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岁少女被父亲远嫁荒漠,造林7万亩,15年后被授予“时代楷模”

 历来现实 2022-04-12

一个十九岁的姑娘,扎着一条大辫子,一边走一边哭。身后跟着他的老父亲,前面还赶着一头毛驴,毛驴上驮着几件衣物和脸盆,二人一驴正步履蹒跚地往前走。

这是一九八五年的一天,姑娘眼前到处都是荒无人烟的沙漠。风沙吹得眼睛疼,嘴巴也干裂出血了,脸上都被吹出了口子,她想跑,却不能回家,只因为这关乎于父亲与他人的一个“约定”。

然而,就在这样的“鬼地方”生活了15年后,她却被国家授予了“时代楷模”称号,被多个电视台节目邀请参加,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一、为“报恩”远嫁大漠

1966年,殷玉珍出生在陕北的一个农民家庭。殷玉珍在家里面很是受宠,她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家人关系很是融洽。虽然家庭条件算不上很好,但是一家人也过得和和美美。

除了种地之外,为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殷玉珍那朴实的老父亲很多时候还要去放羊。

殷玉珍家附近就是内蒙古大草原与荒漠的交界处,夏季,草原上的草鲜嫩多汁,倒是很适合放牧。但这里的气候却是十分多变,临近还有不少荒漠,荒漠里到处都是风沙。

有一次,父亲在放羊的过程中被风沙卷走,眼看就要死在荒漠了,谁想竟然幸运地被当地人给救了下来。

救他的这家人姓白,世代都住在荒漠之中。

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救命之恩。救人生命,如若再造,殷玉珍父亲心里对白家自然满是感激。

当天晚上,白家人热情地邀请殷玉珍的父亲在家里一起吃饭,歇一晚再回去。殷父感念白家人的救命之恩,在和这位姓白人家聊天的过程中,又觉得十分投机,于是生死交情就此结下,当天夜里,知恩图报的殷父,就答应与对方结为儿女亲家。

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厚道的报恩之举,却成为困扰殷玉珍半生的“噩梦”。

当父亲满面笑容地回到家,把这件“大事”告诉殷玉珍之后,殷玉珍哭了。

她理解父亲想要报恩的赤诚之心,但却无法理解:自己的父亲怎能这样轻易地把女儿送进北地的荒漠之中?

可是约定既然已经结下,殷父还是亲自把女儿送了过去。

二、从逃离到认命

一路上,黄沙漫天。殷玉珍穿着一身蓝色的袄子,在老父亲和一只毛驴的陪同下,殷玉珍被迫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嫁给了那个她从没见过面的男人。

男人叫白万祥,老实厚道,但这并不能缓解殷玉珍内心的苦闷。

尤其是当她看到,自己的新房就像一个沙窝子一样,好像随时都能被沙子吞噬,殷玉珍更是委屈地流泪,甚至开始忍不住怨恨起父亲来。

更让殷玉珍绝望的是,新婚第二天起床,本想打开门透透气,没想到门已经完全被沙子堵住了!她只好找来丈夫白万祥一起帮忙。

门最后是打开了,但殷玉珍再也不想呆在这里了。

她痛恨这个地方,整日以泪洗面,也不想跟白万祥说话,几次都想要逃离,但在这荒无人烟的大漠里,殷玉珍的每一次逃离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除了苦和穷,更难熬的是寂寞。”这里方圆十里都找不到一户人家,殷玉珍嫁过来不久后,白家叔叔就去世了,只剩下殷玉珍和丈夫白万祥两个人。

在婚后第40天,有一次出门,殷玉珍竟然发现沙漠里有人的脚印,但却怎么都找不到人。

殷玉珍连忙用盆子把这个脚印盖住,之后就天天来找这个“脚印”说话,细数自己的苦闷,就是这个来自一个过路人的脚印,撑着她走过了许多个难熬的日夜。

四个月过去了,父亲来到这里探望她,却见女儿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了,和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完全是两个模样,一双手上面也沾满了风沙的印记,粗糙不已。

看到父亲的到来,殷玉珍在惊喜之余,爆发出更大的怨愤:“这还不全都是你害的!”

看到女儿这样凄惨的日子,殷父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回去之后,他开始忍不住思考自己的这个决定,究竟是不是做错了?本来就有肝病的父亲,回去不久后就肝病复发,由于长期郁结在心,父亲回家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等消息传到殷玉珍耳朵里,这个才20岁的姑娘推开门,跑到荒无人烟的沙漠里放声大哭。

她太愧疚了!虽然恨父亲把自己嫁到这个鬼地方,但是她怎能以此来折磨父亲?如今父亲带着自己的埋怨走了,她却要永远带着愧疚一直活下去了。

殷玉珍后悔不已,伤心过后,她决定带着父亲的希望活下去,从此安安心心地留在了白家,完成父亲的约定。

三、“我就不信战胜不了这风沙。”

殷玉珍开始计划种树。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极尽骨感。

在沙漠里种树是极其艰辛的过程,殷玉珍早就知道,在这里种菜、种粮食肯定是活不了的,东西种下去不到一天时间,风沙就会把它吞噬掉。

但殷玉珍没有放弃,粮食蔬菜种不了,那就种普通的树,普通树种不了,那就种沙漠里能长的树!

那是1986年的一个秋天,此时殷玉珍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只仅有三条腿的瘸羊了。殷玉珍和丈夫商量之后,决定到集市上用它换来了600株树苗。

树苗买来后,夫妻俩就围绕着婚房,划分出来一定的面积,把树苗一棵一棵地全都种进了地里。

刚种下去的时候,小树绿油油的一排,殷玉珍看得心情特别好,仿佛马上这些树苗就能长成参天大树,自己的生活也就能很快改变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没多久,一场大风袭来,不到一夜的时间,殷玉珍辛辛苦苦栽种了几天的树苗,被大风全部摧毁。

看着被大风吹得一片狼藉的树苗和树坑,殷玉珍坐在沙子里嚎啕大哭。但哭完了之后,殷玉珍却越挫越勇。

“我就不信战胜不了这风沙。”

殷玉珍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和丈夫合力挖井,两人竟然一起挖出了一条水渠,总共长4000多米,水直接顺着水渠流过来,殷玉珍开心不已。

然而还没过多久,又一场风沙刮过来。一夜之间,水渠消失得无影无踪。

殷玉珍气坏了,大骂老天爷,骂累了,哭累了,殷玉珍开始思考之前的教训:是不是树坑挖得太浅了?种树的时间是不是不对?

想好了一切,殷玉珍决定在冬天种树。冬天水分蒸发慢,树苗成活的几率或许会高点。

丈夫白万祥对殷玉珍的决定总是支持的。在两人的努力下,他们一起建起来了一条4000米长的防护带。

然而这次种下的葵花杆和旱柳,依然没能逃过风沙的摧残。只留下了10来棵存活的。

但这并没有让殷玉珍放弃,她看着活下来的几棵小树苗开心不已,这说明沙漠里终究还是能活下来植物的!

殷玉珍显然越挫越勇。她就像沙漠里的沙柳一样,不惧风暴,顽强生长。

坚持总有回报的一天,殷玉珍种下的树,开始有越来越多活下来的了。

四、“要么种树,要么死”

但这样动不动就血本无归的种树,自然是支撑不了家庭的生活的。丈夫白万祥不得不外出找点活计,靠着给别人做工养活家人。

于是大多时候,家里就变成了殷玉珍一个人在种树。

殷玉珍常常随身带着柴火和锅碗,饿了就直接在沙子里生火做饭,累了就在沙地里睡一觉,其他时间都是在挖坑、栽树、浇水、灌溉。

1989年,也就是殷玉珍嫁到白家的第三年,她怀孕了。

对于殷玉珍来说,怀孕和不怀孕倒是没什么根本的区别。她依然是每天在种树干活,对于一般孕妇要经历的养胎、害喜、贪睡、补充营养、坐月子等等等等,殷玉珍全都没有体会过。

她的使命,只有种树。

也是因为太过劳累,孩子八个月大的时候就突然早产,生下来就瘦弱不已,体弱多病,好在娘家人过来帮忙,把孩子接回去好好养护着,过了一段时间,孩子才慢慢恢复了健康。

但殷玉珍的第二个儿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那天,殷玉珍挺着大肚子,正抱着树苗走在去治沙的路上,她突然感到下腹一阵疼痛,孩子就这样临时出生了。没有接生婆,连丈夫也不在身边,殷玉珍就自己生下了老二。

殷玉珍费力把连接孩子和自己的脐带用手给拽断了。但孩子身上已经被树苗划了一道很长的口子,一直从胸口到肚子上,身上的温度也一点一点地流失,很快,这小小的躯体变得冰凉冰凉的,已经没有了呼吸。

殷玉珍悲痛不已,抱着孩子小小的身体,躺在沙漠中,泪水和血水,已经混在了一起。

她多想感叹命运的不公,但很快,早已经历过那么多挫折的殷玉珍,知道抱怨也没有用,她不得不逼着自己来面对这一切。

或许是经历了失去孩子的悲伤,殷玉珍更加下定决心要死命种树。

“我宁愿被种树给累死,也不愿意被沙给欺负死。”

“就是要让老天爷看看,我才不会认输。”

殷玉珍每年都要种下60万棵树苗,到2000年,殷玉珍种的树已经达到了四万亩。

到了2021年的时候,这一片荒漠之中,已经有了七万亩的绿带树林了。

殷玉珍刚来的时候,那个沙子窝一样的新房,现在也早已加固过了,从小沙窝变成了大院子,还围起了土围墙,墙上还挂了几个大南瓜,不难看出,这都是殷玉珍奋斗的成果。

从最初嫁过来,整整36年了,殷玉珍所在的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当初的种啥啥不长,到处都是漫天黄沙……到现在,已经建起了4000米长的防风带、6750米的运水渠道和19000立方米的土层。还种了将近两百万株的杨树,和不计其数的沙柳。除此之外,殷玉珍还搞起了养殖,养了四百多只羊,三十多头牛,建起了“玉珍沙漠绿洲生态园”……

70000多亩荒凉的沙漠,愣是硬生生地被殷玉珍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

“最初是想要活下来,活下来之后,就想要富起来。”如今园子里的果树都是经济作物,富起来的殷玉珍,带动了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防风治沙种树的事业上来。

如今的殷玉珍已经被中宣部授予了“时代楷模”称号,从那个在沙漠中哭泣的小姑娘,到如今的治沙开荒,殷玉珍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

她不仅做到了在沙漠里活下来,还正在实践在沙漠里富起来。她不仅把沙漠变成了青山,还正在把沙漠变成金山、银山。

记者采访的时候,殷玉珍的生态园里到处都是兔子、狐狸、猫头鹰,还有各种鸟类,殷玉珍专门种上供动物们吃的小米等作物,她的园子里,动物越来越多,一点都不怕人,就围在她身边,其乐融融。

不仅经济慢慢变得好了起来,殷玉珍还和大自然和谐相处,除了成为“时代楷模”,殷玉珍还当上了人大代表,也是2022年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带动着周边农民牧民植树造林,种树致富,建设生态文明。在她的影响下,已经有84户农牧民承包沙地植树造林。

五、“妈妈是我的偶像”

殷玉珍的儿子也继承了她的事业,专门学习了农林绿化,立志要为母亲分担“梦想”。

当主持人问起:“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吗?还是大姐(殷玉珍)要求你学的呢?”

小儿子回答:“这是我自己想选的。我想为母亲分担一些,把种树绿化的事业传承下去。”

当儿子回忆起“小时候自己常常看不到妈妈”的往事,一旁的殷玉珍愧疚地低下头去。

当初为了种树,再加上环境艰辛,殷玉珍不得不缺席了许多孩子的成长时光,甚至在孩子小时候,还得用绳子把孩子固定在家里,以免被风沙吹走,等孩子再大一点,她就带着孩子一起去治沙。

而且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大多数时间殷玉珍都没有办法照顾,都是放在娘家让娘家人带的。

因此,孩子小的时候,难免也曾经产生过不理解的想法,埋怨过母亲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但当他长大懂事之后,也为母亲的所作所为而感动,并用亲身选择去传承这份事业。

“妈妈是我的偶像。”小儿子白国才说。他说自己读园林绿化就是为了母亲,他敬佩母亲的所作所为,也早已理解母亲在自己成长中的缺席,因为她有更重要的事业去干,他赞同母亲的选择。

殷玉珍眼里含着泪:“让我这辈子受苦受累,而且没吃没喝也行,我不想让我的娃娃们以后再受这罪。”

殷玉珍有四个孩子,她每日辛苦地去种树,何尝不是为了将来孩子们能生活好呢?孩子的理解,对她来说是莫大的宽慰。

如今,殷玉珍还在继续种树。她现在已经不缺钱了,光“玉珍生态园”都让她年入百万。但她不舍得把一切交给别人来办。

“这一切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谁愿意把孩子交给别人来养呢?”

不幸的是,因为常年治沙,殷玉珍的丈夫患了肺癌,殷玉珍也经历早产,身体不佳,但他们都不后悔。

“我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我还要继续种树,带着孩子们种树,守着我的初心,把这里建设得越来越好。”

“要么死,要么就种树!”这是殷玉珍的铮铮誓言,也是她过去、现在、未来人生的最大动力,凭借着这份执着精神,包括中华环境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在内的十多项荣誉,也都纷至沓来,授予这位当之无愧的“中国治沙女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