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312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治疗习惯性流产,作者突出“益气健脾,补肾固胎”,所制固胎饮,疗效颇佳,投之辄效。(编辑/王浩臣) ![]() 固胎饮小议 作者/李宏仁 习惯性流产,古医书称为“滑胎”,属妇科常见病之一。 笔者认为导致滑胎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责之于脾肾虚损、气血两虚、冲任不固三个方面,而尤以肾不载胎、脾失摄养为关键。肾主封藏,而系胎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气血亏虚,则冲任失固,胎元失于维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脾气虚衰,则胎失所养。 故治疗此病,余突出强调“益气健脾,补肾固胎”八个字,而余所制之方——固胎饮,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余使用该方三十多年来,疗效颇佳,投之辄效。 固胎饮由白术15g、黄芩5g、熟地黄15g、菟丝子15g、当归身15g、黄芪25g、艾叶炭15g、阿胶15g、陈皮15g组成,水煎服。日3次。孕后始服,半月1剂,直至足月,接近分娩。 呕吐者,加竹茹、砂仁、芦根;腰痛者,加杜仲、川续断、桑寄生;流血者,加棕榈炭、黄柏炭;有下坠感者,加升麻、柴胡;失眠者,加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纳呆者,加鸡内金、怀山药;眩晕者,加菊花、荆芥穗;便秘者,加天冬、麦冬、玄参;腹痛者、加白芍、甘草。 有一女患张某,28岁,已婚,农民。素体虚弱,三孕俱殒,今孕将近3个月,胎漏不已,色淡质稀,腹坠不舒,腰痛不适,两足乏力,面色萎黄,纳呆食少,眩晕,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此系脾气虚弱、肾气亏损,亟宜益气养血,补肾固胎。 以固胎饮去黄芩加菊花10g,山药20g、升麻10g、杜仲25g,3剂,水煎服。药后妊妇漏红已止,腹坠若失,腰痛、眩晕减轻,以上方加减,又服3剂。 之后,主方稍加调整,嘱患者每半月服1剂,至8个月停药,孕妇届期足月而产,母女康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