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莽改制:我本一心为苍生,为何遭至天下叛?

 历史人物故事会 2022-04-12

作者|舟辰居士

字数:2895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公元8年,在大司马位置上兢兢业业干了15年的王莽迎来了幼帝孺子婴的禅让。

在举国上下的期盼目光中,他登基称帝,建立新朝

常言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上台后的王莽,眼前,面临着几个重大问题:

一是自西汉后期以来,官府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当时的汉朝“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沉重的苛捐杂税压在身上,百姓们苦不堪言。

二是社会上层蓄奴风气严重,统治阶级占尽良田美宅,土地成片。底层百姓却大批地失去耕地,生活长期得不到保障,不少人甚至被逼无奈,只得卖身为奴。

这些问题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土地兼并、蓄奴严重,苛捐重税繁多,百姓流离失所。

这也是为何王莽能够如此顺利登上帝位的原因:除了他自身的品德和能力出色外,更多的,还有百姓对于腐朽无能的西汉政府的失望透顶。

而这些换做任何领导人都会头大的问题,在当时的王莽看来却都是小Kiss。

他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对儒家充满狂热的崇拜。他深信,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可以在经书中找到。

于是,他转身走向兰台,关上屏门,开始了自己的书海掘金。

很快,他就找到了。

他翻出四书五经,这是被孔子奉为真理的至典,也是天下儒生心中共同向往的桃花源。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开始了。

新朝初立,为了显示自己与前汉的区别,他捧着经书,开启了一系列的改名活动。

中央官职上,他下令:大司农之名为羲和,改大理一职为作士太常从此唤作秩宗大鸿胪则为典乐,就连“位面之子”追求的“仕宦当作执金吾”也被这家伙改名叫做“奋武”。

嗯,刘秀反莽灭新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复汉只是顺带的……

言归正传,那些地方官职他也没放过,他下令:“太守改叫大尹,或称卒正、连率,都尉改为太尉,县令名叫宰。”

此外,王莽还增设了许多新的官职,扩建官僚体系,以方便自己接下来的新法实行:他在中央新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给三公们各配了一个秘书,位列九卿之中。

他命大赘官执掌舆服御物,总管皇家事宜,即专门负责王莽的出行和礼服等工作,后来这个职位又掌管军事,位同上卿。

除了这些,他还在州中置牧副,部级设监副等官职。

有人说王莽是近代穿越回去的,这种猜测合理吗?很合理,都是上国的官,中央官有的,咱地方也得有,平权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他还参照古籍,大封公、候、伯、子、男五等诸侯共796人,附庸(等级较低的受封者,同士大夫一样封地或食邑较少)更达1511人。如此庞大的数量使得等级较低者压根得不到封地,每月的邑钱也只有几千钱而已。

因此,各级受封者只得依靠手中的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来保证自己的生活开支,整个官场乌烟瘴气,贪腐成风。只有少数清正廉洁的受爵者坚守自己的原则,靠兼职给别人打短工来维持生计。

这些作为新政的最终执行者的基层干部们,生活长期得不到保障,难免心生怨恨。他们最后大多离心离德,使得王莽的新政最终变成了一张仅仅只是写得好看的纸而已。


土地私有制源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其衍生出来的名田制与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打怪练级制相辅相成。

而依照秦律,军士每斩首一人,就赐爵一级,还要赏赐对应的田宅。因此,为了保证军功爵制的顺利实行,土地的私有化就很有必要。

这种制度使得后来每逢战争,秦军见到敌国士兵就像见到了移动的提款机一样,个个争相上前,奋勇杀敌,极大地鼓舞了军队士气,成就了秦军“虎狼之师”的威名。

汉高祖平定天下后,采用丞相萧何的建议,承袭秦律,土地私有制自然就流传下来了。

而汉朝初定的时候,天下那是相当的贫穷。身为帝王的刘邦想要出行,需要马来拉车,结果连四匹颜色相同的马都找不到。

可随着黄老政治的推行,几波休养生息下来,已经慢慢开始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西汉名儒司马相如的岳父、以冶铁发家的巨富——卓王孙

汉成帝时期,地主豪强们开始用各种手段兼并土地,而最有名的,当属时任宰相张禹了,人们形容他:

“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价)”。

而膏腴之地,意思就是肥美富饶的土地,在古代,这就是最大的财富,但它们都为富商豪强所有,社会的财富分配严重不均。

西汉末,土地兼并已愈演愈烈,达到了“富者阡陌成片,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地步。

王莽上台执政后,深感其后果的严重,于是他仿造周法,颁布王田制。他下令:以后天下田改称“王田”,不得随意买卖,无田者当受田,男丁不满八人,而土地超过一井的,将多余的田分给其他人。

这项制度相当于土地公有制,也是很多营销号用于“佐证”王莽实行社会主义的主要证据。

实际上,王田制取法于西周井田制,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调整,而律令中的一井,便是井田制的基本生产单位。

王莽推行“王田”的原因,除了儒生对于周制的天然崇拜,再者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想法是好的,可是他忽略了一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的树叶。新朝,也绝非西周。

此时的这片土地,私有化的实行久矣,它早已深深扎进这个庞大帝国的血脉。而包括王莽自己在内的统治阶级和大小地主们,也都是这项制度的受益者。

人能代表的始终只有自己,即使是皇帝也要考虑社会各阶级的感情。他当然可以大公无私,主动让出自己的蛋糕,可那些维护他统治的大小地主们呢,他们甘心自己的利益一下就被一条政令剥夺了吗?

那日阳翟血流成河,那日商君惨遭车裂,种种场景历历在目。历代政府对于这种触及骨肉的变革向来都是慎之又慎,因为一旦失败那便是血流成河。即使成功,变法者也少有善终,大多都是采取徐徐缓图之策。

而他想要仅仅依靠一条政令,一下就成功,这便注定了他的失败。

《寒战》中发人深省的台词

果不其然此项政令一出,大小地主纷纷表示反对,一些激进的官吏甚至举兵相抗:

汉徐亭侯刘快纠集数千人作乱,真定人刘都率领当地豪强起兵反莽,就连朝廷内部也对此怨声载道。最终,朝臣曲博上奏称:

“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

于是,始建国四年,王莽下诏:

“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自此,实行仅三年的王田制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十年后,其他政令也先后废除,愤怒的起义军冲进大殿,将诏令的制造者——新太祖王莽肢解,其舌头分予众百姓食之,其头颅被悬于城门上,用于向天下示警。

那么当初那个在众人高呼中登临帝位的天选之子,为何后来又被上天和百姓抛弃?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百姓对他如此愤怒,竟将其分尸,把头颅当作展品,为皇室收藏两百余年?

下期内容——《王莽与纪念币的恩怨情仇》更精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本号……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您顺手的一个“点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参考资料:

接受禅让:王莽是复古新儒家  .网易网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部分.秦汉时期(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部分.秦汉时期(上册)·第二章·土地制度和阶级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莽 (新皇帝)  .战略网

王莽改制  .中国史[引用日期2013-10-09]

王莽把自己的江山折腾没了  .和讯网

王莽把自己的江山折腾没了  .海南特区报

班固·《汉书·卷九十九中·王莽传第六十九中》

王莽传  .中国经济网

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第021卷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

许锋,《略论王莽改制中的“王田私属”制》,《菏泽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班固·《汉书·食货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