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敬父母也要遵守礼义!

 昵称41082923 2018-01-17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孟懿子:鲁国大夫。姓姬,氏仲孙、即孟孙,名何忌。“懿”是谥号(死后所得的尊号)。孟武伯之父,小孔子二十岁。孟懿子是孟僖子的儿子,孟僖子临终时要求孟懿子要向孔子学礼。孟懿子是鲁国三桓之一(鲁国三家最有势力的大夫)。孔子最重要的政治举措隳三都就是因为孟懿子的反对而搁浅,最终导致孔子的改革搁浅。

无违:不要违背。根据下文,这里指不要违礼。

樊迟:孔子的学生,名须,字子迟,小孔子四十六岁。勇敢尚武,鲁哀公十一年,齐鲁爆发战争。二十二岁的樊迟在冉求的部队担任车右,他率先攻破壕沟,协助冉求大破齐军。

1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

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答复说,不要违背。”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按照礼来侍奉他们;父母过世,按照礼来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02

集注

鲍鹏山《论语导读》:他(孔子)说的“不违”不是不违父母,而是不违“礼”。父母是具体的人,总有缺点和不对的时候,哪能永远不要违背呢。……而礼是天下同行的法则,才是我们必须遵循不二不能违背的。当然,在孔子看来,事父也好,事君也罢,总之要事之以礼,事之以义,而不是一味的无原则的顺从。这不仅是对自己人格的坚持,也是对父母、君主的尊重。

朱熹《论语集注》: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语意浑然,又若不专为三家发者,所以为圣人之言也。

钱穆《论语新解》:孔子乃言无违者,无违于礼,能以礼事亲,斯为孝。父母有不合礼,子女不当顺其非,必自以合礼者事父母,斯对父母为至敬,此即是孝。

03

心解

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不要违背什么呢?孔子没有明说,从后面孔子对樊迟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孔子说的是不要违背礼制。孟懿子的父亲临终要求孟懿子向孔子学礼,孔子的无违也可以理解让孟懿子不要违背父亲的要求,做事要符合礼制。从孟懿子最后的行为看来,他还是违背了礼制,破坏了孔子的改革,所以他并不是孔子合格的学生。

樊迟御,樊迟驾车,孔子在后面问樊迟,刚才孟懿子问什么是孝,我回答无违,孔子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教育。孔子的教育永远都是这么生动活泼,而不是死气沉沉的。孔子告诉樊迟,父母在世的时候,要依照礼节来侍奉,父母过世后,要依照礼节来安葬和祭祀。孔子说话都是根据对象来说的,因为孟懿子是鲁国的大贵族,而春秋那个时代,贵族阶级以下犯上、搞乱社会的事情又是层出不穷,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社会风气也越变越坏,所以孔子有针对的提出批评教育。奈何孟懿子终归是纨绔子弟,无法理解孔子的良苦用心,最终没有走上正道。

后世所讲的孝顺,好像父母不管做什么,子女都应该顺从,这才是孝。其实,这是歪曲了圣人的本意。孔子让我们不要违背礼,因为礼蕴含了仁的精神,而仁又是儒家的核心精神。孝敬父母也要在遵守礼义的前提下,否则就成了没有原则的乡愿,对父母的缺点和错误也不能提出委婉的劝谏,陷父母于不仁不义,这不是孝,而是不孝。

苹果系统长按打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