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纯,1910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南省长沙市人。少年时从叔父学习中医,后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1937年毕业,先后在长沙、贵阳等地行医。1954年起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曾任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主任医师。 学术思想上,外感病倾心于张仲景及叶天士理论,主张伤寒温病不必强为划分;内伤杂病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时时注意顾护胃气。用药喜平淡中见功力,不尚偏僻新奇以哗众。对内、妇、儿科均有一定的心得。 平时忙于应诊,甚少著述,仅有《神农本经分类辑释》、《药性异能宜忌录》、《诊余杂著》、《案验存参》等作为自己学习笔记保存,未尝公诸同道。 一、温经汤治愈崩漏一例 于某,女,51岁。初诊∶1957年。 主诉及病史;患者因间歇性阴道流血7个月,伴经前寒冷,曾在某妇产医院作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子宫内膜炎"。因拒绝手术治疗而来本院中医门诊求治。 诊查;头昏头痛,神疲肢冷,呃逆心慌,眠食俱差,大便数日1行,溺频而白带如注。经血淋漓不尽,脉象虚弱无力,舌质淡胖,苔白滑。 辨证、治法∶属脾肾虚寒,亟予散寒温经。 方用二陈、四君加枳、朴、姜、桂、砂仁、丁香、大枣。 连服药12剂,纳增呃止,肢体转温,经血不流矣。旬日后复诊,又有少量流血,仍感头昏。乃改用温经汤原方,又连服药27剂,停药则又有少量经血。细思其故,盖因结婚过早,生育过多(曾足月生产14胎,尚存子女9人,最小者方4岁),克伤气血,脾肾两亏,冲任皆虚。遂于温经汤原方去川芎、丹皮、麦冬、法夏,加鹿角胶、黄芪、附片、山茱萸、黑固脂、白术、茯苓,连服未断。3个月之后,精神健旺,诸症如失,天癸绝矣。 【按语】温经汤为张仲景治妇人杂病之方。原主妇人年五十所,下血数十日不止,为冲任不固、气血两亏而设。方中补脾益气以助生血之源,温经活血而除崩漏之根。本例以产育过多,兼之脾肾虚寒,非加用大剂温补,不克收功。故遵用经方而亦贵增损。 二、补气血固肝肾法治愈血崩一例 樊某,女,48岁。 初诊∶1959年。 主诉及病史∶患者3年来每当长夏之月,经事即以时至,血来成块,盈盂而降,腰痛头昏,不能坐立。其夫挟掖至。 诊查;面苍骨瘦,呻吟不已,脉至虚弱无神,舌淡苔滑。辨证∶属阴精亏损之证。 治法∶大益气血,兼固肝肾,佐以升提。 处方;黄芪30g白术15g潞党参15g熟地24g杜仲15g川断12g枣皮9g炙甘草9g升麻6g柴胡8g茜根炭9g小蓟炭9g干姜炭9g血馀炭9g2剂 二诊∶药后崩势乃缓。又继服药2剂,血来即止。 三诊;原方去"四炭",加云苓15g、莲米12g、芡实12g、砂仁6g,又进3剂。症续见平,食纳亦增,能自己行走。 四诊∶以八珍归脾复方加减收功。 讵知1960年、1961年长夏疾又复发,血来较少,时间较短。吾皆以前法治之获效。【按语】该患者连续3年皆当长夏之月即发崩血之症,盖以长夏为脾土当令之时。今脾土本身亏虚,失其统摄健运之职,虽当其令而失统血之功能,故3年均届期发病。揆其第一次崩症发病时,年已届"七七",本当天癸绝地道不通之时,今不绝而反崩,则为冲任空虚,阴精亏损也。故以大益气血、兼固肝肾,佐以升提法治之,冀其先后天充足则邪乃去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