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论语·为政》

 阳谷人说论语 2022-04-13

为政篇第二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①北辰:北斗星。②居,处于。所,处所,位置。③共:通“拱”,环绕。

【白话文】孔子说:“用仁德来治理国家,百姓就会像众星拱举北斗星一样尊崇你。”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①《诗》三百:诗,专指《诗经》一书,《诗经》共305篇,人们惯以三百整数称之。②蔽:概括。③思无邪:《诗经·鲁颂·駉》中的诗句,思,语气词无意义。无邪,真实不虚。

【白话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所表达的情感,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至情至真’。”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①道:dǎo,今写作“导”,引导。②齐:约束,使整齐。③免:免于(罪、刑、祸等)。④耻:羞耻之心。⑤格:正,归正。意思是符合礼之规范。

【白话文】孔子说:“以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法来约束百姓,百姓虽能免于犯罪,但却不能生出羞耻之心。以仁德来感召百姓,用礼制来引领百姓,百姓不仅能明礼知耻,进而也会去恶向善。”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①有:yòu,通“又”。②立:站得住。③不惑:无所疑惑。④天命:自然之理。孔子说自己五十命为大夫,而爵不至,是以知天之命己以传先王之道于后也。⑤耳顺:听得进一切不同的言论。耳,听。顺,通畅。⑥从心:遵从内心的理念。⑦矩:规则。

【白话文】孔子说:“我自十五岁开始专心向学;三十岁时,能用学得的道理来立身行事;四十岁时,对自己所秉持的事理已不再疑惑;五十岁懂得了顺应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一切不同的言论;七十岁心已豁然,再没有逾越礼法的念头了。”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①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其谥号。②违:违背。③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学生。④御:驾驭马车。⑤孟孙:指孟懿子。

【白话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违背礼制。”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就是不违背礼制。’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礼制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依礼制安葬他们,并依礼制祭祀他们。”

解读:《左传·昭公七年》载:孟懿子之父孟僖子将死,遗嘱何忌从孔子学礼,是知懿子有孔子弟子的名分。《论语注疏》说孔子恐孟孙不晓无违之意,而懿子与樊迟友善,必将问于樊迟,故告之于迟。此处孔子所答也似有规劝孟懿子勿行僭越之礼的意思。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①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zhì),谥号“武”。②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子女有缺点而不改。疾,缺点、毛病。唯……之,固定格式,强调前置的宾语“其疾”。忧,担忧。

【白话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父母最担忧的是子女有缺点而不能改正。”

解读:孟武伯,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恶习。孔子认为,为人子,违背父母心愿,有诸多不义的行为,是大不孝。因此借武伯问孝之机,婉转告诫武伯,替父母着想,不违父母之愿,就是最好的孝道。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①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弟子。②是谓:说的是这情形。是,代词,此,指“今之孝”,用在动词前起强调作用。③至于:以至、甚至。④有养:被养。

【白话文】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人们说孝就是能养活父母。实际上犬马都能做到母子相养。所以,对父母不尊敬,与犬马有何区别呢?”

解读:世人以能养家为孝,孔子则言不敬无以谓孝。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曾是以为孝乎?”

①色难:有恭敬之容色。色,脸色、神色。难,nǎn,通“戁”,恭敬。②弟子:原指年轻的晚辈。③服劳:服侍。④先生:原指长辈,与“弟子”相对。⑤馔:zhuàn,饮食、吃喝。⑥曾:情态副词,竟。

【白话文】子夏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要毕恭毕敬。有了事情,儿女们去做;有了酒饭,父母先享用,这样子竟能称为孝吗?”

解读:程颐、程颢注说:“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孔子最得意的门生。②退,从老师那里回来。省,xǐng,反省、反思。私,自己的,自有的。③亦,句首助词,无义。足,完全,充分。发,发挥,发扬光大。

【白话文】孔子说:“我和颜回讨论学问,他一天到晚都没有不同见解,像个愚钝的人。但他课后的自省自思,却对我讲述的内容甚能发挥。其实颜回并不愚钝啊。”

解读:颜回求学,听讲时虚心接受,自研时举一反三。大智也!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①所以:做事的方式、手段。②所由:行事的缘由。③所安:用来安身立命的依靠。④廋:sōu,隐藏、藏匿。

【白话文】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用什么方式做事,了解他因何缘由做事,考察他靠什么安身立命。这样一来,这个人如何能隐藏呢?又怎么隐藏得了呢!”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①师:榜样,师从、效法的对象。

【白话文】孔子说:“在复习过往知识中以获得新发现,是能够师从的学习方法。”

解读:温故而至知新,圣人习学之心得也。为之,学能有成。但即便每每如此,又何敢妄称人师哉?

2.12子曰:“君子不器。”

①器:宗庙祭祀中所用的礼器。因受副词“不”的修饰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如宗器”。

【白话文】孔子说:“君子不用如宗器。”

解读:宗器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宗庙祭祀中的地位,是用来被尊崇的;君子则不然。其价值在于其具有的普世价值及对世人的广泛影响。所以,君子不是用来尊崇的,而是用来使用的。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①行:运行、做。②而,用在主谓之间,语气词无实义,起强调主语的作用。后,副词,之后。从之,跟从、依从。

【白话文】子贡问怎样做君子,孔子说:“先做事。过后回复,按实际做的去说。”

解读:子贡在言语科中是强项,看来也有言过其实的毛病,所以孔子如此告诫他。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①周,结合。比,勾结。而不,而非,而不是。②小人:原指社会地位低的人,后指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全书译文,若无特别说明,“小人”皆指没有道德修养的人。

【白话文】孔子说:“君子交友而非结党,小人结党而非交友。”

解读:以上三章是孔子对君子的概括。君子重在有德,重在敏行慎言,重在与人为善。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罔:被愚弄、被蒙蔽。②殆:危险。指陷入困境而不得摆脱。

【白话文】孔子说:“学习不加思辨,头脑就会被蒙蔽;固守思辨而不以学进行验证,思维终将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①攻:治,从事某项工作。有致力于、深究不放弃之意。②异端:不同于己的观点。

【白话文】孔子说:“打压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这样做事是非常有害的。”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是知也:是,代词,这。知,zhì,通“智”,聪明、智慧。

【白话文】孔子说:“仲由啊,我告诉你关于'知’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睿智。”

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①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②干,求取。禄,福气、福运。③阙疑:使疑惑减少。阙,通“缺”,使动用法,使缺少、使空缺。下文“阙殆”是使危险减少。④尤:罪过。

【白话文】子张向孔子求问获得福运的办法。孔子说:“多听他人说,以减少自己的疑惑,无疑的部分说时也要慎重,这样可以少犯错误;多看他人做,以减少自己面临的危险,稳妥的部分也要谨慎去做,这样不会有过后的懊悔。说话少犯错,做事少有悔,福运自会随身而行了。”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①哀公:姓姬,名蒋,谥号“哀”。鲁国国君。②举直错诸枉:举,选用。错,通“厝”,放置。诸,“之于”的合音,在……之上。枉,不正直、不正派。本义弯曲的,与“直”相对。

【白话文】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才能让百姓服从?”孔子回答说:“选用正直的人,使之位居品德不正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服从;反之,选用品德不正的人,使之位居正直的人之上,那么百姓就不会服从。”

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①季康子: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作为鲁国的正卿,此时鲁国公室衰弱,季氏宗主季康子位高权重,是当时鲁国的权臣。②劝:奖赏、奖励。③临:面对

【白话文】季康子问孔子说:“用奖赏的方式使百姓对国君恭敬、忠诚,这样的办法怎么样?”孔子说:“用庄重认真的态度来面对百姓,他们就会恭敬;用恭顺慈爱的行动来对待百姓,百姓就会尽忠于你;如果倡导善行、教授百姓不会的生活技能,那么就用奖励的办法。”

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①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②《书》:指《尚书》。以下引文与《尚书·君陈》略有出入。③友:友爱。④施于有政:有助于政事。有,无实义。⑤奚其为:什么才是。

【白话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何不从政呢?”孔子说:“《尚书》中说,'行孝就是孝敬父母,又友爱兄弟,并将其推行到施政中。’我提倡孝道就是从政,你认为什么才是从政呢?”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①可:合宜、适合。②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销钉。大车指的是用牛拉的车。③軏: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销钉。小车指的是用马拉的车。没有輗和軏,车不能行。

【白话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如何立身的。如同牛车马车上没有了輗軏,车怎么能行走呢?”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①世,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也,用于陈述句中表示论断的语气。②因:因袭、沿袭、继承的意思。③损:减少。益:增加。

【白话文】子张问十世后的礼仪可预知的情况。孔子说:“殷商继承了夏朝的礼仪,所增减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礼仪,所增减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谁继承了周朝的礼仪,即使百世之后的变化,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解读:古人定“三纲五常”,以其为万世不变之理,故有因袭、传承之认定:礼仪之主体概不会变。另:古人亦有“三统”之说,有循环往复之论。世代交替、增损减益皆有因由,故说增减变化可预知。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①鬼:古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为“鬼”。非其鬼,指非自己的祖先。

【白话文】孔子说:“不是自家的祖先而去祭祀它,这是违心谄媚;遇到合乎正义的事却不去做,这是懦弱没有勇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