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读中国:山西晋中小城介休,因春秋时介子推在此隐居而得名

 闲挑灯花 2022-04-13

文/蓝月光

去介休,已经十余年了。虽然是匆匆一面,但就像邂逅一个美丽的女人一样,她那温婉的眉眼,粲然的笑容,却荡我心扉,久久不能忘记。

介休是一个小城,也是一个传统风味极浓的城市。去时已是大年二十九,介休城内大街小巷一派过年的喜庆气氛。在一个老旧小区,我看到一户人家在擦窗户玻璃。拿了抹布,一点一点擦,那玻璃擦得锃亮了,在暗暗的天幕下特别显眼。而那人仍然在擦。

过年的喜悦、过年的感觉、过年的庄严,就在这不断地擦洗中升腾起来,浓郁起来。

昨夜刚刚下了一场小雪,大街小巷披了一层薄毡,却映衬得那些窗花,那些春联更加红艳,更加喜庆了。

街道上走过的人似乎也匆匆忙忙,喜气洋洋,沉醉在春节的喜庆之中。

介休市

介休是因为一个人而得名的。这个人就是介之推。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介之推这个人是很奇怪的。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他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山西介休绵山

其风骨令人叹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母亲,就在别人劝说介之推找晋文公时,他母亲也坚决支持儿子。说”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孔子说,隐居以言,行义以达其道。中国颇有这样的隐者,自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下,宁死不食周粟,到其后,历代都有隐士,他们或是身中清、废中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白自己对社会污浊的不满,守护着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介之就是这样的人。

绵山就在介休旁边,传说是介之推烧死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此地称为介休。寒食节也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节日,与端午节一样。

去介休,虽然未能到访绵山,可路过绵山,看着起伏的沟壑,薄薄的小雪下,这些丘壑更显气度和精神。走过去,看着绵山,似乎就看到了介之推那凛凛的气节,铮铮的铁骨。

绵山水套沟

千百年来,他依然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的钙质,多少知识分子从介之推不言禄的气节出发,生发成为士宁可杀不可辱、视名利如粪土、君子义以为上的可贵品格。

绵山虽不高,却俨然是一座精神的高山,巍然耸然,让人瞻视。这山,虽名为绵,却是硬的。有着让人不容小觑的气度。

绵绵的清明柳,带着介休的思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