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受伤女孩的心声:“我的心里缺了一块,我想等我妈妈好起来,给我补一块。”

 郁金香抗抑郁 2022-04-13

今日导读  

   今天的分享,是郁金香陪伴者涵香老师,记录的和一位抑郁女孩的对话。这是一个休学在家女孩的心声、一个受伤女孩的呐喊、一个在痛苦黑夜里默默舔伤的女孩真实的故事。 

   哪怕你不了解这位女孩,你也可以通过她的画作,走进她的内心,看到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渴求父母关爱、却倍感无力、正在发出求救信号的孩子。

  她觉得自己的心里缺了一块,她在等待妈妈某一天的醒悟,为自己补上这一块。虽然,她觉得那一天遥遥无期,她看不到未来,但她依旧在等待.....   

   这位女孩的故事再一次印证,抑郁的孩子们,是在用疾病的方式,呼唤父母的醒来,他们等待着父母能够学会爱自己,并把这些爱流向他们、滋养他们。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醒来了吗?

注:本文使用插画均为文中女孩所作    

           

这个女孩,我之前已经写过一次了,她愿意走进我的文章里,确切地说,她非常愿意让更多的爸爸妈妈们,听一听一个休学在家女孩的心声、一个受伤女孩的呐喊、一个在痛苦黑夜里默默舔伤的女孩真实的故事。

我曾经说过,她是我陪伴过程中最没有把握的一个,因为,她不认同“疗愈”这种方式,尤其是闭着眼睛的深层疗愈,她有一种不安全感:似乎把自己交出去了,交给了别人的感觉。

是的,不安全感。心理学表明,安全感是人类本能的需求,可恰恰相反,很多人缺乏的就是安全感。

也许,我们之间是有缘分的,我们已经视频沟通了五六次。我愿意聆听她的“喃喃自语”,聆听她的智慧语言,理解她的“我没有未来”,绝不否定她,也不做任何建议,只是陪伴和共情,当然,也不失时机地发出我的声音,对于她的状态、给出一些有关的专业的心理学解读。现在的她,我已经感觉到有了变化。她开始思考未来了,虽然模模糊糊,只是一个影子。

   

这次求助,起因是妈妈被单位隔离了,一个月不能回家,可是,病后习惯了和妈妈妹妹一起睡觉的她,觉得“没有希望了,没有追求了,看不到妈妈和妹妹的话,我的生命力会慢慢地流失………” 

其实,她完全可以跟着妈妈一起去学校,可她宁愿在家里躺平,也不想去妈妈学校,因为,她怕遇见熟悉的同学,而且,学校里的环境又潮又湿。

谈到了兴趣爱好可以让自己快乐一点、充实一点,她说:“不是画画才快乐,而是快乐了才去画画。”对于画画,她对自己有要求,不能随随便便画,不能像写日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正是这样的自我要求,让她不能全然地享受画画这个过程。

我跟她分享我写作的心路历程: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只为静心,只为舒服,只为享受过程。我没希望她的认同,只是告诉她我的心流体验,我可以如实地表达我的所思所想,正如她一样。

我们像朋友一样地谈心,没有年龄的局限。创伤来自于童年未被满足的情结。谈到了妈妈正在学习成长,妈妈也有深深的恐惧需要疗愈,她幽幽地说:“我有点快等不及了,我要脱离她。如果,我在童年没有被满足,那么,成年后,我也许更加得不到,就像在学校里该学的东西没有学到,以后很难补回来。虽然这么说,但我也不想在进入社会后,缺了这一块。”

我问她:“该如何补这一块呢?” 她慢吞吞地说,“还是等吧!等我妈妈好起来,给我补一块!

 

当听到她的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那最柔软的部分,如琴弦一般,又一次被轻轻地拨动了,心海里,荡起一阵阵的涟漪。我边迅速地记录,边由衷的赞叹:“亲爱的,你太聪明了,你太智慧了啊!你知道吗?在我们郁金香,有一个普遍的理念:家长成长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家长改变1%,孩子改变99%。” 

我曾经去过杭州的郁金香青少年成长营,陪伴过那里的孩子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我曾经说过:我们半辈子才得出来的智慧,才十几岁的孩子们却已经知道了。

我缺一块,我自己补不了,需要妈妈有了以后,补给我一块。这句话,多么形象地诠释了萨提亚的那首《如果你爱我》:

请你爱我之前先爱你自己

爱我的同时也爱着你自己

你若不爱你自己

你便无法来爱我

这是爱的法则

因为,你不可能给出你没有的东西

你的爱

只能经由你而流向我

若你是干涸的

我便不能被你滋养

孩子们懂得,孩子们知道,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饥饿的鸟儿张着稚嫩的小嘴,正嗷嗷待哺的样子:“爸爸妈妈,我好饿啊………” 可是,爸爸妈妈们呢?他们知道吗?

   

正如我在郁金香家长大课堂上讲的:我觉得,我们的孩子是来唤醒这个时代的。”如何唤醒?以疾病的方式、以生命的代价、以唤醒父母的形式,倒逼着父母走进心理学课堂,蜕变和成长,教父母们学会爱自己,不求爱,先填饱自己的肚子,才能“爱满自溢”,流淌到自己的孩子那里。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醒来了吗?

我曾经在群里读到过这样的一段文字,可以准确地回答家长们的困惑:很多父母心里很委屈,认为作为父母,自己从没有打骂、虐待过孩子,在能力范围内还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想不通孩子竟然还抑郁了。他们的困惑常常也是很多家长的困惑。 

答案在哪里?答案在孩子们的感受里。

孩子说:在父母眼里,我只是一个工具人。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让我上各种培训班,永远只强调学习成绩,从没看到我这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口口声声说爱我,为我付出了全部,却从没有耐心听我说一次话,关心一下我在想什么。对他们来说,我只要考试考好就万事大吉,别的事情都不重要。有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孤魂野鬼,躯壳活着,灵魂已死。

   

这个女孩喃喃自语:“把我带到这个世界的是他们,也不问问我想不想出生。恨天恨地,最后恨的还是自己。”

是的,我们的能力是比孩子们强:会挣钱、会说话、包括说谎话……可是,我们的能量却比不上孩子们。能力和能量不是一回事,能量是什么?是爱、是真善美、是智慧、是慈悲和喜悦。

能力,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拿到,但是,能量却是一出生就有的。你可以不相信这样的真相,但不等于不存在。

对于妈妈,她这样表达:“她想一个人把整个家都串起来。她还有两个妹妹,她还要把她们托出去。她在爱我,但我没办法从直观上感受到,我只能从她做的事上,努力感受到她的爱。

我告诉她,对于妈妈不在家的日子,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设计一个倒计时:过完了一天,告诉自己,妈妈还有29天就回家了;再过一天,妈妈还有28天就回来了。

没想到,她的回复又出乎我的意料:“如果妈妈回来了,我也不是会很开心。我不想把期待放在这里,好像在学校时等着放假一样,放了假,我也不会多么开心。我依旧在等,等我妈好起来,但我不想设定日期,因为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好起来。

   

我告诉她我的发现:“亲爱的,我今天看到你笑了好几次哦。我可知道,严重时是绝对笑不出来的。”

她说:“你笑,我也跟着笑。” 

我说:“我感觉你有变化了,开始思考未来了,哪怕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

还记得第一次沟通时,她干脆利落地说“我没有未来”;上一次沟通时,她说“未来?不关我事!至少跟现在的我没关系。活着是为了快乐,可持续的快乐,怎样才能达到可持续的快乐?” 今天,她说:“一直有,一直比较弱。我很难沉浸在里面。我如何在这个社会上活着?社会像一桶水,可现在只有半桶,我希望它满着。” 她的表情再次凝重,像一个已经沧桑的老人………

沟通结束后,我收到了她的画,看到画,我的心里好疼!从她的画里,我看到了伤,看到了痛,看到了泪,看到了血,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力……… 孩子,妈妈会好起来的,你也会好起来的,我们绝不放弃,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投稿加小编微信:zhuyiwei0213,有公益稿酬喔。

- end -


猜你还想看

孩子休学之前,我的生活,没有一刻停歇...

越是所谓的“好学校”,出现抑郁症的比例就越高

感谢儿子,用退行的方式呼唤父母的重生

抑郁症大流行,是过度诊断的结果吗

高中自杀被温暖获救,成了我抑郁的转折点

一位抑郁女孩母亲的人生蜕变

辞职回到老家后,我的躁郁症竟然渐渐好了起来

“三不”是后退的智慧,是给出空间的智慧

抑郁症的康复过程,其实也是修行的开悟过程

不知该如何陪伴抑郁中的孩子?过来人教你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抑郁测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