“重庆”两字为例,重庆是一个江城,在古代称为“江州”“渝州”。仅从这两个别称来看,便可看到这是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取“江州”一词是因为有长江水流经,取“渝州”一词是因为有“渝水”(嘉陵江古称)环抱。重庆又属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处,所以“江州”“渝州”两个重庆古名可谓是对重庆这个城市很好的诠释。

从区县、镇乡街道来看,历史上重庆用“水”来命名过的区县有10余个,用水来命名的镇(街道)、乡、村落、街巷迁道等数量更多。在历史建制沿革中,行政区划几经变更,有的归并去除,但大部分保留至今。这些地名流淌着水文化传承的故事,从这些地名的出处故事中,可以探寻到水与这些区域的渊源。在这些带“水”的地名中,包括直接带“水”、以河流命名、因位置临水而命名这三种形式。

1.1地名直接带“水”

“垫江”与水渊源颇深。名带“江”字,直接见“水”,与三江汇合有关。重庆历史上秦、南北朝、西魏三个时期三个区域均用到过“垫江县”,且都与水有关。垫江作为县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此时垫江原名褺江。《说文解字》说:“褺,重衣也。巴郡有褺江县。”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嘉陵江、涪江、渠江会于此入大江,水如衣重复然,故以褺江名县。”可见最初“褺江”之名,有河流汇集,如衣重叠之意。

《汉书·地理志》将褺江误记为垫江,沿袭至今。垫又有:“下也,隘”之意,即有下陷、淹没的意思。《郡县释名·州志》载:“(垫江)前后距山,溪水夹绕,地势低夷,垫溺不常,是其意也。”无论是“褺江”还是“垫江”,都反映了垫江县名,得之于水,历史进程中,又赋予了溪水汇集、地势下陷、易淹没等地貌特点。另一说也以河流命名。垫江最初是古水名。古西汉水(今嘉陵江)下游经垫江县入长江一段,称垫江。

“川”是河流的意思,在重庆市境内,至今仍保留着3个带“川”字的区县,它们分别是永川区、合川区和南川区。从这三个带“川”的地名上,可感受三地河流纵横,水源丰富的自然风貌。也正因受益于水,这三个区在历史上都曾是重庆的县级市,经济发达。永川区位于长江上游,是渝西第一大城市。公元776年,永川置县,三河合流,因水得名。根据清光绪《永川县志》记载“附城三水合流,形如篆文'永字,曰永川者,因水得名也’”。

三河分别从东、北、西三个方向流淌而来,最后在永川城内三岔河附近的永泸桥处汇合,形如川字,如明永川县教谕诸华所写:“流成永字三江秀,汇入碧川万顷涛”。合川区位于重庆西北部,由垫江县演变而来,现在的合川古名垫江,公元前314年置县,后经区域划分,西魏垫江县并置于合州。民国,合州改为合川县,而此时“合川”的得名与其前身“垫江”同义,因三江—嘉陵江、涪江、渠江三川汇合,取名“合川”。

重庆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南川”,名字的由来均源于水。古南川县即今綦江区北部,于唐朝置县,原名隆阳县,后改名南川县。根据史料记载,“南川者南江之别名也”。“南江”是古綦江河的分支,也称“南川”,再加上古南川也就是当时的隆阳县在长江以南,便改名南川县。今南川位于重庆南部,由古隆化县更名而来。唐贞观十一年,置隆化县。元代,改隆化县为南川县,改名原因和前者相似,皆源于南江。据《南川政务纪要(1947年)》记载,因“南江在綦,而其一源出自南川,遂以南川之名名其发源县。”南江有三大源头,其中一源是南川孝子河,故将南江的源头县更名为南川县。

1.2以江河命名

在上述提到的直接带水地名中,有一部分如“南川县”同时又以河流命名。重庆江河纵横,河流已和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作为城市名片或者说是一种自然景观影响着当地生活,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以河流命名是重庆区县一种常见的命名方式。重庆这些河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保障,同时也极大影响着重庆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融入了水文化的地名文化就是其中表现之一。

黔江区位于重庆东南部,“黔江”一名取自唐朝,源于乌江。隋朝置“石城县”,后在唐朝改名“黔江”,改名的原因与乌江有关。根据《郡县·释名》中记载:“邑有黔江,自思州发源,凡五百余里,与岷江会于涪州之东。水常湛然彻底,以其出于黔州,呼为黔江,县因以为名”。这里的黔江指的是乌江,乌江在唐宋时称黔江,发源于贵州,流经黔江,在今涪陵注入长江。公元742年,“石城县”以乌江命名改为“黔江”,一直沿用至今。綦江县位于重庆南部,元朝合并綦江南北部置县,名字源于綦江河。綦江河即綦江,曾称“夜郎溪”,元代时綦江河也称“南江”,是长江上游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贵州,流经重庆綦江县,于江津区仁沱镇顺江村汇入长江,是綦江县境内第一大河流,因有綦江流过而取名綦江县。巫溪位于重庆东北部,最早于东汉时期置县,始称北井县,之后改为始宁郡、永昌郡、大宁监、大宁州、大宁县。

民国三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一直保留至今。改名大宁县为巫溪县因于古巫溪水。巫溪县境内有条巫溪(今大宁河),是当时县内最大的河流,因盐泉都在这条溪流两岸,称巫溪,巫溪全长约200km有余,由北向南经巫溪县,由巫山县注入长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盐水一通巫溪,溪水兼盐水之称。”故大宁县最后改为巫溪县,算是回归正源。

彭水位于重庆东南部,居乌江下游,是重庆市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隋开皇13年,置彭水县,县名由来目前有二种说法,均与水有关。一种是因彭水位于乌江下游,乌江水声澎湃,发出“彭、彭”水声,所以取名彭水;另外一种是以彭水县内河流命名。今郁江是彭水境内最长的河流,如《彭水》一书说:“郁江古名彭水”,郁江在隋代称为彭水,到明代改名郁江。根据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四川卷上记载:彭水县“因彭水为邑名”,这里的“彭水”就是今郁江。郁江在隋代称“彭水”,而彭水县也于隋代建县,因此,可以说彭水县名以“彭水”这条河流而得名。

重庆降水丰富,加上多山,除大江大河外,也遍布溪流。以这些溪流为地名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乡镇街道也十分普遍。老城内就有瞿家沟、大阳沟等,城外数量更多,包括硝房沟、双溪沟、黄沙溪、溉澜溪、盘溪、虎溪等。

1.3位置临水而命名

《地理学概论》中写道,“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重庆历史上很多地名带“临”“浦”“岸”等临水的词,或者以“南”“北”等方位词来表示与水位置。另外一些虽无临水,但因地域的分布与水、河流有关而得名。用这种区间位置和方位直接来命名当地区县,便于当地居民识别与寻找。

云阳县是长江三峡库区工程腹心地区。东周时期,秦置巴郡,在云阳地域建朐县,北周天和三年,更名为“云安”,元朝至元十五年,名“云阳州”。明代,改为“云阳县”。据《郡县·释名》记载:“以地两山夹江,四时多云,而邑当山水之阳,故名云阳。”古有“北阴南阳、水北为阳”之说,这里提到的山水之阳指的是长江北岸,因县城位于长江北岸,故更名云阳县。

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素有“渝东南门户、湘黔咽喉”之称。酉阳一名与酉水有关,酉水从重庆北面湖北南下,流入县区,经五福、大溪、酉酬、后溪流出酉阳县境,入沅江,进洞庭湖,最后归于大海。酉阳寓意酉水之阳,指的是酉阳县区位于酉水的北面。

南岸区和江北区因位于长江南北而得名,均属现在重庆市区核心区之一。江北区三面隔江,“江北”出现之始与它地理位置有关。据《今县释名》记载:“在涪、岷二江之北”。因处于长江、嘉陵江以北,自西向东呈长条状分布而得名。南岸区与江北区一江相隔。民国以前属于巴县,1929年,划归重庆。设南岸市政管理处,后又改为重庆市第6区、第5区。1955年,为了便于管理和辨识,根据地理位置属于长江以南这一地理环境,将第五区改为南岸区,保留至今。

在重庆市内,有2个临江镇。2镇名字相同,但其区域位置不同。一个位于开州区,一个位于永川区,两个同名异地,有一个共同点,即靠河而置,名字都来源于一条河。开州区内临江镇有条河流叫南河,南河古称临江,开州区临江镇的名字便由此而来。永川区临江镇的河流叫临江河,是永川的母亲河,属长江一级支流,永川区临江镇便以此母亲河来命名。

涞滩古镇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始建于北宋,过去是一条重要的水运交通要道,是合川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水运码头。涞滩最初名为来滩,因渠江中有个险滩,后来因临江,加了水旁,变成涞滩,沿用至今。如今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休闲旅游度假圣地。

从这些因河流或水命名的地区中,可看出水与人们的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地名文化能够反映出人们临水而居的生存背景和条件。(节选上)

来源: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