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揠苗助长的教育,比不教育更可怕┃蓝羽

 丄学号 2022-04-12
作者┃蓝羽  朗读┃蓝羽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从前,有一个农民,他没有耐心等着庄稼的幼苗一点点长大,更不愿意顶着烈日风雨,悉心照顾小小的幼苗。

可是,他又想要幼苗长大之后的丰收与富足。

于是,这个农民把每一株小苗都拔高了一截,以为这样小苗就可以快点长大。

然而,第二天,所有的幼苗都枯萎了,农民一无所获。

这就是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这个自作聪明的农民,违背作物的生长规律,生拉硬拽伤了幼苗的根基,反而毁了好好的幼苗,到最后颗粒无收。

殊不知,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在揠苗助长。

忽略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强迫孩子完成力所不及的事情,这样的行为,又何尝不是毁掉孩子这株幼苗的根基?

很多时候,恰恰是家长的急于求成,将孩子的天赋扼杀。

01

揠苗助长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前段时间,曾经被一个新闻震惊。

一位博士爸爸,逼刚刚上小学的儿子,和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背文言文、学习高数等知识,完全不顾那些内容远超孩子的理解范畴。

孩子学不会,这位爸爸对孩子恶语相向,非打即骂。

孩子们的妈妈觉得丈夫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多次劝解沟通,却毫无效果。被逼无奈之下,这位妈妈将自己的丈夫告上了法庭。

这位博士爸爸的“教育”手段,绝不仅仅是急于求成,或者简单粗暴。隐藏在他“望子成龙”借口背后的,其实是极端的不负责任。

揠苗助长》里的农夫,之所以要把小苗拔高一截,是因为不愿意等待小苗慢慢长大,想要丰收的喜悦,却不愿意付出耕耘的辛劳。

急于求成的家长,同样是不顾孩子的成长规律,没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成长,不愿意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承担应尽的责任,只希望孩子快速成才,甚至一步到位。

这种想法无疑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的确如此。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与其逼迫孩子快速成长,不如耐住性子,修炼自己,陪孩子经历成长之路的风雨阳光。

02

揠苗助长扼杀了孩子的未来

去年11月份,曾经名噪一时的“神童”魏永康突然辞世,享年38岁,留给这世界,最后一个惊叹号。

魏永康曾经是风光而传奇的:

1岁半识字,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13岁以602分的高分考上大学,17岁成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生……

然而,20岁这一年,他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被中科院劝退,从此,浑浑噩噩,“泯然众人”矣。

造就魏永康这高开低走的一生的,是他母亲过于片面激进的教育方式。

魏永康小时候,他的母亲只要他好好学习,生活琐事从不让他操心。

魏妈妈不允许儿子出去玩,因为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他变得沉默寡言,没有朋友。

这种不均衡的成长过程,让魏永康在脱离妈妈的控制后,迅速失控,他不仅把生活过成一片狼藉,更是因为忘记写毕业论文错失读博的机会。

一个如此有天赋的人,就是因为母亲的急于求成,最后反而一无所成。

魏永康并不是个例。有多少孩子,在父母“为了你好”的借口下,被逼到崩溃!

上个学期,临近期末的时候,男生小良因为躁郁症休学了。

小良原本是个开朗活泼的男孩。可是自打上了初中,他的妈妈就不断要求他努力。

他被迫放弃了篮球,放弃了吉他,放弃了绘画……可是,他的努力没有换来一句认可,只有妈妈歇斯底里的逼迫。

他终于崩溃了。

失眠,暴躁,自残……妈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才得知,自己的孩子患上了躁郁症!

有许多家长,打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旗号,逼着孩子拼命往前跑。

然而,正如网上那句话:“人生就像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

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进入冲刺的状态,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早早力竭,他们又怎么可能跑赢人生这场马拉松?

03

尊重孩子发展规律

让孩子健康成长

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是一种智慧,在孩子合适的年龄进行合适的教育,是一种责任。

合格的教育是因势利导,陪伴孩子走好成长的每一步。

学龄前:鼓励孩子发展兴趣

教育学家阿瓦涅索娃在她的著作《学龄前儿童教育》中指出,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爱好,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让孩子在玩耍中形成对世界的认知。

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要多多陪伴,在陪伴的过程中,鼓励孩子接触世界,探索世界。

这个阶段,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构建基本的是非观念,远比逼迫孩子早早识字,学英语更重要。

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孩子智力发展较快的阶段。可以通过益智游戏、益智玩具开发孩子的智力。

小学阶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曾经有人追溯了近百位高考状元的成长历程,发现他们的父母,大多数从小学开始,就有意识地在培养孩子的习惯。

比如有时间观念,有计划性,热爱阅读,独立学习,定期梳理知识等。

这些习惯,在这些状元后来的学习成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有一句话说得好,“是否拥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

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然而,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需要长时间的巩固与训练。希望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越早着手越好。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触集体生活,学习文化知识的起始阶段。

这个时候的孩子可塑性好,模仿能力强。这一阶段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中学阶段: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最近,邻居家常为了女儿的事找我诉苦。

邻居的女儿上中学时,是个很乖巧文静的姑娘。她文科很好,尤其是英语和语文。

但是邻居却逼着女儿选择了理科。小姑娘高中三年学的很苦,成绩却依旧不尽人意。高考勉强达到本科线。

姑娘想报师范类专业,邻居却觉得当医生更有前途,逼着孩子报了医学院。

大学五年,小姑娘因为不喜欢,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挂科太多,最后都没有拿到学位证。

现在,姑娘在家呆了半年了,工作也不找,门也不出,除了睡觉就是玩手机。

好好的一个漂亮姑娘,半年就把自己折腾成痴肥臃肿的模样。

邻居女儿的遭遇,不少孩子也正在经历。

父母习惯了只手遮天,不顾孩子的个人意愿,逼着孩子沿着他们规划好的路线成长。

殊不知,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人生,对未来,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这个阶段的父母,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选择。你能给出的,只是参考建议,而不是指导意见。

孩子的人生孩子总要自己去走,即使身为父母,你也只能陪伴,不能横加改变。

04

让孩子茁壮成长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但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一件大事了。”

深以为然。

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可这种爱如果方式不当,也会变成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望子成龙,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最殷切的期待。

《战国策》中写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但父母为子女做得最长远的打算,绝不是在孩子人生的起点,就替他们决定了终点,然后逼着孩子超负荷生长。

而是学会尊重与陪伴,让孩子按着自己的节奏,朝着他心向往之的方向,自由生长。

愿每一个孩子,都是享受了阳光雨露,茁壮成长的未来栋梁,而不是被人为拔高,然后早早枯萎的孱弱幼苗。

作者:蓝羽,不安于现状的中学教师,捧一腔赤城做教育,怀满心仁爱对学生,愿每个孩子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