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论|古典社会学总结与理论范式的介绍

 丁鑫旸 2022-04-12

来源:社会研小生

社会背景


(1)发生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和神权制度,为资产阶级代替封建阶级扫除了根本障碍,确立新的资本主义秩序。

英国工业革命推进了西方世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工业化是西方社会学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

(2)现代科学的成长。

一方面社会和政治革命所引发的变迁,孕育了看待世界和获得知识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另一方面,这种新观点和新方法反过来又推动或加速了社会与政治革命。

延续了数百年的西方科学革命不仅带来了技术的进步,以及由这种进步所证实的科学的有效性,启发人们将科学方法论的使用领域扩展到人类自身和社会的领域。

(3)革命和科学的双重影响下欧洲发生的急剧的社会变迁。

在革命和科学进步的推动下,西方社会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这场转变摧毁了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地理的探索和殖民的扩张,也带来了阶级结构的变化、都市化、宗教变迁,以及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社会思想的变化

(1)早期的社会思想探讨的是人性与社会秩序的普遍关系,后来的社会学思想关注的则是工业社会,或因工业社会的到来而造成的人性与社会秩序的巨变。

(2)因工业社会或现代性的出现,令社会学家们能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获得借鉴,以一种不同于人类早期先哲们的研究手段或方法来探讨人性与社会秩序。

社会学既是对自17世纪开始延续至今的人类现代化进程以及结果的理解与阐释,同时 其本身又是这种迅捷的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

社会学理论的划分方法

社会学理论的划分方法:
(1)学派归纳法 
(2)理想类型法 
(3)理论范式法

理论范式法中库恩提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一系列革命的方式实现的。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基本上经历了前范式阶段、范式阶段、革命的过渡阶段以及新范式占优势阶段。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概念工具

社会学在研究其选定的对象时需要采用一定程序和方法。这些工具包括概念、命题(假设或定律)、理论和范式。这些工具大多在社会学发展的经典时期就已具有雏形。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基石。有两类最常见的概念类型:一类概念类型只是简单地指涉某种现象,如群体,社会阶级等;

一类概念则指出这些现象在程度上的区别,如范围、重量等。

命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形成命题。它是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或现象间关系的某种陈述。命题常有两种形式:假设和定律,没有经过检验的命题是假设,而经过检验的命题则是定律。

理论:是在一组共同或相近的假设基础上形成的。广义的社会学理论是一套繁杂的知识体系,狭义的社会学理论则是一组相互联系的有关人性或社会性质的假设。任何一种社会学理论,都必须具备这样一些基本的特征:
(1)理论必须是抽象的
(2)理论必须是说明性的
(3)必须是主体化的
(4)必须具有某种独立性
(5)理论必须是有效的

社会学理论范式

范式:美国科学史专家库恩提出。他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以新范式取缔旧范式的革命来实现的。

范式是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甚至行为方式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学家提出的有关人性和社会生活本质的理论集合,它们建立在有关人性和社会秩序的共同或相近的理论假设基础上,因此同一范式中的不同理论对人类行为或社会结构的理解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社会学范式类型

依据宏观-微观和自然主义-人文主义两对理想类型,

将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归纳为四种基本范式:

社会事实范式、社会行为范式、社会批判范式、社会释义范式

社会事实范式

将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论两种最为主流的理论列拍置于社会事实范式下。两种流派存在着相当大的一致性:

它们都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及影响,区别是结构功能论着重社会事实之间的联系和秩序,冲突论则着重社会事实间的冲突和无序。以实证主义为圭臬的实证社会学或社会事实范式中的结构功能主义,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而冲突论则具有明显的进步改革倾向。

社会事实范式的基本特征:

(1)社会事实范式的主要目的是理解社会事实,并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理解,对其加以预测或控制。其关注点通常是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变迁。

(2)社会事实范式的主要假设,是认定人的行为是社会结构的派生现象,不能将社会事实还原到个体的层面加以解释。

(3)社会事实范式尤其是其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是基于自然科学原则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方法。主张寻求社会过程和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

(4)社会事实范式的主要理论是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论。前者倾向于视社会秩序为由普遍共识所维持的,冲突论则强调无序,认为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强制力量维持的。

(5)社会事实范式的主要范例在经典时代是迪尔凯姆和马克思的著作。《社会学方法论》和《自杀论》是其中的结构-功能理论的扛鼎之作。《共产党宣言》则是冲突论中的开山之作,第一次明确指出了阶级及阶级间的冲突是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社会行为(心理)范式

概念:将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并置入社会行为范式,因为他们本质上都是心理层面的。即它们都从个人层面出发,将社会事实还原到个体的心理或行为层面,寻求社会行为甚至社会结构的解释,具有个体主义的立场。

(与社会释义范式的区别:社会释义范式虽然也以社会行为或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甚至认为社会结构是由人们的社会行为或社会行动有意识地建构起来的,但是它所求助的基本解释要素不是个体的本能或习惯,而是个体与群体间的社会互动。)

社会行为范式的特征:

(1)社会行为范式的主要目的是理解社会行为及决定或影响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外部因素。其中理性主义一支受到功利主义经济学和行为心理学的影响,非理性主义受到社会学中的心理还原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左右。

(2)社会行为范式的主要假设是认定社会行为或受制于奖励或惩罚等外部刺激因素(理性主义),或受制于人类的本能(如剩余物)或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因素(非理性主义)。社会行为范式的理论家关注的重点是行动着的个体。

(3)社会行为范式尤其是其中的理性主义的主要方法,受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极大影响,因此该派理论家通常都具有实验主义的倾向。主张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手段,了解人类行为或社会行为的基本特点。

(4)社会行为范式的主要理论,可以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个向度来考察。

(5)社会行为范式的主要范例,如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通论》以及《精英的兴衰》中对人类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的论述,可以为这一范式下的两种亚型找到逻辑点。

社会批判范式

社会批判范式的特征:

(1)社会批判范式的主要目的在马克思那里是为了唤起工人阶级的集体行动,通过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引发社会变迁。即理论的批判加上革命的行动,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鲜明特征。

(2)社会批判范式的主要假设,是认定事物的本质存在于对现实的否定中。

(3)社会批判犯事的主要方法是历史-社会分析法,尤其是阶级分析法。

(4)社会批判范式的主要理论是经典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现代中,则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5)社会批判范式的主要范例,在经典时代是马克思的著作,包括《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社会释义范式

社会释义范式存在两种亚型,一是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二是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

前者和德国哲学中的历史批判和浪漫主义传统密切相关。正是德国历史主义对英法两国盛行的实证主义的抵抗,韦伯、齐美尔等人依据历史主义关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划分,提出不能不加区分地来看待人的社会行动和自然客体。因为与自然客体不同的是,一方面人生活在社会现实中,一方面又总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着社会现实。人在社会现实中的行动,是以其对自我行动的节以及对自我行动赋予的意义为前提的。

后者美国实用主义传统的学术背景源于皮尔斯等人的实用主义和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正是获得了美国实用主义的支撑,绵延至今。

社会释义范式的特征:

(1)社会释义范式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个人行动的主观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对行动者和社会现实的影响。关注个体作为有意识的主体所参与的人类互动。该范式的理论家们反对社会学主义、反对心理主义,信奉互动主义。

(2)主要假设是认定社会现实是由人的有意义的社会行为建构的。与社会事实范式不同,认为社会现实并不独立与个体存在,人的行为也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派生。相反,社会现实的意义存在于行动者的主观解释中。

(3)主要方法是观察法,在韦伯那里他反对实证主义的方法,倡导对行动的理解,理解包含观察性理解和解释性理解,观察是解释的前提。

(4)主要理论在形式上精彩纷呈,前期是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现代有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学,以及日常生活方法论等诸种。

(5)主要范例,在经典时代是韦伯关于社会行动的学说,代表作是其《经济与社会》这本著作。

古典社会学家的贡献与局限

从时间上说,经典社会学理论及相关范式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时间;从空间上看,欧洲是经典社会学的主要社会知识土壤。

当时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对经典社会学的产生和断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使得社会学发展的时间延续被打断,令经典时期进入现代时期,同时也令社会学的生存从欧洲转向了美国,美国开始成为社会学的中心。

01
古典社会学终结的原因

(1)知识背景方面。欧洲等工业化国家形成了经验研究的传统,但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的结合最终在美国得以实现。

(2)学科制度方面的障碍。欧洲的学术体制没有给社会学留出发展和生存的余地

(3)社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欧洲的社会学占主流地位的是实证社会学或社会事实范式,当时学者以为的理性可以解决工业社会问题的乐观信念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摧毁。

(4)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冲击。第一次大战令思想大师们直接或间接死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令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所有社会学家都难以在欧洲继续生存下去。而美国却为社会学的迁移做好了准备。




02
古典社会学家的贡献

(1)为社会学这样一门崭新的社会科学的出现作了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铺垫。

(2)为社会学这样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范式。

(3)经典社会学家提出的概念体系、理想类型,他们所由以出发的逻辑起点,以及他们对社会生活不同层面的切入,尤其是他们对社会生活所作的那些精彩论述,不仅直接孕育了美国社会学,而且至今都是所谓现代社会学取之不尽的学术资源。

(4)经典社会学家们提出的各种理论和他们所作的不同努力都是对欧洲文明社会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所遭遇的危机作出的回应。




03

古典社会学家的局限

(1)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呈现出多元范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一方面是由于经典时期各种社会文化条件的制约,一方面是由于经典社会学家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相互敌视甚至攻讦。

(2)他们在论述社会变迁的动力时常求主与某种单一的解释,而他们对社会形态的理解又往往是二元对立的。这种传统-现代的二分法,以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单线进化论,影响到对变动世界的理解和误解。

(3)是同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十八到十九世科学革命的进步相关的。这种进步,形成了后来及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品质,又影响到其健康发展的实证主义精神。科学统一观、决定论原则和价值中立观是社会学发展的双刃剑。

科学统一观混淆了个别化的社会现象和普遍化的自然现象,忽视了行动者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理解。

决定论原则忽视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将人视为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的操纵工具。

价值中立原则使人们极易忽视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爱好对研究工作的影响。

社会学理论、干货、最新学术动态

更多社会学硬核内容

关注社会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