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是已经享受着姨娘待遇的丫头。只是因为宝玉年纪还小,所以没“过明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年以后、在宝玉结婚以前,她就会毫无疑问地成为宝玉的屋里人,将来做姨奶奶,前途无量。 根据八十回里的种种暗示和预示,我们可以知道,八十回以后,袭人没有跟宝玉过一辈子,而是嫁给了蒋玉蒋。从王侯府的姨太太,到戏子的妻子,所以袭人在“薄命司”里。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动了袭人的人生,让她得到这样一个不好的结局呢?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的文章,往往是把责任归结在王夫人或者是宝钗的身上,不是王夫人过河拆桥,就是宝钗善嫉,容不下袭人。这些理由当然太过无稽,因为这样的大家族,宝玉在正妻之外肯定会有侍妾,而任何一个侍妾都不可能像比袭人更让王夫人和宝钗满意的。 如果宝玉只能有一名配偶,王夫人也好,宝钗也好,肯定是不会让袭人留在他的身边。但是宝玉除了正妻以外,肯定还会有不止一名侍妾,那么王夫人也好,宝钗也好,都不会找到比袭人更合适的人,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有了这个基本前提以后,王夫人也好,宝钗也好,把袭人撵走,或者是排挤走,各种假设都不存在。也就是说,袭人离开宝玉,或者是改变袭人人生道路的,还另有其人。 这个人会是谁呢?在八十回中,王夫人已经和贾母透露过提拔袭人的事情,贾母没有表示反对。贾政对宝玉的婚事当然有相当的决定权,但是也没必要跟一个侍妾过不去。如果贾政又看中了更好的丫头,可以同时给宝玉配置好几个通房丫头,这和袭人并不矛盾。 袭人的为人,是那种表面上不争不抢的。除了李嬷嬷、晴雯这样的人以外,别人也不会跟他起很大的矛盾。尤其是最后留在宝玉身边、“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是袭人一手陶冶培育出来教育出来的麝月,更不会和袭人有争执。 我曾经在其他文章中分析过,元春是拆散宝黛婚姻的直接“凶手”,但是元春会拆散宝黛,会选择宝钗,可是不会对袭人下手。因为袭人位置太低,重要性不足,远不值得元春出手。 宝玉自己呢?在晴雯被逐以后,他已经怀疑过袭人了,但还想着要和黛玉袭人“同死同归”,所以也绝对不会是他把袭人撵走的。 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唯一可能,大抵就是真相了:是袭人自己要求离开的。 “寿怡红”时袭人抽的花签是“桃红又是一年春”。这不仅是她的命运,也是她的性格:袭人性格是“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用“有些痴处”,委婉而辛辣地讽刺袭人的善变。 袭人跟宝玉,当然是有相当感情的。不过她屡次要挟宝玉“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你果然若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有什么没意思,难道作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她跟着宝玉,是有条件的。 她的条件,当然是要宝玉顺应社会的通常规则,不爱红粉,(哪怕是假装)爱读书,诸如此类。当然我们知道,她对宝玉的约束力是有限的:第一天晚上“约法三章”,第二天一早就去跟黛玉躺在一起说耗子精的故事了。不过,在贾府富贵的时候,宝玉的这些毛病还没什么大不了——不争气的王孙公子多了,宝玉不过是其中一个。 等到八十回以后,贾府败落,宝玉作为唯一一个“略可望成”的继承人选,仍旧不肯“入于正路”,这就直接破坏了贾府复兴的最后希望。袭人跟着宝玉,再也看不到一点前途。于是,她就会兑现她的诺言,坚持求去了。 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袭人的选择其实是合情合理的:在那个“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的时代,丈夫宁可坐守贫困,也不肯求职谋生,也间接着逼妻子跟自己吃苦受穷,谁愿意? 况且袭人的月钱待遇都不低,她主动求去,一定程度上,也给其他丫鬟仆人带了个头,暗合了林之孝当初“放几家出去”、“省些口粮月钱”的建议,为宝玉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从这些角度来说,袭人的主动求去,并不是完全负恩。 只是,从感情的角度来说,袭人的坚决离开,还是给了宝玉太大的打击,让他往“撒手悬崖”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袭人的人生是被谁改变的? 像她这样长于筹谋、善于“四两拨千斤”、能够以小博大的人,除了她自己,谁还能改变得了她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