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一位老人大哭:我爸爸是邓仕均

 冬不拉拉 2022-04-14

2014年,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时,一位老人大哭:我爸爸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邓仕均。

他就是邓仕均的儿子邓其平,他的父亲牺牲那年,他年仅2岁,他寻找了60多年,仍然在含泪找父亲的遗骸。

图片邓其平

原因令人心痛!

01

邓仕均出生在四川苍溪县的一户贫苦人家,目睹了地主恶霸对人民的剥削,亲历了劳动人民的贫苦。1932年,在毛泽东“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感召下,他加入到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了一名战士。

他经历了腊子口、山城堡、平型关等几次经典的战役,在100多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他作战勇猛,从班长一路升至团长。还曾被晋察冀边区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图片邓仕均

抗日战争时,当地的老百姓还专门为他自编了一首歌谣:“北有老三团,南有老五团。杀敌显威力,鬼子胆心寒。”

虽然立功不少,但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他负伤也不少。

1940年8月20日晚,八路军在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上,打响了交通总破袭战,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邓仕均所在的晋察冀第四分区五团,担负的重任是:强攻天险娘子关。

而作为一连连长的邓仕均接到的命令是:坚守娘子关车站西边的磨河滩村,牵制敌军。

从磨河滩进攻的日军有1000多名,而一连仅有200多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装备上,日军都占据绝对优势。

在邓仕均的带领下,一连战士在磨河滩构筑工事,坚守了3天,击毙日军200多人,800多名日军被死死地牵制在了磨河滩村。

磨河滩战斗结束后,晋察冀军区授予五团一营一连“血战磨河滩钢铁连”称号。邓仕均也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毛泽东记住了邓仕均的英雄事迹,同时也记住了邓仕均的名字。

后来一次战役中,毛泽东还专门抽调了邓仕均所在了部队。毛泽东得知,邓仕均到了延安之后,马上把邓仕均叫到他的窑洞,和邓仕均进行谈话,两人相谈甚欢,谈至恨晚,还跟毛泽东睡在了同一个窑洞。

邓仕均性格开朗,为人勤快。不仅上级喜欢他,就连全村的老少也都非常喜欢他。

1946年,邓仕均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大楼村,邓仕均不上前线的时候,就帮当地的百姓挑水、扫院子、种地,和乡亲们拉家常。只要听到他的马蹄声,全村人都要跑出来迎接他。

在这里,邓仕均遇到了苑秀珍,苑秀珍8岁就给人家做了童养媳,过得很憋屈。自从解放了大楼村后,她也就幸运地解除了封建婚约,参加了妇救会。从封建婚姻中解放出来的她干劲十足,斗地主、做军鞋、搞宣传热心积极。

村长见32岁的邓仕均还单身一人,便热心做媒,把苑秀珍介绍给了邓仕均。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两人情投意合。

1947年初,20岁的苑秀珍与32岁的邓仕均结为了夫妻。婚后,婚后,邓仕均没有嫌弃他没文化,教她读书看报、写家信,又介绍她入了党。邓仕均仍然上前线打仗,她就在后方坚守。

一年后,苑秀珍为邓仕均生下了一个儿子。生产时,邓仕均还在前线打仗,直到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邓仕均才骑着高头大马,凯旋而归。

图片邓仕均和儿子

初为人父的邓仕均看着儿子眨巴的大眼睛,欣喜不已,给孩子取名邓其平,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因为在他的家乡苍溪有个地方叫岐坪,所以给儿子取名叫“其平”。

之后的日子里,邓仕均跟随着丈夫,丈夫的部队打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虽然一路颠簸,但是能跟丈夫在一起,苑秀珍也很欣慰。

02

1950年3月,解放战争胜利后,邓仕均升任559团团长,进驻陕西省旬邑县马兰镇,夫妻俩总算安定了下来。

白天,邓仕均忙工作,不管多晚他都会回到家,将熟睡的儿子弄醒,逗着儿子玩一会儿,享受着天伦之乐。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新一轮的战争又接踵而至。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立即派兵武装干涉,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东北边境城镇和乡村,将战火烧到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

抗美援朝

10月5日,毛泽东立即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战略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邓仕均接到了入朝作战的命令,窑洞里安静的时光就这样结束了。

11月中旬的时候,陕西的天气寒冷刺骨,苑秀珍手上拉着一岁多的儿子,挺着即将临产的孕肚。将丈夫送到了车站,依依不舍,再三嘱咐,直到丈夫的背影越走越远,她还带着儿子不停地招手。

1950年12月最后一天的晚上,苑秀珍在三原县生下了女儿。女儿出生的消息被第一时间带给了邓仕均,尚在曲阜整编的邓仕均欣喜若狂。

他说:“老天真是对我太好了,给我赐这是好的礼物,让我儿女双全!“

邓仕均想到家乡的女孩取中都喜欢带着”菊“字,那就叫女儿邓菊平吧。虽然没能看到女儿,但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寻思女儿的长相,长得像谁?

自从邓仕均离开后,苑秀珍就带着儿子和女儿住进了部队的大院,虽然说是部队大院,大院里的男人都上了战场,只剩下妇女和孩子。

刚开始妇女和孩子们整天有说有笑,让整个大院充满了活力。随着前线不断地传来噩耗,大院里的气氛越来越凝重。作为前线战士的家属,苑秀珍也不由心神不宁起来。

朝鲜战争开始一年之久,苑秀珍一直没有收到丈夫邓仕均的任何消息。部队大院里的家属,有些都与朝鲜战场上的亲人取得了联系。

有一天,苑秀珍正在院子里带着孩子晒太阳,突然发现周围的战友和家属见到她不怎么说话,连招呼不打就悄悄躲开了,苑秀珍不由紧张起来。

一天,兵团留守处的领导找苑秀珍谈话,苑秀珍这才知道丈夫已经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丈夫牺牲的消息对于她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她忍不住失声痛哭。

从此,她陷入了无边的悲伤和无助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日以泪洗面……

有一天,她突然振作起来,找到了大院兵团留守处的领导说:“我要去朝鲜前线寻找我的丈夫,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也要看一看和丈夫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说到这里,她不禁哽咽起来,领导虽然并不愿意她去前线。因为那里战事激烈,非常危险。可看着苑秀珍难过的样子,和坚决的态度,只好答应。

经向上级汇报,苑秀珍的请求终于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准。

03

1951年的深秋,苑秀珍将三岁的儿子送到了大楼村娘家。将女儿托付给一个奶奶抚养。自己只身前往朝鲜。

直到冬天,苑秀珍才来到了朝鲜。

苑秀珍来到朝鲜后,军师的领导都亲自接见了她。领导们向她介绍了邓仕均牺牲的情况。

图片苑秀珍

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这年年初,正值农历大年十二的时候,邓仕均所在的部队悄悄地渡过了鸭绿江。

初入朝鲜后,敌人的飞机整天在朝鲜上空盘旋,发现我志愿军目标就开始狂轰滥炸。在一个死弯处,邓仕均所乘坐的卡车坠下了山沟,连翻了三个滚,邓仕均虽没有生命危险,但负了重伤。

后来,邓仕均被安排在后主养伤。可当他听说559团打得不好时,心急如焚,他不顾自己的伤情,就要回到部队。当时后方医生千方百计劝说,他却说:“打仗治百病。”

邓仕均回到部队后,带领着部队向敌人纵深勇猛穿插,他带着警卫员冲在最前面。不久,敌军一个多团的兵力在美军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对559团发起猛攻。虽然邓仕均带领着全团击退了敌人团的6次冲锋,但是邓仕均也受了伤。

其中一发炮弹击中了邓仕均,他喊着警卫员:“明月,明月,我挂花了。”

当警卫员赶过去时,邓仕均的左腿已被弹片击中,当警卫员正在为邓仕均包扎时,敌人的一枚爆弹从天而降,弹片横飞而来,正好击中了邓仕均的头部,年仅35岁的邓仕均当场牺牲。时间是1951年5月20日晚9点左右。

于是701(邓仕均的代号)牺牲的消息被报告到了师长处,师长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他立即命令,一定要将邓仕均的遗体抬回。如果条件不允许,暂时找个地方掩埋,做好记号。

警卫员陈明月接到命令后,立即返回邓仕均牺牲的地方,在百姓家找了一块门板,几个人一起抬着邓仕均的遗体前进。可就在离洪川江不远处,因洪川江水深浪急,再加上敌人炮火猛烈,只好将邓仕均的遗体就地掩埋。又用小铁锹在遗体掩埋处的小树上削掉一块树皮作为记号。

过了洪川江已是21日早晨,师长徐信就站在江边,徐信说毛泽东下的命令:“一定把邓仕均的遗体抢回来!”

师长问陈明月:“给你200人够不够?”

陈明月说:“给我30人就够了,人多目标太大,太危险。”

徐信师长说:“那给你30个人,全军的炮火支援你们。”

于是陈明月带着30人,在全军的炮火掩护下出发重新渡过洪川江,大约快到邓仕均遗体掩埋的地方,但是敌营的所有大灯都亮着,根本无法下手。最后师长不得不命令陈明月和部队撤回。

在朝鲜待了近一个月,苑秀珍没能看到丈夫的遗体,领导鼓励她要坚强,将烈士子女好好抚养长大。许多朝鲜百姓听说她来了,也前来安慰。一个月后,苑秀珍终于振作起来说:“我要抚育两个孩子长大,让他们继承父亲的遗志。”

在她的精心抚育下,她的儿子邓其平后来也参了军,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苑秀珍临终前最大的遗憾:没有找到丈夫的遗骸。

最后寻找丈夫遗骸的任务就落在了儿子邓其平身上,邓其平寻找了60多年,也没有找到父亲的遗骸,他说他会一直寻找下去,他找不到还有自己的子孙,继续寻找。

图片邓其平手捧父亲照片

2014年,有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时,邓仕均大哭起来:我爸爸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邓仕均。

很遗憾,这次的烈士遗骸中仍然没有父亲的遗体。

但是我相信,随着我们祖国的日渐强大,终有一天,所有漂泊在外的烈士都会回到他们保卫过的家乡,回到他们的故土。

参考资料:

《档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