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古代的“战疫”

 laohan818 2022-04-12

我国历史上,各类疫情屡有发生。据史料记载,1840年之前关于疫情的记载达800余条。古人在抗击疫病的过程中,创立了伤寒论、温病学说等。国医辨证施治,国药扶正祛邪。救死扶伤,活人无数。

行军散,初载于清代温病学者王士雄编撰的《霍乱论》,具有消暑解毒、辟秽利窍之功效。组方为绿豆粉1两(古时计量单位),麻黄末8钱(古时计量单位),干姜、陈皮等共研和匀,每服1钱,用无根水调下。服用后汗自出,时疫愈。

香苏散是由名医将原方化裁成为治四时瘟疫、伤寒之效方。据载,民间老翁将其配方授予当地一户富贵人家济民。大疫来临,其家以仁爱之心修合施药于百姓,患者皆愈。

香苏散初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苏叶、陈皮、甘草、柴胡、桂枝、防风、羌活组成。水煎,空心热服。

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江南淮北瘟疫肆虐,“沿门阖境,传染相似。”施用人参败毒散加减方(加倍人参,酌减前胡、独活等),“服者尽效,全无过失。”万历十七年(1589年),时疫盛行。人参败毒散再度被派上用场,服用者“无不全活”。人参败毒散初载于《幼科金针》,治疗伤寒、瘟疫、风湿等,有“治瘟第一方”之誉。组方为人参5分(古时计量单位),柴胡1钱,前胡、川芎、茯苓、桔梗、羌活各8分,独活、枳壳各7分,甘草2分。水二钟(古时计量单位),煎8分,热服。

康熙五十年十月(1711年),行军散、香苏散、人参败毒散被清代名医孙伟收入其编撰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并刊刻。全书6卷,分132门,载方1600余首。其中有瘟疫门,还详细记载了治疗瘟疫的其他验方。该书因得友人相助而成,故名。所获评价甚高:“其方多效。”“百法百验,治无不效,而疾无不去者矣。”“是良方,非异术。”

此外,民间尚有五瘟丹,治疗四时瘟疫流行,伤寒发热,诸症热病。组方为黄连、黄柏、黄芩、甘草、紫苏、香附各1两,以上6味皆生用,于冬至日制为末,用锦纹大黄3两浓煎汤去渣熬成膏,和前药为丸,如弹子大,朱砂、雄黄末为衣,再贴金箔。每服1丸,冷水磨服,奇效。

凉水金丹,治疗四时不正之气、伤寒伤暑、伤风、疟痢、发热头疼诸症。由沉香、公丁香、甜瓜子仁各5分,木香、儿茶各7分,京牛黄2分,巴豆霜(去油,净)3钱,乳香、天南星、没药、轻粉各1钱,冰片1分5厘,雄黄、血竭、朱砂各1钱5分,牙皂(炙黄色)8分,鸦片6分,白花蛇(炙黄色)2钱,共研细末,煮枣肉为丸,如黄豆大,金箔为衣。每服1丸,凉水送下即愈。

刘有义方,治疗时气、流行瘟疫。炮制方法为:九九尽日,令人收茵陈蒿,连根采来阴干。如遇天行春令时疫起,每人用蒿子5分,乌梅两个,打碎,水二钟,煎8分,热服,汗出即愈。古人还以苍术烧之,消毒杀菌、辟瘟邪疠气。

凡此种种,既挽救了芸芸众生,也为后人防治疫情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觉得好看,请在底部点个'图片赞'和'图片在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