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力电器半年报简评

 三元核心策略 2022-04-13

在诸多爆雷的质疑声中,格力电器的半年报姗姗来迟。令很多人失望了,99%概率爆雷的格力电器稳住了发展的步伐。

格力电器的半年报符合三元核心策略的预期。我们一直在讲格力电器面临多元化转型,一方面需要保住空调行业的既有地位,一方面需要在新的领域寻求突破,经营压力非常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格力电器能够实现稳中有升,着实难能可贵。

首先声明:半年报数据不像年报那样全面,仔细阅读后依然有一些不太明确的数据(半年报并未解释),因此关注大方向,不用过度在意企业短期的经营结果。

一、增长数据:

可以看出,在一季度几乎零增长的情况下,二季度恢复了营收两位数的增长。扣非净利润略有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的大幅增加。在诸如价格战、凉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格力电器营收实现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1.4%)的增速。

按品类分析:

可见,各项业务均保持了增长,空调主业霸主地位稳固,小幅增长;生活电器增长迅猛;至于智能装备和其他业务,从既往经验看,多属于一单一议的销售模式,单数较少但金额较大,存在短期内的营收不稳定性,半年报数据参考意义不大。

单独聊聊生活电器。生活电器看起来增速喜人,以既往经验分析,生活电器下半年销售收入远比上半年高,因此生活电器今年实现60-70亿的营业收入是可期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晶弘的财务数据并表问题。晶弘和大松是格力的两个子品牌,生活电器的主要营收来自这两个品牌。在2018年同期的生活电器营收中,我无法确定是否包含晶弘冰箱的收入,因为晶弘冰箱是2018年9月30日并购的,按说2018年上半年晶弘冰箱的营收是没有并表的。晶弘冰箱2018年四季度销售收入为7.8亿,如果以此基数折算2018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可能为10亿元上下,这样折算起来生活电器今年上半年的增速就没那么喜人了。当然这些揣测都是建立在数据缺失的前提下的,仅代表个人推测,慢慢观察,等年报数据公布再详细分析了。

二、毛利率:

在我看来,生活电器另一个好的变化是毛利率。

上半年格力电器整体毛利率提升1.78%,各品类毛利率如下:

可以看出,各品类毛利率均有所提升,其中生活电器毛利率提升最为显著。格力电器的产品一贯重品质,定价时为经销商留足生存空间,毛利率的提升复合格力电器的一贯定位。

三、应收款项:

半年报中应收款项的会计政策有所变更。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项目分拆为“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两个项目,新增“应收款项融资”项目。

所以,我们在同花顺中看到了这样的数据:

于是,可笑的事情发生了,我看到了这样的券商研报:

我瞬间被雷得外焦里嫩。国盛证券的这位大哥,写研报不用看报告的吗?格力电器报告里写的还不够清楚吗?

这张图清晰的告诉我们科目是怎么调整的。所以,真实的格力电器应收款项数据是这样的:

券商研报,看看就好,别当真,要想做好投资,还得自己花时间研究。

格力电器应收账款109.7亿,较期初增加42.5%;应收票据430.4亿(其中银行承兑汇票415.4亿,商业承兑汇票15亿),较期初增加19.8%。对于格力电器的应收账款问题,个人认为风险极低。格力电器管理层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是极其重视的,这与董明珠在格力工作初期的经历有关;同时,格力电器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标准在全行业中是最严苛的。虽然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增长幅度较大,但整体占比仍非常微小,同时企业在经营中短期内的数据并不具备重要参考意义,因此个人认为并无显著异常。

四、应付款项:

应付账款较期初增加89.9亿,应付票据较期初增加204.3亿,共计增加294.2亿。格力电器货币资金充裕,有充足的支付能力,应付款项的增加体现出其对上游控制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五、货币资金及有息负债:

除去适用受限的资金外,格力电器账面可动用资金超过1200亿,短期借款仅186.19亿,无长期借款。

格力电器货币资金充裕,有息负债极低,多年经营的沉淀使格力电器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深度研发,耐心寻求转型。在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为恶劣的经济环境时,充足的现金是企业渡过难关的最大依仗。

六、销售费用:

         上半年销售费用104亿,同比增长29.66%,远超营收的增长幅度,说明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格力电器了加大销售政策力度,暂时的结果并不能匹配增加的投入。对此,三元的态度是,不用过于在意,这里边可能有企业的经营节奏原因,持续观察即可。

最后再次重申,季报、半年报并非详细分析解读的可靠依据,我们更多的是分析大方向。

格力电器的半年报,我们的解读是:符合预期,发展大方向未出现明显异常,优秀基因并未改变。结合其当前估值与价值匹配,因此我们的操作策略是继续耐心持有,陪伴企业成长。

以上分析仅代表三元核心策略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请谨慎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