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奉五妇科临床经验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2-09-17



刘奉五 生平简介
        刘奉五(1911~1977年),男,北京市人,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专家。师承韩一斋。早年曾在北平国医学院授课,主编健康知识小报。精通中医妇科,以肝、 脾、肾三脏作为治疗妇科病的中心,强调冲任二脉的功能。认为冲任不能独行经。对妇科感染类疾病认为是毒热炽盛而造成。临床治疗强调既重视西医诊断,又不能 受其约束。刘老擅长治妇科疑难重症,对产后感染高热尤有经验,曾为日本乒乓球选手治疗不孕症,为美国农机专家寒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门人整理其遗著遗案, 编辑成《刘奉五妇科经验》一书,获1987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月经失调为寒热虚实交错论
①月经的生理
        刘氏认为月经是妇女的生理现象。月经失调是整体机能紊乱的表现。所以,应当通过月经失调的现象,深入了解整体机能的状况,才能抓住它的病理实质。
        月经能以时下,或地道不通,实际上与“天癸至”或“天癸竭”的关系更为直接。根据内经的说法,男女皆有天癸。天癸究竟是什么?癸者水也,所谓天癸就是癸 水,为一种阴液物质,由人体的气血津液所化生。对于女子来说是主管生殖机能的,也是构成经血的前期物质基础。因为它是由全身气血津液所化生的,如果机体的 脏腑(特别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和调,气血津液充沛,则天癸也旺盛。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亏乏,则天癸也不足。由于天癸是气血津液化生的阴液物质。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人体也有一定的营养作用。如果天癸不足或过盛,对于整个机体,特别是对于月经的影响是很大的。天癸如何转化为经血?刘氏体会与肾的 关系最为密切。 在机体脏腑功能和调、气血津液充沛的情况下, 通过肾阴(又称肾水, 系肾中的阴精物质)的进一步充实, 天癸才能最终形成。 这时天癸仅为阴液物质, 尚无特殊功能。
        通过肾阳的功能作用,天癸才能化赤而为经血,然后经过冲任二脉,输送至胞宫,血海满盈后,定时排出,即为周期性的月经。所以,经血与原来的血,既相同又不 完全相同。如果肾阳气化功能不足,则天癸就不能完全化赤而为经血,保持原有的形态排出。例如经前期或经期**排出的白、黄、粉色的分泌物,就是未完全化为 经血的天癸物质。如果肾阴亏虚无水以充之,则天癸也不能最终形成,**分泌物就会相应减少或贫乏。如果阳热过盛,则可煎熬化赤后的经血,以致经血质稠凝结 而成血块。所以,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气血津液,冲任二脉的功能,其中不论某一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引起月经失调。
②月经病病理
        引起月经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内因、外因两方面。内因如情志不遂,忧思郁怒,房劳、多产,饮食劳倦等;外因如寒、热、风、湿等六淫之邪内侵。正如《医 宗金鉴·\u22919X科心法要诀》中所说“天地温和经水安,寒凝热沸风荡然”。当上述因素不论是影响了月经生理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都可以引起月经失 调。临床体会,月经周期的变异与脏腑功能紊乱有关,经量的多少与气血的虚实有关,经质的病变与寒热盛衰相关。另外,经色淡,多为血虚,经色黑多为血热。
        虽然月经失调的表现虚、实、寒、热交错,比较复杂。总的说来(若以周期病变为主),大体可分为漏经类月经失调和闭经类月经失调。而月经先后不定期,又可因 为不同的因素而向两极转化。从寒热的影响来看,基本倾向是偏寒或偏热。偏于热者,多表现为漏经类月经失调;偏于寒者,多表现为闭经类月经失调。但是,其中 也有变异。例如,偏于虚寒者也可引起月经淋漓不止,偏于血热血枯者也可引起闭经。
        另外,脏腑功能失调之中,也有重点在肝、在脾、在肾之不同,以及气虚、血虚、气滞血瘀、血瘀气阻之别。所以,在观察其基本规律的同时,又当根据具体情况辨 证分析。因为对于月经失调的辨证,不仅要观察月经周期的变异,对于经量、经质、经色的变化,都不应当有所忽视。
③月经失调的调理
        对于月经失调的治疗,首先应当看到,月经周期、经色、经量、带经时间等,仅仅是现象,而脏腑功能失调、冲任二脉、气血津液、天癸生化异常则是其本质。根据 “治病必求其本 ”的原则,分析其病因,掌握住病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分别按照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实者、郁者泄(疏)之, 虚者补之, 下者上(升)之,上者下(降)之,崩者、漏者收之,闭者、瘀者开之等法则进行治疗。也就是通过温、清、补、泄(疏)、升、降、收、开等法则,使机体阴阳趋 于相对平衡,气血调合月经才能恢复正常。所以调治月经似是治血而非治血,而是治疗天癸和调整脏腑功能。
        对于漏经类月经失调中所包括的月经先期、月经频至、崩漏,仅仅是病情程度和阶段的不同,偏于热者居多。且以心烦、急躁,肌肤发热,口干乏津,红色黑紫有 块,脉滑细略数为主证。治疗时可以清经汤为主方。气郁明显者,加柴胡、炒荆芥穗以疏气,或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挟瘀者,可用生化汤,去炮姜,加失笑散以开 之。由于气虚所引起者,多表现为心悸,气短,疲倦,纳呆,经色淡红,面包青白黄暗,脉缓弱。治疗时以四君子汤为主,以补其气,气虚崩漏者用归脾汤。大崩不 止者加侧柏炭、地榆炭、棕榈炭或龙骨、牡蛎、椿根白皮止血治标以收之;若兼气陷不举者,可加升麻、柴胡以升之;若因肾虚(开而不阖)漏血不止者,可用三胶 田物汤加川断、菟丝子、山药以收补之。
        对于闭经类月经失调。包括月经后错、月经稀发、闭经,也是病情程度和阶段的不同。偏于寒者居多。
        血脉凝泣,经血滞而不行,不能如期而至,故见有小腹发凉,四肢不温,或行经腹痛。治疗时以温经汤为主方以温之。挟郁者,可用得生丹或逍遥散以疏之;经闭日 久者,可加桃仁、红花、牛膝引血下行以开其闭;若因肝热所引起的冲气逆上,可用经验方瓜石汤;热偏重时,尚可引起倒经、吐衄、头痛、躁汗,以及闭经日久, 都可用当归龙荟丸加牛膝以降之;若因脾虚,气血津液化源不足,可用八珍益母丸、归脾汤以补之;若为产后大出血所引起的血虚肾亏经闭(席汉氏综合征),可用 经验方425合方以温补之。
        对于月经先后不定期的月经失调,主要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且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漏经类或闭经类月经失调的前期表现,互相可以转化,治疗时以定经汤为主,重点在于恢复和调整肝、脾、肾三脏的功能。
        另外,月经周期尚正常,但是血量较多,可分偏虚、偏热要类。虚者多为脾肾不足,冲任不固,治宜健脾补肾,方用四君子汤加川断、熟地以补之,或加龙骨,牡蛎,椿根白皮固冲任以收之;偏于热者多因热迫血行,宜用清经汤加旱莲草、乌贼骨一清一收。
        月经周期尚正常而月经量少,多见血虚、血瘀两类。对于血虚者,可用八珍汤以补之。血瘀者又有兼寒兼热之别,兼寒者宜用少腹逐瘀汤以温之疏之;兼热者宜用芩连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泽兰、益母草以清之疏之。
        月经周期正常而月经淋漓行经日久者,多届肾虚,冲任不固,宜用三胶四物汤加川断、菟丝子或龙骨、牡蛎以补之、收之。同时也有兼热者,宜用两地汤加乌贼骨、旱莲草、阿胶等清补兼收之。
        总之,月经失调虽然症状复杂,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治疗方法有温、清、补、泄、疏、升、降、收、开等八法。如果能够掌握住月经失调的基本规律,辨证而又 灵活地运用以上诸法,还是可以逐步摸索出治疗本病规律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调整内分泌提供有价值的素材。




妇科术后感染论治特点
        刘奉五老中医在中西医共同治疗本病的过程中,积极倡导“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出了治疗“妇科手术感染”的新思路:
①术后感染体质是本
        除了小手术以外,一般经历大、中手术后的患者,按照中医的观点来看,多属于气阴两伤或气血两伤。
        因为患者在术前都具有“邪实”的一面,邪实必然伤正,极易耗伤人体的气血津液。有的为产前,而产前多热,也能灼耗阴津。有的为长期慢性病(例如卵巢囊肿, 盆腔内肿块等),属于中医症瘕积聚成气滞血瘀等范围。这些病长期存在,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手术治疗后正气就更受损伤了。在手术过程 中由于失血耗液以及手术后近期内不能摄食,胃肠功能障碍,整个机体的恢复和组织的修复地需要一定的时间,即或是无感染,患者也多表现为气弱,倦怠,乏力, 口渴,纳食不香,尿少,大便不畅。另外出血渗液在吸收过程中有时也会引起一些全身性反应,甚至可以出现低烧等等。对于剖腹产的产妇来说, 一般“产后多虚”, 阴阳失衡, 需要注意调护, 而剖腹产后有术后、产后双重致虚因素,因而气血、气阴两伤的情况就表现得更为明显。此乃疾病之本。
②术后感染热毒是标
        从中医观点来看,除了手术金刃所伤以外,因为术后体质虚弱,卫外不固,外邪极易乘虚而入。外邪之中又以风寒、风热、湿热、毒热为多。由于机体防御能力降 低,外邪极易由表入里。所以表邪未解里热已盛,表里俱热的情况较为多见。另外风寒化热,风热蕴毒,湿热互结,毒热炽盛,很快由气分深入血分,以致气血两 燔。再有产后容易过食肥甘,即或是正常的摄入量,对于产妇的脾胃来说也是负担过重,难以运化、输布和通降,以致食滞积热。若兼外感则内热与外热相搏,多表 现为外热内滞,表里俱热的现象。概括来说:热毒炽盛是术后感染的外因特点,气阴、气血两伤是本后体质的内因特点。此乃疾病之标。机体的阴阳失衡,热毒又容 易伤气伤阴,所以术后感染如不及时控制,则正气虚者更虚,邪实更加猖狂,虚虚实实难以纠正,值得认真对待。
③术后感染的中医辨证施治要点
        一般讲术后感染发热, 属于温病范畴者居多, 所以多采用卫、 气、 营、 血辨证法则。 但是由于外因不同(如风寒、风热、暑湿、湿热、毒热等),病位不同,以及术后、产后等体质特点,所以也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参考六经、脏腑、气血等辨证法则 进行全面分析。辨治要点如下:
        a.抓住毒热炽盛的特点,重用清热解毒,化瘀消痈,兼顾护阴扶正。
        b.既要重视西医的诊断又不能受其约束,而是要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辨证施治。对于本
证,不论感染的程度和病程的长短,若见表证仍须解表。对于表邪的寒热属性更应注意。若见邪居少阳仍需枢转和解。
        若见热毒内蕴外邪袭表则应清里疏表,内外兼治。
        c.正确地处理扶正与祛邪的辨证关系:若见表热里实,气血俱热等实证,虽然要充分地重视术后(产后)气血、气阴两伤的正虚一面,但是由于邪实则应以攻邪为主,邪去才能正安。如果过于姑息或不敢攻邪,则实邪益炽更加伤正。
        d.既要突出审证求因,抓住其病理实质的特点,又要根据其发展和不同阶段的具体清况辨证施治。若为湿热蕴于胃肠,应当从中焦论治。若在患病过程中兼感表 邪,又要清里解表。有表热者疏表;有里热者清里;表里俱热者表里双解;表热里实者疏表通里。祛邪与调整机体的状态相提并论,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长处。另 外,过多或过杂地使用抗菌素,又会引起体内的菌群紊乱反而破坏了人体的整体防御机能。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停止使用抗菌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术后感染性疾病,由于毒热炽盛,热邪极易由表入里,深入血分,所以临床上多采用 凉血活血、解毒的法则。轻者加用丹皮、赤芍、白茅根或黄连解毒汤等,重者使用犀黄丸、犀角地黄汤等等,清解血分之毒热。另外,还可以活血散瘀,把毒热与死 血凝聚的闭塞瘀滞,化散涤逐,祛瘀而生新,清血而解毒。因此,如果能够很好地组合中西药,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就能大大地提高对于术后感染的疗效。




妇科常用小方小药
月经先期
        热型:月经提前10天以上,经血黑紫有块,体壮,兼有热象者。
        方药:黄芩9克,地骨皮9克,椿根白皮9克。
        服法:水煎服,每月服10剂。或按上方比例加倍,共研细末,每服9克,白水送下,每月服15天,每日1次。
        寒型:月经提前10天以上,经血色淡红,清稀如水,体虚兼有寒象者。
        方药:川续断9克,黄精9克,沙参15克,防风6克。
        服法:同上。
月经后期
        月经后错7天以上,或行经腹痛者。
        方药:益母草12克,香附9克,川芎3克。
        服法:按上方比例加倍,共研细末,每服9克,每日1次,每月服10天。
崩漏
        热型:月经量多,血色黑紫有块。
        方药:侧柏炭9克,地榆炭9克,贯众炭9克,升麻6克,黄柏6克。
        服法:水煎服,或按上方比例,加倍共研细末。每次服9克,根据病情,每日服2~3次。
        虚型:月经淋漓不止,血色淡红,血质稀薄如水,无血块者。
        方药:侧柏炭9克,椿根白皮9克,白术9克,藁本9克。
        服法:同上。
痛经(经期腹痛)
        方药:延胡索9克,五灵脂9克。
        加减,有寒者(血色淡红、经血稀薄、少腹发凉)用艾叶适量水煎送服。有热者,(血色黑紫粘稠)用瞿麦适量水煎送服。
        服法:按上方加倍研细末,腹痛时服9克,或每日服1~2次,或行经前7天,每日服1次。
盆腔炎
        腹痛隐隐,腰痛,白带量多。
        方药:制香附、川楝子、五灵脂、延胡索。
        服法:上方等量,共研细末,每服9克,每日1~2次。
        加减:急性发作,伴有发热,用地骨皮9克,瞿麦12克,水煎送服。虚寒型:可用小茴香9克,水煎送服。
刘氏生化汤
        功用:养血,活血,化瘀。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瘀血内停,以及因产后瘀血所引起的腹痛,低烧,**出血不止等症。另外也可用于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后残余胎膜滞留所引起的腹痛、**出血等。
        组成:川芎3克,当归9克,红花3克,益母草3克,泽兰3克,桃仁1.5克,炙甘草1.5克,炮姜1.5克,南山楂6克,老酒15克。
        如果腹痛明显,可与失笑散合方,即加五灵脂、生蒲黄。若腹痛重,**出血多,蒲黄炒炭用,兼能止血。若见瘀血有低烧者去炮姜,腰痛者加川断、杜仲、桑寄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