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四维之气,每一维一正之间(例如立春和春分之间)各自差隔两个节气(雨水和惊蛰)三十日是数,春夏秋冬之气,各差其分,气至则脉应,围绕着这个问题,黄帝和岐伯之间又开始了新的讨论。 先附录原文如下: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 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 一、帝曰:其脉应皆何如? “其”代指春温、夏暑、秋凉、冬寒之气,阴阳之气有寒暑温凉之差,脉亦因应之。气有差分,则脉亦当有差分,是以黄帝问脉差如何因应气差。 二、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 “差”为四时之脉差,“正法”为春温、夏暑、秋凉、冬寒四时正气之阴阳盛衰转化之法则。 “差同正法”。脉差因应四时正气之差。“正”者,寒暑温凉四时之气来、去无差,时来则气至,时去则气去。“法”者,一定之规。 《素问·玉机真脏论》黄帝讲:“春脉如弦……夏脉如钩……秋脉如浮……冬脉如营。”岐伯讲:“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浮脉又称毛脉,营脉又称石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岐伯讲:“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夏胃微钩曰平……秋胃微毛曰平……冬胃微石曰平……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难经·十五难》讲:“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脉因应四时寒暑温凉正气之气差,则呈春弦、夏钩、秋浮(毛)、冬营(石)之脉差。此为平人气象,反此则为病。 “待时而去也”。脉差因应气差,气随时而迁,脉亦待时而变。时气至脉亦至,时气去脉亦去,脉调于气。春气去夏气来,则弦脉去钩脉来;夏气去秋气来,则钩脉去浮脉来;秋气去冬气来,则浮脉去营脉来;冬气去春气来,则营脉去弦脉来。 此为脉得四时之顺,倘若脉反四时、转化失利又当如何呢?明日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