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故事讲到的这位相字师,跟他老师谢石类似,看样子也是位异人,因为他能够读出所测之字更深的含义。这是洪迈本人亲历之事,也是洪老先生喜欢与术士交往的证据之一。 【原文】 新安术士朱安国,善相字,其源亦出于谢石。绍兴三十二年六月至鄱阳,是岁壬午,当举场开。士人多在州学,从之占问,巧发奇中,听者忘疲。段毅夫示以“飛”字,朱书其侧曰“二九而升”。扣其说,对曰:“飛之为字,从二从九从升,但据笔画言之,不能知其义,未可便决祸福。”及秋试,以第十九名荐送。朋友贺之曰:“十九者,第二九也,君必正遇。”已而省试失利。乾道元年乙酉再举,复中十九名,遂登第。始悟二九而升者,两次九方成耳。是时有老斋仆王明者,少日亦读书,为贫所苦,弃业为隶,试书“慶”字示之。笑曰:“此虽小人,中心作文而不遂,又恨其必字势偏左,主左脚跛躄之疾,且夕却招婚姻之喜。”(待续……)
【白话语音文字版】 新安郡的术士朱安国擅长相字,他的相字法也是跟谢石学的。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朱安国来到鄱阳(今江西同名地,宋代饶州州城),那年是壬午年,朝廷有诏要举办科考。很多在州学读书的士子都来找他占卜测字,朱安国所说都很巧妙,而且说的特准,听的人也乐此不疲。段毅夫写了个“飛”字,朱安国在字的旁边写上了“二九而升”几个字。段毅夫详细询问其中含义,朱安国回答道:“飛这个字,从字形笔画来说,能看出二、九、升这几个字的样子,我说不清它具体的含义,所以现在说不好你考试的吉凶祸福。”等到秋试结束,段毅夫以第十九名的成绩得到举人资格。朋友们祝贺他说:“第十九名,意为第二个九,我们看您最终一定会好!”但结果,段毅夫在京城的省试失利了;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乙酉年),段毅夫再次参加地方上的秋试,这次他又得了第十九名,结果在接下来的省试中他就登第了。他这才开始明白“二九而升”的含义:要两次考试中都占“九”才会成功。当时饶州州学里有个叫王明的老斋仆,他年轻时也读过书,但因家中贫穷放弃了功名之路,最终从事了仆隶工作。他也尝试着写了个“慶”字给朱安国看。朱笑着说:“写这个字的虽是普通小隶,'慶’字中间是个'心’,他是想走为文之路,但结果不通,又可惜'心’字左下一撇组成个'必’,但从字势上看,这一撇又太靠左了,这样就主他本人左脚行动不便,不过此人早晚却会招来婚姻之喜。”(待续……)【祥宏点评】:新安,指新安郡,包括后来所说的徽州(今安徽黄山一带)与浙江的淳安县、遂安县、寿昌县;相字,就是常说的“测字”;谢石,宋代异人,术士,相字大师;从故事描述看,朱安国恐怕跟谢石一样,都有异能力,有神通;跛躄bì,意思是两脚不能走路;斋仆,旧指学舍中的仆役。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8-《夷坚志》,宋代术士大全 ) (参考音频: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专辑@喜马拉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