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鹦鹉》读记 (小河西) 此诗作年难考。鹦鹉是一类羽毛漂亮、机灵聪慧、善仿人言、情趣高洁的鸟儿。自古写鹦鹉的诗文很多。最著名的当属东汉末年辞赋家祢衡的《鹦鹉赋》。 鹦鹉(杜甫)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聪明:《鹦鹉赋》(汉-祢衡):“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和乐天鹦鹉》(唐-刘禹锡):“养来鹦鹉觜初红,宜在朱楼绣户中。频学唤人缘性慧,偏能识主为情通。敛毛睡足难销日,亸(duǒ)翅愁时愿见风。谁遣聪明好颜色,事须安置入深笼。” 别离:《鹦鹉赋》(汉-祢衡):“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鹦鹉》(唐-白居易):“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翠衿:指鹦鹉胸前的翠色羽毛;借指鹦鹉。《鹦鹉赋》(汉-祢衡):“绀(gàn)趾丹觜,绿衣翠衿。”刘良注:“胸前翠色,故云翠衿。”《为人题赠》(唐-杜牧):“兰径飞蝴蝶,筠笼语翠襟。”【《广雅》:“绀,青色。”】浑短尽:简直短到头了。 觜:嘴。漫多知:徒然多知。《鹦鹉赋》(汉-祢衡):“岂言论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鹦鹉》(唐-来鹏):“色白还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乃奇。年年锁在金笼里,何以陇山闻处飞。” 开笼:《鹦鹉赋》(汉-祢衡):“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咏鹦鹉》(唐-李义府):“戢翼雕笼际,延思彩霞端。”《鹦鹉》(唐-秦韬玉):“每闻别雁竞悲鸣,却叹金笼寄此生。早是翠襟争爱惜,可堪丹觜强分明。云漫陇树魂应断,歌接秦楼梦不成。幸自祢衡人未识,赚他作赋被时轻。” 羽毛奇:《鹦鹉赋》(汉-祢衡):“虽同俗于羽毛,故殊志而异心”。 【大意】这只鹦鹉面含愁思,聪明的脑袋想起了昔日别离。胸前的翠衿已不能再短,红色的嘴巴徒然多语多知。知道没有开笼之日,只留下当年那宿过的旧枝。世人喜欢又在伤害,羽毛何必生得如此美丽! 【诗意串述】这首诗首联总写鹦鹉。鹦鹉面含愁思。愁思啥呢?也许它太聪明,想起了与旧巢的别离。(鹦鹉会忆别离吗?)次联写鹦鹉外貌特征。“翠衿”可以遮寒,可惜太短。红觜能学人语,徒然多知。(生活艰难,多言失宠。)三联写鹦鹉生活状态。困于笼中没有出笼之日。只能在笼中忆旧枝思别离。(没有未来。)末联鹦鹉感叹。世人喜欢却不断伤害,俺干嘛要有这奇特的羽毛!(自叹。)这是一首借鹦鹉叹人才不遇的咏物诗。 |
|
来自: 小河西 > 《杜诗解读(卷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