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本里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食物

 闲云野鹤qpab3u 2022-04-12

文/赵涛

来源/《读者》杂志2017年第21期

每次吃豆腐炒肉都想笑。我想起小学课堂上,胖胖的徐老师给我们讲解“腐”字。

他说:“你们看这个'腐’字,里头有个'寸’,还有个'肉’,把豆腐切成一寸一寸的,再放点肉,好吃得不得了!”然后全班同学都跟着流口水。

我上小学那会儿应该不存在吃不上饭的情况了,但童年时的我一直觉得饿。

图片

《武松打虎》那篇课文,最令人心旌摇曳的不是老虎出现之时,而是武松点菜那一段。

我越朗读越坐不住,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盘子,盘子里铺着两三斤熟牛肉。

我不爱吃肥肉,但牛羊肉必是有肥的才好。

“小二,筛酒!”我心里暗暗嚷了一声。至今思来,这个“筛”字真妙,不光因为老家话也是这般说。

如说“倒酒”,引不起人的遐想,至少对我而言是如此。“斟酒”是小心翼翼的,不自然。

筛酒则足够活泼,似乎多了略微上提的动作,酒弧形注入杯中,沫子且激且泛,末了还要收一收。

杯中酒真是热闹而又寂静。下课后,同学们争说熟牛肉,而我则独思这“透瓶香”。

讲《杨梅》那一课,也正当时令,杨梅下来,满街满巷都是。

再好的杨梅,也只能骗骗舌头,吃多了真会连豆腐都咬不动。

前一阵樱桃下来,老婆买了两斤,浸在盐水里。我问为何,说是樱桃招虫,盐水能把虫子泡出来。

其实大可不必。就她的胃口,没泡出虫子还好,真泡出虫子,樱桃还吃不吃了?

论招虫,杨梅可比樱桃要厉害,放盐水里泡,白花花一层。这是可以料想的。
我家吃杨梅从来不泡,只过一遍水,只当虫子不存在。

听同事说万物皆虫:山中虎豹,是谓毛虫;天上飞鸟,可称羽虫;水里鱼类,即是鳞虫;通常说的昆虫,以及虾蟹带壳之类,则另是一类虫。

人也不是万物之灵长,不过一裸虫耳,与青蛙、蚯蚓同属。

听了同事的“虫论”,我现在啥虫都不怕了,食堂菜里的大青虫都能淡然处之,搛至餐盘一旁,拨其身,数其节,定纲目科属,吃饭亦不忘格物致知。

图片

《画杨桃》,让人觉得杨桃真别致,从那个切面角度看,的确是五角星。

小时没吃过,长大也不是特别想吃,超市里有,从来没买过。一次女儿过生日,吃蛋糕时我吃到一片水果。老婆说,那就是杨桃。

《初冬》一课提到柿子。我至今不爱吃柿子,是因为不喜欢冬天的早晨。

柿饼尚可接受,起的霜很有情意,不比天地间霜打草木的冷酷与冷漠。

也是从同事处听闻,做柿饼,只有霜打过的柿子,才会起霜。

我没办法求证,但对深秋的霜,也不再那么怨恨了。

图片
图片
作者:赵涛,来源:《读者》杂志2017年第21期,原标题《课本里的食物》。值班编辑:张傲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