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纵横|“五陵年少”意象溯源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22-04-12

古典诗词往往借助意象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所谓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在诗词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来表达。因此,诗词中某种物象不单单是其本身,有时还代表着一定的寓意。比如,杨柳、长亭重在渲染离别场景;月亮、鸿雁意在牵起思乡之绪;梧桐、芭蕉让人体味伤感愁苦;羌笛、楼兰象征战事犹酣……以上意象较为常见,诗词运用频繁,情感指向明晰。然而,也有一些意象并不常见,其寓意让人半懂不懂,语焉不详。比如,“五陵年少”。

最早接触“五陵年少”这个意象,往往源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此文历来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篇目,其中有“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之句,课下注释“五陵年少”为: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初学者不细究,也就得过且过。

其实,“五陵”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游侠传·原涉》一文,“郡国诸豪及长安、五陵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此词一经出现,就与游侠少年联系在一起。唐时,“五陵年少”这个意象就大量出现在许多大诗人的作品中。比如,李白的《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崔颢的《渭城少年行》,“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刘禹锡的《赠刘景擢第》,“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杜牧的《咏袜》,“五陵年少欺他醉,笑把花前出画裙。”

后世的诗词也有写作“五陵少年”的。比如,宋代许及之的《射鹰行》,“五陵少年狭斜游,柘弹金丸矜垩鼻。”明代于慎行的《轻薄篇》,“五陵少年游冶郎,开颜发艳朝日光。”台湾诗人余光中也有一首现代诗,就命名为《五陵少年》。其实,“五陵年少”就是“五陵少年”的倒装。为什么要倒装,主要是基于句中的平仄需要。

很显然,从古到今,文人笔下的“五陵年少”约定俗成,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意象,代表一定的寓意。或豪放不羁,或挥霍放浪,或斗鸡走狗,或无拘无束,或行侠仗义,或除暴安良,或重义轻生,或快意恩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因此,“五陵年少”意象的内涵,丰富而复杂,另类而个性,有褒有贬,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诗词的整体来感知,具体分析。但无论如何,经过有唐一代文人墨客的广泛引用,“五陵年少”逐渐成为诗词中的经典意象,为后人所传唱。

那么,“五陵”究竟指哪里?为什么“五陵年少”就是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呢?

所谓“五陵”,指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即长陵(汉高祖刘邦墓)、安陵(汉惠帝刘盈墓)、阳陵(汉景帝刘启墓)、茂陵(汉武帝刘彻墓)、平陵(汉昭帝刘弗陵墓)。五陵位于咸阳塬上,与古长安隔渭河相望。咸阳塬,亦称五陵塬。其实,咸阳塬上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着九座西汉帝陵。李白在《忆秦娥·箫声咽》里有过这样的描述,“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就是诗人对西汉帝陵的生动写照。既然咸阳塬上有九陵,为何又称五陵塬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汉代的“陵县制”。“陵县”又称“陵邑”。它是以帝陵、后陵为中心,通过迁徙大量人口在陵旁聚居,以护卫帝、后陵园和维持祭祀需要为目的,而逐渐形成的特殊行政区域。自汉高祖刘邦起,至汉元帝废止,共五位皇帝在咸阳塬帝陵旁开设陵邑。每起一陵,就要在陵侧置县,役使县民看护园陵,四时供奉,防备盗贼,管护林木。《汉书·地理志》记载:“长陵,高帝置,户五万五十七,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茂陵,武帝置。户六万一千八十七,口二十七万七千二百七十七。”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皇帝又不断迁贵族于此,有原六国旧贵、豪杰名流,甚或是资产在300万钱以上的富户。于是,“五陵塬”成为富豪显贵居住的地方,他们的子弟就被称为“五陵年少”。

因此,追根溯源,“五陵塬”正是“五陵年少”这个意象的地理源头。其范围西起今兴平市南位乡,东到高陵区马家湾乡,南达渭水北岸,北接泾阳县高庄乡,东西长约四十公里,南北宽约十三公里,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与今日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管辖范围高度重叠。“五陵年少”随时间而流逝,风光不再,但其意象必将长留文学作品当中,给后世无限的美感和无尽的思索。

本版插图王进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