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希言,本来就是如此。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让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长久维持它的狂暴,何况人呢? 好人多自苦中来,莫图便宜;凡事皆缘忙里错,且要从容。此为清人吴大澂“苦”字联,也是曾国藩生平喜爱之联,常将此联书赠亲友弟子。 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万事万物,变化莫测。古之先贤从中感悟出许多深刻的自然之道,进而劝诫世人,循道而行,方能万事如意,功成事遂。 何谓“希言”,按照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即平常较少用之名言,再深一层来讲,便是“无言之言,不说之说”之意,如佛典所言“不可说”之说。最高之道理,最高之境界,非文字语言所能表达的。同理,形而上的至高之道,亦是没有极其妥当的文字来表达的,此“希言”之内涵。 “希言自然”,“自然”一词,此处非指物质世界,而是哲学的名辞,可理解为“原本如是”,犹如佛家之“法尔如是”。“法尔如是”,也就是本来就是这样的意思。 显而易见,老圣人并非为了陈述某个自然界的现象,而是为了揭示出“道”之客观性、永恒性,进而警示世人须循道而行。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句话应该是本节老圣人要表达之核心思想。 飘风,指龙卷风;终朝,指整整一天。龙卷风来去匆匆,从开始到结束,一般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暴风骤雨,尽管来势凶猛,却不可能持久。 老圣人在此暗示世人,所有的过激行为,皆为背道而驰。人类之活动(包括为人处世、家庭发达、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等等),皆须循道而行,明晰自己的时位和力量,稳打稳扎,循序渐进,不图一时一地之名,不贪一朝一夕之功,否则,非但难取得预期之效果,还极有可能遭到天地之报应。 《周易》的需卦也告诉我们,人生是一门需要等待的艺术。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还揭示了另外一个深刻道理:在面对人生困境之际,须始终保持良好之心态。 万事万物,不可恒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