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萧红到张洁,文学是寻找同类、合并同类的过程|新批评

 明日大雪飘 2022-04-12

在长篇小说《无字》里,女主人公吴为没有因为成为女作家而获得幸福,相反,情路愈加坎坷。作者张洁借吴为写到:无独有偶,她所钟爱的一位三十年代的女作家,在世时她的情感、青春、肉体、才情、钱财无一不被男人盘剥,却没有得到一个男人的疼爱。

《无字》虚实相间,引入了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那么,这位女作家也不大会是虚构。遍历中国现代文学史,除了萧红,还能是谁呢?

实际上,从文风看,张洁更接近于萧红,都是长短参差、灵动跳脱的。特别是分段,《呼兰河传》常见一句话就是一段,《无字》里也是,甚至一个字、一个词就是一个段落。《无字》里常见的用分号分隔段落的风格,在《呼兰河传》也能找到影子。还有章节的划分,《呼兰河传》里“有二伯不吃羊肉”,就单独构成一个小节,类似的风格《无字》里比比皆是。

图片

若再往上追溯,我觉得应该是唐诗宋词,是唐风宋韵的节奏和韵律。在萧红,是童年时在被窝里跟祖父读的唐诗,在张洁,是被母亲逼着背诵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峰,是萧红和张洁共同的文学源头。

春节过后,张洁去世的消息流传开来。似乎并不意外。她几年前就提前道了别,并不讳言地写过,希望自己能“咔嚓”一下就进入死亡,甚至说,最好马上走过来一只狼或者豹子把尸体吃了,那才是她理想的坟墓。如此不贪生的人,恐怕只有张洁一个,去世也尽量不打扰大家,公布时距她去世的1月21日,已经很多天了。而1月22日是萧红去世的日子,那天有文章纪念萧红去世八十周年。冥冥中,上天难道有安排吗?

张洁的处女作《森林里来的孩子》,最初是骆宾基推荐到《人民文学》的。看到这个名字,我脑海里出现的是电影《黄金时代》里,骆宾基(黄轩饰)在萧红去世后满含泪水奔走在香港街头的情景。而在萧红陨落香港地区时,张洁笔下的吴为也正跟着母亲落难在香港街头。不知道于张洁,这是一种凭吊,还是本就是历史?

图片
图片

电影《黄金时代》剧照

重读《呼兰河传》,还是那么新鲜活泼。萧红在烽火战乱、颠沛流离、身病情伤,生命仅有一年的时候,还能完成这样的作品,真是一个奇迹!与其说是上天的眷顾,不如说是萧红对文学心心念念的坚持和守护。《呼兰河传》晶莹剔透,萧红自己半生遭受的那些“白眼”,只是化为了荒凉的背景,没有在作品里留下一点杂质,真可谓“哀而不怨”。祖父童年时给予的爱,鲁迅先生在文学路上给予的光,照亮了乱世中这个女子的生命,让她如一道闪电划过夜空。

萧红对待写作有着宗教般的情感,她还有着超越前人的文学雄心,对于那些想要独占精神领地的男性,这些都会是一种冒犯。同温润如玉的《呼兰河传》不同的是,六十年后,同样是有着坎坷情路的女作家,张洁写出了批判、揭露、控诉的《无字》。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二十一世纪的女性,也不可能在对故乡的挽歌中寻到归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呼兰河传》不同版本封面

友人白朗忆萧红:“但我却不大喜欢她那太能忍让的'美德’,这也许正是她的弱点。她的温柔和忍让没有换来体贴和恩爱,在强暴者面前只能显得无能和懦弱。”萧红身上少有那种“革命”气质,倔强和隐忍并存,这让她具有了独特的文学气质,也造就了她多舛的命运。《无字》中的吴为,在父权、夫权双重夹逼下,只能陷入疯狂,却也没有更有效的反抗。张洁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不惜把它归结为奴性。作为女作家,她们都用手中的笔,与这个世界对峙着,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为我们提供了色彩鲜明、风格迥异的两种文学样本。

作为自带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们也不能避免被作为文学题材、写入文学作品的命运。某部小说曾以张洁为原型,但不忍卒读。小说的基调是社会讽刺型的,不幸的是女作家的苦难被作为了讽刺的标的,缺少应有的谦恭与尊敬。一个男作家这样理解女作家,透露出的是对一个女性的恶意,或者,至少缺乏对女性的共情和同情。张洁是要通过文学完成自己的救赎,至少在文学里她勉强让自己立于不败,没想到还是遭遇了回击。张洁一直是个挑战者,《无字》触动了男权社会的底线,可是她对女性也是充满批判的。她没有把问题都推给社会,而是认为女性有自身的问题,她秉持着一个作家应该有的批判态度,质疑着社会和人性。

王安忆说,她是在看了张洁的《拾麦穗》之后,才知道自己成为一个作家是可能的。我想张洁也一定从萧红的《呼兰河传》得到过启发,才知道文学是可以这样写的,所以会在禁锢年代率先发出春声。这里面有着文学隐秘的血液传承。

十年前论述张洁时,曾用“一蓑烟雨任平生”概括了她的人生。到如今风波已定,苏东坡那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是为张洁早就准备好的。无独有偶,张洁也像萧红一样逝于异乡,无法魂归故里,故乡与故土成了她们永远的遥望。

还是王安忆,她有一句话:“美好的情感这个话现在已经被批判得没什么价值了,可事实上作品的好和坏一定是在这上面见分晓的。”文学是寻找同类、合并同类的过程。萧红和张洁正是有“美好情感”的那一类人,文学史上永远会有她们的一席之地。

稿件编辑:何晶 ;新媒体编辑:傅小平

配图:历史资料、电影剧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