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德烙 2022-04-14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原创: 半夏秋时 昌平传统中医工作室 2018-11-25
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曾指出:“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可见,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都是由于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而致。由于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这四种证候临床表现、辨别及治疗分别具体如下:

 



1、痰饮(phlegm fluidretention)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胃肠积液。

病位:水饮停留胃肠。

特点:胃中有振水音,恶心,呕吐,清水痰涎,胃脘痞满,自利,利后反快,水走肠间,沥沥有声等。

解析:素体脾虚,运化不健,复加饮食不当,或外湿所伤,而致脾阳虚弱,饮留胃肠。

治法:温脾化饮攻下逐饮

选方:苓桂术甘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等

文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2、悬饮(suspendingfluid retention)

本病为多种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多见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癌性胸腔积液等。

病位:水流胁下。

特点: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咳唾引痛,胸廓饱满隆起等。

解析:素体不强,或原有其它慢性疾病,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而致络气不和,若饮阻气郁,久则可以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

治法:逐饮为主,分证治之。

选方:柴枳半夏汤(邪犯胸肺)十枣汤、控涎丹(饮停胸胁)、香附旋复花汤(络气不和)、沙参麦冬汤(阴虚内热)

文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3、溢饮(anasarcousfluid retention)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内分泌失调性水肿。

病位:淫溢肢体。

特点:身体疼痛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兼发热,无汗,苔白,脉弦紧。

解析:水饮流溢四肢体表,则身体重痛、浮肿。风寒束表,故恶寒、无汗。寒饮内伏,上逆迫肺,则喘咳、痰多白沫、胸闷、干呕。口不渴,苔白,脉弦紧,为表里俱寒之象。

治法:温肺化饮,发汗去邪。

选方: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苓神术汤等

文献:《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4、支饮(thoracic fluidretention)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渗出性心包炎。

病位:饮停胸肺。

特点:咳逆倚息,痰多白沫,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解析:饮邪上逆犯肺,肺气不降,故咳喘不能卧。津液遇寒而凝聚为饮,以致痰多白沫。饮邪恋肺因而久病不愈。饮为阴邪故受寒每易诱发。水饮泛溢则面浮肢肿。伏饮因新寒触发,故见外寒束表之候。饮邪迫肺,痰阻气壅喘剧,则目泣自出,身体动。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为寒饮内盛之征。

治法:温肺化饮、温补脾肾

选方: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

文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