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猛龙碑》临习续谈(一)

 mengk4fz0yyf5h 2022-04-13

曾 广

《张猛龙碑》刻于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公元 522年),碑文正书阴刻,无撰书人姓名。碑阳 24行,每行46字,碑阴列,钞刻立碑官吏姓名。额题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阴文12字。碑文记载张猛龙任鲁郡太守时的政绩。原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碑石陈列馆。

此碑书法俊秀刚健,开唐欧阳询、虞世南之先导。其额书尤为险劲,诚为北魏碑书难得之制。清代包世臣、康有为等都赞赏此碑精能造极,不可名言。事实上《爨龙颜》之奇古、《比干碑》之瘦硬、《李超》、《杨大眼》之峻整、南碑之气韵;《张猛龙碑》都兼而有之。其姿态翩翩,秀丽溢洋,结构精能,格调高古,被视为魏碑之楷模。为进一步深究其字法、笔法、章法及风格以对此碑技法作深入剖析讲解,分若干章节来完成,以尽其详。

文章图片1

一、《张猛龙碑》碑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此碑额被称为魏碑中难得之书,其12字神采奕奕,颇见精神,可谓一笔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笔法分析:

(一)横法;起笔顺势搭下,出笔露锋,随势向右行,笔至尾端向右下方向轻顿,回锋作收笔动作。线条方劲挺拔,颇见速度,仿佛千里阵云。见∶鲁、太、守、君字。

(二)竖法∶起笔时从藏锋为主,着低后向下运笔,至尾端笔锋稍顿按,渐提笔回锋上收。写此类线条要浑厚挺拔,带有一定的弧度,不可太直,方能富有弹性和力度.见:府、清字。

(三)悬针竖;下笔露锋或藏锋,中锋向下运笔,笔毫铺平纸上,渐至尾端,提笔收锋线条匀称而形若悬针。这种技法要学会用指力,握管不要太死。见;郡、碑字。

(四)撇法;顺势落锋起笔,向左下运笔,至下半部稍下按,使线条稍加粗些,至尾提笔收锋,力量要尽量送到端部。撇在魏碑中是比较难掌握、难写到位的笔法,写不好容易有浮飘之感,要多练习,要感受到撇时姆指和食指能送上的力量就是进步。见:那、言、颂、碑字。

(五)捺法∶顺势搭下,逐渐加力向右下运行,至捺脚根部略顿,提笔出锋,注意按捺脚出锋时手指要有一个捻管的小动作,这样出来的字道耐看。见;太、张、之字。

(六)钩法∶竖钩,顺势露锋起笔,运笔下行至钩部,稍驻蓄势即向左上方钩出,使饱满劲利。见∶府、清、守、张字。横钩,顺势搭笔,向右运行至钩部,然后向右下方向顿下再向左下方钩出。钩不宜太长,运笔要果断利落。见∶守字。

(七)点法∶多呈三角状和斜水滴点状。逆锋着纸,然后回锋顺势点下,稍微提笔上回锋。此点须饱满。点有尖秃斜正之分,应随字形而变。见∶太、守、府、清、颂,碑字。

字法分析;通篇结字以宽博为主,左右结构的字横竖之比约为1.2∶1,独体字或中下结构的字或方或长。基本造型为正梯形,个别字也有斜梯形、倒梯形和多边形主高随字赋形能力的同时要多注意这些因素。

章法分析∶通篇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适合用枯墨涨墨之法。注意大小错落,首尾呼应。留神其刚健豪壮的基调。

文章曾刊登于《书法导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