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帕金森病日|不要“帕”,视网膜AI来帮忙

 二次重生 2022-04-11

图片

2022年4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防疫抗帕,全程管理”。

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神经衰退性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杀手”。有公开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患病率为1.7%,据此推算,中国帕金森患者超300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患者逐渐年轻化,未来我国帕金森患病人数将从2005年的199万人上升到2030年的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人数的一半。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非致死性疾病,多数患者病程都在十年以上,需要终生治疗。其症状包括动作迟缓、肌强直、嗅觉失灵、情绪低落、睡眠问题、智能减退、视功能障碍等,随着病程进展,晚期患者会出现走路不稳、容易摔倒、最终不能独立行走,需要依靠轮椅或卧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和医疗负担。

近年来,随着学者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等方面的显著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管理的诸多方面,有望在早期检测、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视网膜可用于检测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诊断面临一定难度。对于患有早期帕金森病的人来说,眼睛或是诊断该疾病早期症状的重要窗口。

2018年5月,西班牙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首次在视网膜上检测到了与帕金森病发病密切相关的阿尔法-突触核蛋白,这种蛋白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罪魁祸首”之一。研究发现,视网膜上的这一蛋白积聚越多,帕金森病程度越严重。

研究负责人尼古拉斯·昆卡说:“视网膜是大脑的窗口,可以如实反映大脑内部的情况,在视网膜上发现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是一项突破性进展,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进行早期检测。”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另有研究关注了视网膜厚度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联。同年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医学期刊《Neurolog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视网膜会变薄,例如健康人群的视网膜最内层的平均厚度为37微米;而帕金森病患者的平均厚度为35微米。

此外,有研究指出,由于视觉空间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早和最突出的临床特征之一,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全面认知功能下降的主要预测因素,视功能测试或可提前18个月预测帕金森病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

事实上,无论是帕金森还是老年痴呆,其本质都属于大脑功能退化引起的功能异常疾病。从身体构造上看,视网膜是大脑的延伸,而在发育过程中,视网膜和大脑都来源于胚胎的同一部分,这可能一早便预示了大脑神经结构的改变同样会发生在视网膜上。

 图片

视网膜是全身健康的窗口

视网膜不仅仅是大脑的窗口,也是全身健康的窗口。“如今通过视网膜影像和人工智能分析,'小眼睛’也能管理'大健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表示,通过眼底照相能够发现80%以上的眼病和大部分的全身病。

这是因为,视网膜是全身唯一可以无创地直接观测到体内血管和神经的部位,除了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神经衰退性疾病,视网膜能够反映的疾病多达上千种,其中常见疾病便有200余种,包括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眼部疾病等。因此,“眼底一张照,疾病早知道”的口号便流传开来。

医疗AI领军企业鹰瞳Airdoc基于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分析,已开发出80余种深度学习算法以全面覆盖疾病、病灶及健康风险范围,并在医院临床科室、社区诊所、体检中心、视光中心、保险公司、药房等医疗大健康场景实现应用。除此之外,鹰瞳Airdoc正在探索人工智能的前沿应用,如帕金森风险预测、老年痴呆风险预测、近视进展检测等。

在不远的将来,视网膜或可成为一个除血液、尿液、粪便等常规生物标本之外的另一个检测全身多器官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生物靶点,为慢性病的早筛早诊提供创新力量,让健康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 53(12): 973-986. DOI: 10.3760/cma.j.cn113694-20200331-00233.

[2] 新华社

研究发现视网膜可用于检测帕金森病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1686195727392581&wfr=spider&for=pc

[3] 健康界

Neurology:视网膜可以诊断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 

https://www.sohu.com/a/249174314_139908?_f=index_pagerecom_20

[4] 梅斯医学

Communications Biology:视力测试可提前18个月预测帕金森病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c8d4205934cf

鹰瞳Airdoc简介


鹰瞳科技(Airdoc)成立于2015年9月,致力于为慢性病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全面和多方位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全球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和先行者。2021年11月5日,鹰瞳科技于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2251.HK,成为“医疗AI第一股”。

鹰瞳科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软件在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已展开在医疗机构的使用,以协助医生做医学诊断。为解决未满足的医疗健康需求,公司开发了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相关的丰富产品管线,已广泛应用于社区诊所、体检中心、保险公司、视光中心及药房等场所,为用户提供疾病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

鹰瞳科技总部位于北京,现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设立子公司及研发中心,在南京、西安、成都、武汉等地设有办事处。鉴于在医疗和科技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社会价值,鹰瞳科技曾获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秉承“让健康无处不在”的企业使命,鹰瞳科技将携手广大合作伙伴,让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像空气一样,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