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桃花社里每个人填的“柳絮词”都有什么深意?

 三个小布丁 2022-04-12
实际上,林黛玉重建桃花社,除了她自己写了一首《桃花行》外,真正的诗社活动和集体创作的诗词只有第七十回的柳絮词。
《柳絮词》一共五阙,分别是史湘云的《如梦令》、贾探春和贾宝玉合作的《南柯子》、林黛玉的《唐多令》、薛宝琴的《西江月》、薛宝钗的《临江仙》。实际上,这五阙词均有所指,每一首词,都是作者未来命运的自况,每一首词的背后,其实写的都是词作者未来的命运。这是曹雪芹的惯用写作手法,与第五回的判词手法相同,就是所谓的“诗谶”和“词谶”。

(放风筝的众人)
《柳絮词》从史湘云开始,当然也有原因,是因为史湘云是宝玉最早的生活小伙伴,也是宝玉身边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一般认为,《红楼梦》小说的结局,就是宝玉跟湘云最终走到了一起,两人在贾府败落之后相依为命),因此,关乎命运的柳絮词自然也从史湘云开始。
让我们按顺序来说:
史湘云的《如梦令》,全词如下: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如梦令》是小令,词很短,全词似乎都在写柳絮,到最后一句“莫使春光别去”,是拔高的一句,是点睛也是升华。前面是春景的描写、后面表达的是惜春的情怀,是对春天的挽留。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史湘云后来与卫若兰结合,并且在婚后过了一段非常美满的婚后生活,但通过这首词来看,再结合她的判词《乐中悲》,史湘云婚后美满的婚姻生活是短暂的,虽然如同春天一般美好,但终归“春光别去”。

(史湘云)
接下来是贾探春的《南柯子》,《南柯子》是词牌,通常被称为《南歌子》,曹雪芹这里特意写作《南柯子》,是为了让读者联想到“南柯一梦”这个成语,“南柯梦”当然是美好的,但南柯梦醒,会发现,原来只是一场空,更何况,探春的《南柯梦》也只写了半阙,连梦都没有做完全。
贾探春的半阙词写道: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字面的意思当然还是写柳絮,但字面背后的意思,当然是写探春未来的命运是“远嫁”,是“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这与探春未来远嫁“一帆风雨路三千”的判词,也是相符的。

(探春)
有意思的是,探春没有写完的词,被宝玉续写完成——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这词中的情绪也是在美好中有一丝难以掩去的悲伤,虽然可以“明春再见”,到底是“隔年期”,这是无可奈何,是悲从中来,它所预示的,是宝玉未来会走上“来世再见”的结局,是彻底的分离,甚至远远超过了“东西南北”的分离,不再是空间,更是时间上的分离,要与柳絮再见,除非它重生,而要与人再见,除非是来世,这是永不再见的分离,当然,宝玉最终,是出家了,是抛下了一切的分离。

(宝玉与袭人)
黛玉的《唐多令》,如众人所评,是“太作悲了”,是“缠绵悲戚”的,如果认真读词,就会发现其中的悲,已经到了“死别”的程度: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求。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粉堕”当然可以隐喻女子的死亡,而“百花洲”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明明就在姑苏山上,而黛玉是姑苏人,何其直白。“燕子楼”用的是关盼盼的典故,“香残”,自然可以说是女子不在了,苏轼《永遇乐》也说“燕子楼空,佳人何在?”这分明强调的是佳人已逝。更可悲的是,黛玉的悲,是今世都没有寄托的悲,是“叹今生,谁拾谁收!”的悲,上一篇我们已经说过,此时的黛玉,陷在命运的困局之中,无力解脱,也无法解脱,所以黛玉叹息“韶华”已逝,更叹息自己的“青春老死”(她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她等待和实现她的爱情)。这阙词,已近似黛玉的告别词,只是隐含在对柳絮的悲叹之中罢了。

(黛玉)
再看薛宝琴的词: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宝琴因为游历河山的缘故,他的诗词气势雄壮,所以有关乎家国命运的“汉苑”、“隋堤”,看似写柳絮,叹息的却是“三春事业”,是难以挽回的悲剧,柳絮是白色,所以这里的“明月梅花一梦”似乎不妥,但这却是曹雪芹的故意安排,因为宝琴最后嫁人,嫁的是“梅”翰林,作为女子,她的三春事业,当然指的是她的婚姻生活,因此,宝琴的未来生活也是悲惨的,至少是与夫婿分居“江南江北”的“离人”。所以,当我们提到宝琴时,会说她是例外,说她可能是幸福的女子,照这阙词的安排,似乎不是,《红楼梦》中,没有幸福的女子,她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它是真正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宝琴)
宝钗的词依她自己所说,是要把柳絮写“好了”,所以,她的词该是一改悲调,转向阳光向上的,但真的是这样吗?且看: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字面意思的确“正能量”满满,宝钗一向“随聚随分”,她“随逝水”、“委芳尘”,但终于在黛玉死后,被贾府局势的“东风”扶到了“宝二奶奶”的青云位置上,因为贾府将败,是“蜂团蝶阵乱纷纷纷”的局面,黛玉之死,“金玉良缘”成了必然,贾政财政困难,薛家朝中缺人,两相帮扶是必然局面,不过,柳絮是真正的“无根”之物,无论如何翻案,宝钗最终仍不免为宝玉所弃。她的归宿必然如判词所说的一样“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她的结局必然是“金簪雪里埋”。

(宝钗)
综上所述,这些《柳絮词》都不仅仅是作者为了展现自己的诗词才华而放在这里的,它们参与情节建设,是小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每阙词,既符合作词人物的性格,也预示着她们的命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