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川记忆】耀县水泥厂老照片

 铜川1958 2022-04-14

耀县水泥厂

行远自迩,久久为功。历史总是在特殊的年份给人以思考和智慧的启迪。路遥《平凡的世界》里有不平凡的铜川,60年的改革发展总有许多值得纪录的历史。

一个人的记忆,反映着对一段历史的经历和感怀;一个群体的记忆,可以编织起一座城市的变迁全景图。《城市记忆·我与铜川60年》用镜头记录价值,用影像存储历史,追寻历史足迹,重返历史现场,系列口述纪录片带您触摸铜川这座有温度有温情的城市。

这个故事以原耀县水泥厂为背景,讲述铜川水泥的发展、改革以及撑起新中国建设四梁八柱的故事。耀县水泥厂是新中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它让铜川第一次站立在世界水泥行业的前列。

从1959年的11月投产到1985年6月,耀县水泥厂生产的水泥,把袋子连起来,能够绕地球赤道三圈半。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中,建造的用做破坏性实验的房子,用的就是耀县水泥。改革开放后,耀县水泥厂率先走上了改制转型之路,1995年被列为陕西省22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之一。

讲述人:

苏胜柱(原耀县水泥厂办公室主任)

包先诚(原耀县水泥厂厂长)

倪雪年(原铜川市水泥厂厂长)

(挺进我国第一个核爆试验场的耀县水泥)

兴建耀县水泥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中的一个,也是当时苏联老大哥援建我国一百五十六个项目中之一。水泥生产成套设备由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提供,其附属机电设备为国产配套。

1957年7月1日,由陕西省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耀县水泥厂土建工程破土动工。1958年6月初,担任设备安装任务的陕西省设备安装公司安装队伍开始进厂。同时,专门为东德专家居住的专家招待所已建成,为专家服务的工作人员已到位。江子余同志负责专家招待所全面管理工作,王根宏,刘保平二人为保卫人员兼专家用车司机。刘继贤师傅从北京调来为专家做西餐。韩玉栋做专家招待所清理卫生工作,秦永启师傅做招待所绿化,养花工作。时任厂长于文还专门到专家招待所召开全所人员座谈会。在会上于厂长对大家说:“东德专家从万里以外来到咱们厂,是指导设备安装工作的,专家是我们尊贵客人,咱们一定要做好服务工作······“同志们都争先恐后的表态:“坚决完成厂党委,厂领导交给的光荣任务”。6月中旬,从西安飞机场接来了两位东德专家和两名德文翻译,专家组组长名叫奥依雷,在他的国家是位七级钳工。电焊专家名叫苏尔兹,是位技术高超的电焊工。两位翻译,男的姓乔,20岁出头,身高一米六,大家叫他小乔,女的也20几岁,名叫刘香玲。第二天,两名专家带着翻译来到厂里同厂方和陕西省设备安装公司有关人员商谈设备安装事宜,经过研究,制定了设备安装计划。

全厂土建工程建设还在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的继续着。6月23日 ,设备安装工作开始了,首先安装的是烧成车间三台水泥窑生产线。重型大吊车开到了工地,从仓库装上汽车的机器部件,一车一车的运到了工地卸下。专家奥依雷、翻译小乔带着七八个技术人员拿着图纸和测量工具,在工地上检查一个个水泥窑托轨基础底座质量、尺寸是否复合图纸技术要求。电焊专家苏尔兹,翻译刘香玲向参加设备安装电焊工们讲解水泥窑胴体焊接技术要求与焊接时应注意事项。电焊专家利用制作一批厚钢板焊接底座板机会让每名电焊工师傅都参加这项工作,通过实际操作,他就能知道每名电焊工技术水平的高低。一个星期后,一批用厚钢板焊接成的底座完工了,每道焊接经过了探伤仪检测,发现少数焊缝有气泡,用氧气割开,重新补焊好。专家苏尔兹让刘香玲把技术好的电焊工名字记下来,向陕安公司领导推荐,可以参加水泥窑胴体焊接工作。8月中旬,1号水泥窑胴体对接好了,可以焊接了。专家要求将焊接缝口周围分成八等分,在同等分直线两端同时焊接10公分长度停,再转到90度同一线两端焊接10公分长度停下来,依次类推方法焊接,直到将v字型焊口与表面焊平为止。这种焊接方法是唯一能保证窑体圆度和同心度技术要求的方法。

德国专家现场指导焊接技术

10月,全厂大部分车间厂房已经建设好。同时,各车间设备安装工作也全面展开,两位专家的工作量成倍增长,哪里有设备安装,哪里就有两位专家的身影。他们白天在工地上忙了一天,晚上还要到工地检查安装质量。一天到晚忙的不亦乐呼。因为忙,专家将每星期六晚在专家招待所举办的小型舞会都停了。工作中遇到问题专家和工友们共同研究解决。专家看到个别工友干活不规范,他就为工友做示范,看到工友干活方法对了,专家竖起大拇指,用不流利的汉语说:“好!对了”来鼓励工友。专家奥依雷经常到各设备安装班组班前会上,通过翻译小乔向工友们强调说:“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重视质量第一,如果一台机器安装达不到技术要求,以后会经常出毛病,也会影响机器的寿命。当然,安全第一也同样重要。”两位专家在工作中平易近人,说话和气,技术高超,勤奋认真的作风,让工友们敬佩。中国工友干起活来能苦干、实干加巧干的拼命精神,让两位专家对中国工人有了新看法。

1958年末,已经是天寒地冻的时候,耀县水泥厂建设工地还是红旗招展,夜间灯火通明,红旗手劳动竟赛活动如火如茶进行着。厂广播站播出好消息说:“根据厂计划科统计,到月底,我们提前一个半月超额完成了1958年度建设计划。也就是说,通过全体建设者们共同努力奋战,我们已经提前一个半月跨入1959年啦!······。”这个好消息更加鼓舞了建设者的士气。

1959年春节前夕,由耀县水泥厂主办,陕建司,陕安司,耀县人民政府,东德专家及先进工人代表参加的“1959年新春团拜会”在热烈的气氛召开。会上,于文厂长首先讲话:“首先祝贺大家新春快乐!感谢广大建设者们为耀县水泥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取得了提前45天跨入1959年的好成绩!·······”于厂长在讲话中还重点提到两位东德专家在厂建设中,每天深入工地指导设备安装工作,严把质量关,已经安装好的机器百分之百合格。陕安司领导在讲话中,也提到两位专家在指导设备安装工作中,能和安装工人打成一片,能向工人耐心讲解安装机器中的难题,工人有问必答,促使工人们安装技术快速提高,安装工人们都非常敬佩两位专家,喜欢两位专家,我们陕西省设备安装公司全体职工感谢两位专家······”。奥依雷代表专家组发言说:“大家好,我们第一次过中国年,我们很高兴,祝贺大家新年快乐幸福!一到中国,我们就受到各界欢迎,来到半年多了,吃住工作各方面我们很满意,厂领导还经常问我们有什么要求。在工地,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中国工人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拼命工作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要向中国工人学习,多快好省地建设好耀县水泥厂,这是我们共同目标,我们会努力配合,完成设备安装任务······”开完团拜会,大家一起到工人俱乐部观看了耀县水泥厂职工业余文工团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

春节过后,建设者们又从祖国四面八方聚到耀县水泥厂工地。耀水,陕建,陕安三家党政工团联合向参加建厂建设者们发出“鼓干劲,破万难,大战1959年,争取年内提前建成耀县水泥厂!”的号召,全厂建设者们积极响应。工地上又掀起了新一轮红旗手劳动竟赛活动,厂广播站不断播出各单位写是决心书、挑战书,耀县水泥厂宣传部主办的油印《红旗手》小报还报道了两位东德专家深入工地,认真检测设备安装工作事迹。

3月底,从西安飞机场又接来了一名东德电收尘专家。同他一道来的还有专家奥依雷的夫人,电焊专家苏尔兹的夫人和他5岁多的儿子,还有德文翻译大乔。电收尘专家来了,三台水泥窑尾大型电收尘器开始安装了,每台电收尘室内是长方形,面积大、空间高。要把阴极板和阳极板有序固定在空间,是件不容易的事。干这活专家有办法,专家指挥工友们在室内搭架子,再将一排阴极板和一排阳极板固定在室顶部钢梁上,按图纸要求尺寸调正间距。大家克服了高空难操作的困难,在专家指导下只用了五个月时间将三台大型电收尘器保质保量提前安装完毕。与大收尘联接的排风机,三座50米高的大烟筒也同时完工。8月份,电收尘专家回国。因为这位专家在厂时间短,也没找到当时同他一道工作的人,没人知道他的名字。电收尘专家是位胆大心细技术高超的无名英雄。转眼到了10月份,全厂建设计划已完成百分之九十多。建设者们干字当头,在与时间赛跑。为了赶工期,有人一天一夜不离工地,也有人三天三夜在工地上奋战,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在建设热潮中,两位德国专家也马不停蹄的到车间狠抓安装质量不放松。三台水泥窑生产线设备陆续安装完毕,紧接着开始单机调试,再联动调试。

在调试达到要求后,厂党委决定于1959年11月20日1号,2号水泥窑进行点火载荷试生产。20日上午,烧成车间主任孔繁凯自告奋勇点着了1号水泥窑的窑火。烟筒里冒出缕缕青烟,在现场的领导,专家和建设者们个个欢心鼓舞,有人在欢呼,高喊口号,有人在跳跃,大家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天下午,看火工工长任国良、陈瑞廷两人又点燃了2号水泥窑之火。到28日,3号水泥窑也点着了,三台水泥窑全部投入了试生产。为配合三台窑试生产,矿山,原料,烧成,制成,包装五大车间的生产机器全部运转起来了,这标志着耀县水泥厂经过广大建设者们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用两年半时间完成了建厂任务,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水泥厂矗立于药王山下。

建厂最忙时期过去了,两位专家夫人也来了,江子余同志问专家组长奥依雷,现在是否可以恢复每周六舞会,奥依雷高兴地答应了。两位专家夫人知道周六有舞会非常高兴。在舞会上,两位专家和夫人曲曲都跳,尤其是爱跳快四步。欧洲人爱跳舞,这可能与欧洲人豪爽的性格有关。

12月初,专家组长奥依雷接到他的国家邮来一封信函,奥依雷看信后,急忙叫上翻译小乔来到厂里找到于厂长,将信中内容告诉了于厂长。于厂长同党委书记齐耀亭研究决定尽快组织人员突击描绘全部图纸,这件事由总工程师孙宝书负责。很快在全厂召集到30多名能描图的人,孙总对参加描图的人员说:“今天让大家来参加描图,这个任务很急迫,不但白天描,晚上还要加班干,要保证在一个月内完成。”按说随设备来的机器图纸,应该留给我们厂,现在东德国家领导人变卦了,让专家组当地烧毁,一张不能漏掉,专家组如果不按要求办,回国后要受到处理。东德领导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据说原因是:苏联领导赫鲁晓夫要求中国如何发展要听从苏联安排,让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领导人坚决反对苏联这种无理要求,中国要走独立自主道路。赫鲁晓夫听了就和中国翻脸了,也开始处处为难中国。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是苏联的卫星国,紧跟苏联走,所以也参加了为难中国的行列。参加描图的30几位同志听了孙总的介绍后,都非常气愤。大家反而把这种还情绪转化为工作的动力,迅速展开图纸的描绘工作。大家白天加油干,晚上加班干,翻译刘香玲和小乔有空就来帮忙,将图纸上的德文翻译成中文。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仅仅用了20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2000多张图纸的描绘任务。专家按他们国家要求时间集中烧毁全部图纸,烧毁过程中还拍了照片。

在全厂进行试生产中,两位专家经常到各车间生产岗位巡查设备运转情况,对生产工人提出来有关设备维护的难题,都能耐心给予解答。专家还协助我厂编写出全厂各类生产设备技术操作规程,有了规程,岗位工人操作机器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三位东德专家在耀县水泥厂建厂期间都很优秀,他们技术高超、踏实肯干,工作认真负责,平易近人。他们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耀县水泥厂顺利建成投产,这是中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国人民的友谊结晶。翻译大乔、小乔和刘香玲,他们三人的工作也得到专家们的肯定,刘香玲还在这里收获了爱情,同厂里一名青年技术员喜结良缘。

1960年4月,耀县水泥厂度过试生产期,开始转入正式生产。东德专家协助耀县水泥厂建厂任务圆满完成。奥依雷,江子余,小乔三人照了一张合影。在奥依雷保留一张合影背面江子余写下感谢言语,在江子余留下的一张合影背面有奥依雷用德文写的留言:

敬爱的江同志

这张照片是我从1958—1960年在耀县水泥厂亲密共处的留念。

爱因斯特·奥依雷

1960年4月24日 于耀县

1960年4月26日,耀县水泥厂为欢送东德专家圆满完成援建耀县水泥厂任务凯旋回国,举行了隆重欢送仪式,工人村广场上红旗招展,锣鼓宣天。欢送会上,于厂长讲了话,专家组长奥依雷也讲了话,欢送专家的两辆小车开动了,相互都恋恋不舍,互相招手再见!

耀县水泥厂老照片

曾经的四台窑承载着几代耀水人的回忆,见证了企业了兴衰荣辱,虽然已拆除 ,但它永远矗立在耀水人的心中。

五号窑和六号窑

七号窑

横穿药王山的高空索道曾经是耀水标志性设施之一,最终被皮带廊所替代,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最能代表湿法生产线生产特点的环节——生料(原料)搅拌池

矿山电铲的更新历程代表了矿山采矿设备和技术发展的进程。图为上世纪七十 年代铲车班工人与第一代E-25型电铲合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矿山铲车班工人与WK-4型电铲合影

进入2000年以后,矿山领导与老职工在新型液压铲前合影

建厂初期,厂机械动力师室技术人员工作场面

机电分厂机加车间车工精心操作机床

包装工人在包装机前检查机械

矿山索道工在装料站整装待发

巾帼不让须眉,女工们对车床调试中也能独挡一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厂里工人踊跃参加矿山剥山皮、背 炸药等义务劳动。图上世纪七十年代参加矿山剥山皮的工人合影。

每到岁末年初,就有基层单位敲锣打鼓、手持喜报向厂里报喜

曾经矗立在工人村的毛主席石像是耀县水泥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工人们合影留念的首选场所。图为机修工人欢送工友合影

1961年3月,耀水工会首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合影

早在建成初期,厂里就成立了文工团,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图为1959年厂业余文工团小乐队在表演节目

建厂初期厂里的文体队十分活跃,图为1961年7月体育队培训班合影

1971年7月庆祝建党五十周年文艺晚会演出现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耀县水泥厂向伊拉克劳务输出进行援建。图为1986年欢送赴外人员合影

建厂三十年庆祝大会

厂第四届党代会会场

在建厂三十周年庆典大会上,厂前任领导与时任领导合影

1983年,厂幼儿园职工刘彩梅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时在北京合影留念

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人村平房是工人们生活的地方,伴随着几代耀水人的成长,承载了几辈人的记忆

1989年,厂团委举办的首届集体婚礼就有19对工人参加,婚礼简朴而又热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