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秀才为民拆戏台,太监要对对子:对得好,就拆;对不好,你也得钻

 金华303 2022-04-12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代诗人高适在《别董大》中的这句千古名句,给了无数人在默默前行路上的信心和勇气!

这也是我们今天对联故事中主人公李秀才的座右铭。

天下虽大,总有我一席之地;世人皆昏,总有识我之人。

文章图片1

一、有志不在年高,小叫花子戏钦差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出了个才子,姓李字文远。

李文远出身寒微,但不坠青云之志!读书用功,文才出众;为人耿直,好打抱不平。

一年冬天,有个钦差大臣到李文远所在的到县里视察工作。

钦差大人来访,县太爷自然不敢怠慢,出城迎接不说,而且大摆宴席,为钦差大人接风。

当日,高朋满座,都是官场中人,和县里的士绅名流。

照例,县太爷举杯,请钦差大人点头应酬讲话。

正在此时,不和谐的一幕发生了;原来身穿破烂绿色衣服,个子不高的小文远不知何时混了进来。

县太爷一看就很不高兴,

眼珠一瞪喝到:去去去,来了个小叫花子,真扫雅兴。

要是平时,早已被左右的爪牙叉了出去,但是当天气氛不同,衙役没人敢上前。

小文远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尺有神仙!

这句不卑不亢的话把县太爷怔住了。

钦差大人也来了兴趣:哟!小叫花子,你甭狮子大开口,我倒要考考你。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得出,就在这里吃饭。若是对不出,我就判你私闯公堂,打断你的狗腿。钦差大臣阴阳怪气地说。

请吧!小文远一点反而一点也不害怕,对对子正是他的拿手好戏!

钦差大人自恃甚高。又见对方是个小孩,自问难住他不在话下,便摇头晃脑,神气十足地吟出上联:

小小青蛙穿绿衣

上联表面指青蛙,其实暗中说你小叫花子,就像青蛙一样,看你怎么蹦跶?

小文远见这位钦差大臣身穿大红蟒袍,又瞥见餐桌上有一道烧螃蟹,有了!略一沉思,对道:

大大螃蟹着红袍

哈哈,这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回敬一番;你贵为钦差大人,不也像那煮熟的螃蟹一样吗?看你横行到几时。

钦差大人一听,顿时气得浑身发抖。

但是因有话在先,又不好发作,便对县官说:给这小儿一个偏席,赏他口饭吃,看我再和他对。

钦差三杯酒下肚,又神气了起来,他瞥了一眼小文远,似笑非笑地说道:

小小猫儿寻食吃,

此联自然也是不怀好意,暗讽小文远像到处寻食的猫儿一样。

小文远看着钦差大臣,又看看溜须拍马的县太爷;心想,你们这帮贪官污吏,看我怎么整治你们,便怒气冲冲地回敬道:

大大老鼠偷皇粮!

此下联对仗工整,更重要的是寓意不言而喻,暗中讽刺钦差与县令都是贪官,蛇鼠一窝。

钦差大臣、县太爷一听吓得目瞪口呆,惊出一身冷汗。原来他们吃的正是救灾的银子,真可谓做贼心虚。

钦差大人只得无奈地夸小文远对得好,看着他在宴席上风卷残云。

文章图片2

二、哪里不平哪有我,文弱秀才教训太监

几年之后,李文远考中了秀才,人称李秀才。

当地有位姓王的太监,回家省亲,仗着在宫里面得势;回家自然要显摆一番。

记得西楚霸王项羽说过这样一句话: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王太监回乡炫耀也就罢了,但他还要作威作福,仗势欺人。

此次回家,刚好做六十大寿,竟把戏台搭在闹市的巷口,行人往来都得从台下钻过,百姓是敢怒不敢言。

李秀才好打抱不平,见此情景非常生气,他挺身而出与太监说理。

这天,他故意穿着大皮袄,手执大纸扇去与太监争辩,驳得太监无言以对。

为了争回脸面,王太监说:拆戏台可以,但你得对个对子,对得好就拆,对不好,请你也得钻戏台。

李秀才同意,太监微微一笑,将早已准备好的巧对慢慢吟出:

穿冬衣,执夏扇,不知春秋;

对联中有春夏秋冬,不是很好对,关键是还讽刺了自己。

李秀才,沉着在胸,突然,他望了望王太监,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露出了嘴角。李秀才大声对道:

朝北阙,镇南邦,没有东西。

周围百姓立即会意地大笑起来,弄得王太监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认输了。

原来这“没有东西”既笑他没有学问,也讽刺他是个“阉官”胯下无物,有何可神气的?

真可谓一针见血,对得既聪明又解气。有杀人诛心之妙。

文章图片3

三、众人皆醉我独醒,李大人与尼姑一同归隐

三年之后,李秀才进京赶考,中了进士。

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久后,被朝廷加封为学政大人。

李大人非常珍惜这为民做主,为民办事的机会,兢兢业业,为民众办了不少好事,破了不少冤案。

照理说,在民众中口碑极佳;但是,年终考评下来,只得了个做事操切,难堪大用的评语。

这样,李大人在学政的位子上一干数年。

这天,李大人带着书童去附近的宝珠寺祈福,顺带排遣压抑的心情。

走在上山的路上,衣服中的折扇不知何时掉在地上。

扇子恰巧被擦肩而过的一个年轻的尼姑捡起,那尼姑一拿折扇,觉得似曾相识;

打开折扇,只见一句诗:

落絮无声春堕泪,

尼姑一下子就怔住了,这句诗和这幅扇子太熟悉了。那么刚才掉落扇子的主人,她不敢想,又不得不想。。。。。。

难道真是上天有缘,让他们再次相见。。。。。。从别后,忆相逢,几回回魂梦与君同。

尼姑拿起扇子,追上擦肩而过之人。

四目相对,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果然是心中那个青梅竹马的文远哥!

李大人也是愣住了,待到年轻尼姑念出下句诗:

行云有影月含羞

李大人心中的记忆全部如流水一样,桩桩件件淌了出来:

原来,年轻的尼姑叫张秀娥,与李文远从小青梅竹马,扇子是秀娥与文远的定亲信物,李文远常带在身边。

但是因为李家太穷了,张父便把秀娥许配给了当地的一名乡绅之子;

秀娥见反抗无效,便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从家里逃了出来。

这样,两个年轻人就这样失散了;此次有幸重逢,原来秀娥为了生存,暂时在离宝珠寺不远的尼姑庵中栖身。

天意有情,这对从小青梅竹马,被拆散的有情人终于又走到了一起。

此后不久,李文远从一同年嘴中了解到,自己在官场的不如意,然来是当年的王太监一直暗暗作梗。

李文远思前想后,觉得举世皆混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官场如此,还有什么好留恋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此时有心上人秀娥相伴,夫复何求,便决定辞官归隐,远离是非之地!

文章图片4

至此故事已经落下帷幕。

曾经才华不俗,不媚权贵,仗义执言的李秀才,后来的李大人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相信一心为民请命的李大人终有回来的一天。因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