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推荐自学中医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2-04-13
原创2022-04-13 11:09·半盒小柴胡

若说为什么要自学中医,怕是人人心中都有个哈姆雷特。然而不管是“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还是自己本身的健康需要,毫无疑问懂一些医学知识无疑是利于个人和家庭的。新冠疫情持续至今,相信绝大部分人对中医都有了另一番认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去自学中医的人是中老年人出于自身健康需要,但现在自学中医却是充斥在成年人的各个年龄段,也有五花八门的理由。

但不管怎么说,想学是一码事,行动就是另一码事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种交流平台上都有人在问怎么自学中医,也有很多的人在支招怎么自学中医。但是哪些是靠谱的,哪些是不靠谱的,却各说各的理。

尤其有一种说法,我认为是最为不靠谱的——自学中医要从四大经典开始。

严格意义来说,中医的核心内容的确都是在四大经典中的。但是,我想问一句,《黄帝内经》中的233个生僻字普通人能认识多少?或许你会说可以查字典,可以百度。但是能分得清81篇各讲什么内容嘛?能筛选出哪些在讲理论(生理),哪些在讲临床(病理),哪些是讲针灸的理论和临床嘛?

你无法辩驳的是,这些对于自学的人来说都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推荐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

或许这时候又有人说中医的院校教育培养不了中医,对此不做争论,但只需要举一个例子。目前市面上有一大批年轻中医已经起来了他们无一例外是院校生,试问不在院校体系下野性成长的同年龄段医师又有多少?恐怕历史上也没有哪个时代像如今这样的年轻人一般百花争艳。

当然,说到这里肯定又会有人出来说:这个时代什么书都有,什么课都有,以前怎么能和现代比呢。可大家忽视了一个前提,去买书看,去参加课程培训的都是院校出来的医生啊。他们再怎么瞧不起院校教育,但也是经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主干课程洗礼的。

可在以前的时代呢?因为没有这些系统的主干课程,所以中医的成长周期一般都是挺长的(排除那些惊才绝艳的宗师级大家)。纵然是一些中医大家,也吃过没有系统课程的亏的。

我们可以举晚清中西医汇通第一人,也是第一家中医院院长的张熙纯的例子。

在张熙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升陷汤”方下的论述中,对于“大气下陷”的认识是走过弯路的。文中提到一开始只是意识到肺主气司呼吸尚有调节机制和其物质基础,但很多大夫不知道这叫”胸中大气“,包括方书中很少提及(”肺司呼吸,人之所共知也。而谓肺之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不惟不业医者不知,即医家知者亦鲜,并方书亦罕言及”),所以一开始行医的时候也没意识到,但后来行医发现了存在这种调节机制及其物质基础(“迨临证细心体验,始确知于肺气呼吸之外,别有气贮于胸中,以司肺脏之呼吸”),也发现了这种调节机制下的病理状态(“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若其气虚而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吸顿停,昏然罔觉”),但仍然不知道是什么(“愚既实验得胸中有此积气与全身有至切之关系,而尚不知此气当名为何气”),直到在《金匮要略》方后注中找到了”大气“,后来在《医门法律》也找到了一致的命名(“惟《金匮》水气门,桂枝加黄芪汤下,有“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语。后又见喻嘉言《医门法律》谓:“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考虑到这两本书的命名不可能是”无根浮萍“(“若胸中之气,亦名为大气,仲景与喻氏果何所本?”),之后便回去找《内经》,发现原来大气就是宗气(”且知《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胸中之大气“)。

尽管我们现在讨论院校教材有人批判它知识少不够看病,有人批判它只有共性没有个性,更有人批判它学完上不了临床。可就是这样的教材,却明明白白梳理了我们的中医的体系,把散在于《内经》中的各种理论集结成册命名为《中医基础理论》,把散在于《内经》、《难经》中的诊断学知识集结成册命名为《中医诊断学》,把《伤寒杂病论》和后世的高效方集结成册命名为《方剂学》,同样也选取《神农本草经》等历代本草学著作集成成册为《中药学》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中医院校的四大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就是“简配版”四大经典,或者可以说是“小四大经典”,这是老一代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认为打基础的无上宝典,所以学中医要从主干课程开始,自学中医我同样推荐从这些主干课程开始。

倘若不能完整学完这些主干课程,最终都会进入一个误区——电视上(或者自己看书)说啥症状(看到书上写什么症状)都会感觉自己有啥症状。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然就无法辨析。

而这就是我非要推荐自学中医从《中医诊断学》开始,毕竟你要学首先就要知道它都包含什么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