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澧州 ‖ 人文澧州:穷有幽兰隔岸香

 城头山视窗 2022-04-12


穷有幽兰隔岸香

                          撰文/易宗明

兰江绣水,即如今穿城而过的栗河(“逆河”之谬),乃澧水故道。初见,赏心悦目;再见,依旧倾心。她柔媚秀美,常惹得不少俊男靓女泛舟荡波。东逝兰江如今又引灌澧水,仿佛一条被人舞动的素带,让绣美开在一辈又一辈人的心坎,开成了一束永不衰败、幽香如故的慧兰。设若依柳含烟,幽兰摄风,荡舟摇橹,碧波微漾……岂不更堪醉舞唐风,轻吟宋韵?

澧水和栗河中间曾是宽宽的沙洲,少有历史风云的浸染,不带素尘世俗的瑕疵,是马儿寻觅夜草的风水宝地,大号“牧马洲”。传说吕洞宾宿眠过于此,也是钟离祖师传吕祖水火丹法处,洲上暑夜无蚊,《图经》号为神仙窟宅;因整个洲一幅神仙在卧的样子,故称“仙眠洲”。

洲上满是慧质兰草,舒展了蛰居的勇气,将根须与水土融合,汲取阳光雨露的精华。幽兰俨然谦谦君子,“叶摇高雅,香压千红”,绝不逊色于“众芳摇落独媗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的素梅。屈子大夫一喟“沅有芷兮澧有兰”,使“仙洲芳草”与“兰江绣水”双双平添了“澧州外八景”的盛誉。

史载,澧州本土最具历史影响的大诗人李群玉在仙眠洲结庐“水竹居”,经常放歌“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不得还”。他纵情仙洲秀水,坐卧吟唱,旨酒名葩,逸兴遄飞,文思泉涌,怡然自得,其乐陶陶。他的《仙眠洲口号》是那样脍炙人口,充满灵性:

        长爱沙水水竹居,暮江春树绿荫初。

        浪翻新月金波浅,风损轻云玉叶疏。

        半浦夜歌闻荡桨,一星幽火照叉鱼。

        二年此处寻佳句,景物常输楚客书。

李群玉,字文山,“宗绪凋沦”,出身寒门,虽“师宗屈宋”,名播桑梓,却年过不惑也未步入仕途,所幸其诗“花红玉白”,被羁旅澧州的杜牧奉为知己。后来,杜牧拜托官居相位的姻叔裴休荐举了这位知己。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李群玉从平生所做诗歌中挑选三百首集成一册,负诗进京呈献当朝皇帝宣宗李忱。唐宣宗阅后宣敕:“李群玉放怀丘壑,吟咏性情,孤云无心,浮磐有韵,吐妍词于丽则,动清律于风骚……可授弘文馆校书郎”。

弘文馆校书郎品秩虽不算高,却是没经科举而由皇帝量才录用、破格擢拔的,以致于唐末诗人周朴艳羡不矣:“群玉才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归何处,穷有幽兰隔岸香。”

李群玉在弘文馆做了三年校书郎,因“讦直上书”、“傲尽公卿”及“世喧喧”之故,被迫乞假辞官。“归去来兮”后,李群玉奢望超然世外,独享桃园。尽管生活困厄,他还是一路笙歌徙旅,两年后溺于江西洪井,走完了他人生的悲剧之旅。

李群玉一生所留佳作260余首,从晚唐一直传诵至今。那凝韵的墨香,书写浮生聚散,涤落心灵尘埃,浸染一江春水,诠释百味人生。

在仙眠洲“水竹居”边,曾修有一座亭子以供人凭吊纪念李群玉。明正德初(1506-1521),同知欧阳席在此重建了文山书院,再度负笈云集,人文丕焕。

窝居于牧马洲中,我难免会时常再回首心灵的“水竹居”——茂林修竹,婆娑低舞,仿佛让人时常聆听到:“顷以鼓腹勋华之代,怡情林阜之隈,涵咏皇风,殆忘仕进,以至年逾不惑,疴恙暴侵;但虑寒饿江湖之滨,与枯鱼涸鳞为伍,瞑目黄壤,虚谢文明。是以徙步负琴,远至辇下……”

他的《进诗表》的回响还在水竹居萦绕,可是,“思公子兮不得还”却一语成谶。李群玉,仙洲芳草的一点晴之笔,兰江绣水活色生香的灵魂!

如今,仙眠洲尾闾滨江花园高楼耸立,屈原大道那是气贯如虹,澧水大堤上的兰江阁虽说格调沉稳,却也气势恢宏。徜徉霓虹闪烁、喷泉四溢的群玉广场,禁不住让人喟然慨叹:滚滚红尘,谁又真正能在名缰利索之中做一个脱巾独步的逸士?!

《走进澧州——以“城”见 以“澧”相待是2010年澧县文化局、澧县旅游局共同编辑出版的一本地方文献。该书图文并茂,主  编:余长国 黄德武;副主编:龚道权 李志民 马 骅 陈克发;执行主编:易宗明;封面设计:田 劲;封面题字:杜修岳;撰 文:易宗明;摄 影:陈克发 龚朝阳;版式装帧:田 劲  李悦  张文武;责任编辑:胡国勇 段传云。

主编/易宗明| 编辑/黄 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