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益民鼠年话(画)鼠

 泊木沐 2022-04-14

长安名家 | 邓益民,著名国画家,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文/邓益民

闲聊中,朋友建议我每年画一生肖,连年把十二个全画出来,认为这样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大读者的艺术审美,增加新年的文化艺术氛围都非常有意义。

对此建议,起初我并没在心,当农历鼠年春节来到眼前时,忽然想起了画鼠相的事。瞬间有三个问题闪现,一是生肖画虽为小品,但艺术的高低和画作的大小并无关联,要画得有艺术水准也很困难。二是虽为戏墨式的小品画,但如果连年画下去,必然会印记出一位艺术家艺术和艺术生命的状态。十二年后如能将它集在一起,肯定是内涵饱满,可读可品的珍品,因为它是用艺术生命结构而成的。第三让人不免伤感,生肖是年的另一标记形式,画完一个轮回我就年过古稀了,人生能画几回鼠呢?能画几轮完整的十二生肖呢?单从时光的角度看,这每一幅生肖画都将很珍贵。

长安名家 | 邓益民《庚子大吉》

眼前的春节,恰逢十二生肖之首“鼠年”,正是新一轮生肖之始。搁置手头的工作,索性拿起画笔,准备试画几幅,以了画生肖之想,为大家的新年增添几分祥和之气。

落笔的瞬间,发现自己对鼠既熟悉,又陌生,对牠的形象既清晰,又模糊。我努力追忆寻找着绘画的信息,发现对鼠的印象主要在少年以前,家乡生活的那段时光中。回想,老鼠虽不是家养的,但牠一直都在家中,从未离开过。特别是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牠们就兴风作浪的闹腾,有时候还在炕头追逐打闹。对牠有看法,但基本没有很好的办法,鼠药不吃,鼠笼子不进,家人都习以为常了,并称牠为“家鼠”,......。绘画是造型艺术,需要形象直观,但老鼠白天基本看不到,晚上基本看不见,给我留下最强的记忆是牠们闹腾的声音。好在写意更看重情意的表达。如何画鼠,艺术形象美是基本要求,老鼠的自然形象让我很难接受,直观的画是不可取的。卡通的装饰形象美,好看但缺乏艺术和文化内涵,也是行不通的。最终我选择了以水墨画笔墨的意韵和意趣美作为重点表达。

长安名家 | 邓益民《鼠咬天开》

我对鼠的文化和了解是非常粗浅的,仅知鼠为中国传统十二生肖的第一。在民俗学中,老鼠是吉祥之物“仓鼠有粮”寓意着生活的富足,鼠还以子神的面目出现的,扮演着辟邪、纳吉等的角色。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老鼠更是具有很多值得赞美的品德,如认为老鼠是智者,是非常优秀的收藏家等等。我一直习惯称鼠为“老鼠”,到现在才知道“老”是对鼠的敬称,如同老子、老板、老师、老人家……。据说老鼠在地球上已进化了几千万年了,比人类的历史要古老很多。听说老鼠出生时就长着胡须,就带着“老”相。还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曰“人谓之鼠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总之,鼠也不简单也。

在中国画中,老鼠属花鸟画类别,大家知道我是人物画家,但花鸟画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而且有很深渊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的花鸟画《寒天》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全国中国花鸟画展览”,《秋》荣获“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咋暖还寒》入选“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大展”,花鸟画在我艺术履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鼠年赏鼠,请大家对拙作,不吝赐教。祝大家庚子鼠年吉祥如意,健康快乐!“欢乐'鼠’不清”。

编辑:柔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