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明末清初学者傅山

 泊木沐 2022-04-12

傅山,字青主,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傅山堪称那个时代的全才,他精通文史哲、能书善画,还对医学有极深的研究。近代学者梁启超总结清初有六位学术大师,其中就有傅山。

也就是说,傅山和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在学术界的地位不分伯仲。这样一位大师,可惜生在了乱世,只能著书立说,无法实现兼济天下的抱负。傅山有侠义精神,喜欢读两汉时期的豪杰传记。他很喜欢东方朔这个人物,为此还编了一本关于两汉侠义之士的目录集。

傅山首先展现出来的是书法方面的才气。出身书香门第,傅山家里藏有晋唐时期的金石拓本,他通过临摹先贤书法,掌握了书写楷书的真谛。他20多岁的时候,见识到元人冠冕赵松雪的真迹,对他启发很大,由此从专攻楷书,进入到研究行书的阶段。这次转型之后,他感受到书法艺术的自由之美与章法之美可以相互统一,进而对草书发起挑战。经过几十年墨池耕耘,他成为那个时代草书领域的专家,没人敢和傅山比拼草书。

研究书法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养成持之以恒的坚毅性格。一笔一划都有章法可循,需要探索;如何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表情达意,需要尝试。通过学习书法塑造出来的好品性,让他在学术上开拓进取,在做人上正气凛然。傅山还是布衣书生的时候,就敢联络上百个生员进京为清官请愿伸冤。这件事震惊朝野,历时半年以上,让天下读书人见到了傅山的一身傲骨。

明亡之后,傅山以明末遗民自居,出家当了道士,自号“朱衣道人”。起这个名字就是要表明他的态度,他一生都是明朝的人,他忘不了天下是姓朱的。他有出家人这层身份当“挡箭牌”之后,开始积极谋划反清复明的事宜。他从顺治登基之初,奔波到顺治十一年的夏天,一直从事反清复明的“大业”。傅山被捕入狱之后,绝食抗争,决不投降。经过友人营救,傅山在一年之后被放出监狱。

到了顺治统治后期,起义造反愈发困难。傅山在失望之余,隐居在太原城外,正式开始进行学术研究。傅山在研究过程中主张摆脱束缚,创新求变。他反对“道统说”,对“四书五经”的地位提出了新的看法。后人提到他的成就成果,都会感受到他追求思想解放,探索事物本质的治学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