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尽在不言中

 刘相春1967 2022-04-13

欣闻老家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超过七天,明天7:00开始的第17轮全员核酸检测如果全部阴性的,那就可能盼来期盼已久的解封。要知道,老家最早的封控是在38日,全员封控是在311日,到如今已经封控一月有余了。

听到这样令人高兴的消息,就想写点啥,谁知一看微信订阅号上的记录,我的上一篇文章竟然是在2022年的221日写的,今天是2022年的413日,也就是说,整整一个三月,我一篇文章都没有写,现在已近4月月半,我依然是一笔未动。

近一个半月连一篇都不写的原因固然有江郎才尽的因素,也与这段时间工作压力较大有关,当然更与我不佳的心境有关。

周围有好些喜欢舞文弄墨的同侪,但似乎我的风格就与他们有些不同。我也想指点江山、针砭时弊,但苦于出身卑鄙、见识短浅,自不敢蜀犬吠日,唯恐被人嗤笑了去;我也想纵横捭阖、上下求索,但苦于驽钝愚鲁、懒于后学,自不敢班门弄斧,见笑于大方之家。终因拗不过自己的心瘾,找一适宜偏安之一隅,写些人畜无害、自娱自乐的文字。万幸尚有一二亲朋好友故旧桃李之垂怜,竟至使我不知老之将至云耳。

今年的这个三月真的有些忙!

忙于课务,忙于事务,有时竟会至于废寝忘食,有时竟会至于寝食难安。一忙,就烦;一烦,就懒。懒于思考,懒于做事,只想就那么脑袋放空,懒懒地呆着。这种状态,当然是不适合写点什么了。

今年的这个三月又真的有些心神不宁!

就在这个三月,我的老家——吉林省吉林市爆发了疫情。我的家人,我的亲戚,我的好友,我的同学,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生活在老家。

愈演愈烈的疫情消息,每天从不同的渠道塞到我的脑海里,这让我感到无比的焦虑。按下暂停键的城市里,他们的生存状态也让我无比的牵挂。这样心神不宁的状态,使我自然也没有心情写些什么,而且我更觉得,在这样水深火热的情势下,我在异乡隔岸观火、悠然自得似乎总有些不那么搭调。对于老家的疫情我帮不上什么,保持静默,大概也算得上一丝悲悯吧。

进到四月,封闭了近一个月的老家似乎看到了希望了。听老家的朋友讲,现在社会面传播已经差不多清零了,查出来的阳性病例基本上都来自封控区、管控区内。这就是个形势向好的消息,而且,老家的人们都在纷纷议论着解封的时间了。生活中有了盼头,活着才有意思啊!

对家乡,牵挂但不纳闷,毕竟当今是网络时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社会进步带来的红利,让我时常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就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了,你说惊喜不惊喜?家人、亲戚、朋友、同学,不管相隔千山万水,想见面就能见面,这要搁二十年前,你敢这样想么?

家乡人是乐观的,这又让我很感欣慰。我听说老家有些个小区已经封闭快一个月了,这要搁在著名某都,那可是不得了了。疫情隔离造成了有家不能回、亲人不能团聚的局面,我知道我的家人、朋友有些一家三口人隔俩地方,也有一家三口人隔仨地方的。大家虽然也有些情绪上波动,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平静地、乐观地过着居家隔离的生活,这非常重要。疫情期间,居家就是最好的抗疫形式,居家就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家乡人是达观的,这也让我很欣慰。今年老家吉林闹了疫情,严重程度超过当年的武汉。但或许是地域偏僻的缘故吧,亦或许是经济落后不招人待见的缘故吧,总之,全国人民似乎表现得不是那么的热情。家乡人实在,当年武汉闹疫情的时候,有人出人,有物出物,没少支援疫区,现在轮到自己闹疫情了,少人管没人问的,不免有些黯然神伤。但家乡人都明白,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很快也就心平气和下来了:一切都听政府的,该居家就居家,该核酸就核酸。用一句家乡话来说,叫“啥说的没有”。

家乡人是勇敢的,这让我很敬佩。尽管有风险,我的好多的亲戚、朋友都始终坚持奋战在抗疫的一线,成为被人亲切地称呼为“大白”的中间的一员。在银行工作的张哥,在税务工作的郭哥、孙哥,都坚守在一线。我在法院工作的大妹妹、在文化馆工作二妹妹、在报社工作的二妹夫,也都上了“前线”。你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要向你们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四月在江南,花期已过,但在北方的老家却正是新绿乍萌的时节。春天,总是会给人带来无尽的希望,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家乡人呢?也一定心中充满了希望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