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五子争父

 思乡远梦 2022-08-18 发布于北京

  说清乾隆年间,沔阳州襄河边的黄金村,有一个名叫徐凤英的老头,五十多岁。他为人厚道,又吃苦耐劳。每天靠挖树蔸子再劈成柴后,挑到街上去卖,换回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来养活他的老婆和没成年的两个儿子。
  有一天,徐老头与往常一样,又去挖树蔸子,远看见一棵柳树上挂着一件褡裢,他上前取下一看,那褡裢里面装满银元。徐老头想,这肯定是哪个挂在上面忘记了带走,失主发现后,一定会急着寻来。我不免在这里等他转来。于是,他树蔸子都不挖了,饿着肚子一直等到了黄昏。
  就在这时,有一位年轻书生,慌慌张张地顺路寻来,那书生走近他问:“大伯,您可看见我的褡裢没有?”“是这条褡裢吗?”徐老头说。他边说边拿出那条褡裢来。那书生一看,大喜过望,连忙跪下就给徐老头磕了几个响头。原来这书生是位赶考的秀才,名叫王义,行至这里时,突然要解大手,因褡裢背在身上碍事,他便把褡裢解下、挂在了这棵柳树上。谁知起身走时,也因急于赶路,便将褡裢遗忘在树上了,没有带走。
  徐老头回家后,他老婆见他一个树蔸子都没有挖回来,便问他干什么去了?徐老头便老实地把这件事对老婆讲了一遍。他老婆是个贪妇,不听则可,一听火冒三丈,跳起脚来骂他道:“你这头死猪,真是蠢到家了,你难道不晓得把那一褡裢银元拿回来吧。你这么无用,还有死脸壳子回来,干脆给我滚出去,再也不许进家门。”骂完,她果真喊来两个儿子,娘三母子一齐把徐老头赶出了家门。
  从此,徐老头就四处流浪,乞讨为生。
  半年后,徐老头讨到了沔阳州一个叫窑台的村子里,塆里有一对姓赵的兄弟俩,他们很小就死了父母,靠做炊子茶壶为生。兄弟俩见老人十分可怜,而且慈祥可亲,便收留了徐老头,并认作义父。
  徐老头成了赵姓兄弟的义父后,做事更下力了。有一天,徐老头在地里挖泥挑回来做壶坯时,突然“哐啷”一声响,他手里的镢头底下像有什么东西。他一看,原来是地下埋着的一个坛子。他把坛子挖出来,打开一看,里面装的全是金子。他把坛子抱回来,赵姓兄弟俩看了也很兴奋。劝徐老头留着自己用,不要张扬。徐老头说:“我留着它有什么用?再说这坛子金子本就来得容易,我要把它变成钱,为你们娶媳妇用。”兄弟俩拗不过他,只好随徐老头的安排了。
  徐老头为赵姓兄弟俩各自娶亲后,又将剩下的钱做了一栋房屋,买了二头牛、几十亩地。一年后,又添了两个孙子。这年,正好是徐老头的六十大寿,赵姓兄弟俩想起他们之所以有今天,全是托义父的福,便决定热热闹闹地为老人做寿。
  就在做寿的那天,他们家门口来了三个赶酒的叫花子,一个老婆子和两个小伙子。这三个叫花子不是别人,正是徐老头的老婆和两个儿子。原来他们自从赶走了徐老头后,便失去了生活来源,而他们自己又不劳动,好吃懒做,于是就干起讨米要饭的勾当。
       这天,他们见这家人来人往、鞭炮震天,热闹非凡,他们知道这家在做好事,便急忙过来赶酒,撮吃撮喝。刚来到门口,那老婆子一眼看出了坐在上席八位的、是被自己逐出家门的老头子,便对两个儿子说:“那坐在上席的老头是你们的父亲,他一定是发了财,你们上去认他,这样,你们也可以得到他的财产,我们就不用再到处讨米了。”两个儿子听了老婆子的话,一齐上前,跪在徐老头的面前,叫起了父亲。
       这时,赵姓兄弟俩正轮流给义父敬酒祝寿,见到这两个叫花子唤父亲,好不恼火,便说:“这是我们的父亲,咋变成了你们的父亲?”“是我们的父亲”,叫花子硬说是他们的父亲,于是双方便争执了起来。后来,赵姓兄弟俩竟把叫花子告到了县衙,打起了“争父”的官司。
  新上任的县老爷升堂审案,先没有直接去问原、被告,而是先问起当父亲的徐老头。老人便从当初捡到秀才的褡裢说起,讲如何被老婆儿子赶出门,又讲道怎样做起赵姓兄弟俩的义父……
       刚讲完,县太爷立马下得衙椅,一把抱住徐老头道:“原来是您啊!您不是哪个的父亲,您是我的父亲!”原来,这位县太爷不是别人,就是当年那位赴京赶考、失掉褡裢的秀才王义。
  从此,挖树蔸子出身的徐老头被县太爷请进了县衙,轿出轿进,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真是:
  沔州老汉徐凤英,
  两个儿子没孝心。
  为了褡裢一点银,
  忤逆将父赶出门。
  偶遇赵家两兄弟,
  收留老人做父亲。
  秀才高中不忘本,
  接到县衙去感恩。
  可叹两个亲生子,
  不及三个外姓人。
洪湖剧院《五子争父》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