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饮食一直都是贾府的最高待遇,可是如今贾府一年不如一年,贾母虽然还是可以维持当初的餐饮标准,可是对于吃的饭食都需要限量了。贾母是贾府的最高长辈,按照规矩她吃饭时自是所有的儿媳妇、孙媳妇都要在一旁侍候。 这天贾母吃饭王夫人和尤氏在一旁侍候,贾母吃毕饭便想着让尤氏接着来吃,尤氏推说自己一人吃一桌不好意思,于是鸳鸯、琥珀和银蝶三人来作陪,当小丫头不懂事儿给尤氏乘了一碗下人吃得白粳米饭,贾母瞬间就疑惑了问为什么会把下人的米饭给尤氏,丫头回答贾母的米饭吃完了,所以就添来了这样的米饭。 这个时候鸳鸯就解释了原因,王夫人也说了缘故,贾母开了玩笑这个话题就过了。鸳鸯当着王夫人的面揭穿吃的米“可着头做帽子”,这是不顾及王夫人的脸面了吗?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知道鸳鸯并没有这样的意思。 第一,贾家大不如前这是公开的秘密,不会损害王夫人的脸面 贾家早已大不如前,贾母是历经几代的当家人,她如何会不晓得。贾母以身作则,晚辈们都要不定期的给贾母进贡菜肴,贾母觉得太浪费,而且自己也吃不了这么多,所以就让大家不要再送了,可这是大家的心意,不好拒绝也只好作罢了。 贾家的近况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当家人和下人们都知道鸳鸯说的话是事实,而且这话也不会损害王夫人的任何利益,因此鸳鸯所说的话并没有什么妨碍。并且当时在场的都是贾家的自己人,她们知晓情况也不会多说话,所以鸳鸯说话也不必遮遮掩掩。 第二,鸳鸯对贾母从未有过任何隐瞒和假话,鸳鸯对贾母的在乎超过王夫人 鸳鸯是贾府的贴身大丫头,她从小就跟着贾母,也是贾母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因此她不会对贾母有任何的隐瞒或者是对贾母说假话,所以当贾母问起为什么上白粳米饭的缘故时,鸳鸯直言不讳。 换而言之,如果今天是别的事情即便说了会得罪王夫人,鸳鸯也会照说不误的,只是不会当着众人在场的时候说罢了。在71回里王夫人伙同邢夫人和尤氏给了王熙凤好大一个没脸,都把王熙凤欺负哭了。看到王熙凤带泪的眼睛贾母自然想要发生了什么,这件事情事关王夫人、邢夫人,可是调查出真相的鸳鸯也会照实回禀。 鸳鸯早已听见琥珀说凤姐哭之事,又和平儿前打听得原故。晚间人散时,便回说:“二奶奶还是哭的,那边大太太当着人给二奶奶没脸。”贾母因问为什么原故,鸳鸯便将原故说了。” 相较王夫人和贾母对鸳鸯的重要性,贾母自然更加重要,所以任何的事情鸳鸯都会对贾母如实相告。 第三,鸳鸯光明正大的说开了也是避免尤氏因受到怠慢而多心 鸳鸯在众人面前说出没有米饭的最真实的原因,其实更多的也是在顾忌尤氏。因为当事人是尤氏,丫头给尤氏添了下人的饭,如果贾母不发话尤氏也不会自己说破,但是贾府慢待尤氏的事情都会在尤氏心中留下不满。鸳鸯在贾母身边许久,她自然知道如何做事情可以照顾到所有的情绪和面子。 鸳鸯亲自解释了丫头上错米饭的缘故,王夫人也瞬间就反应过来了,所以不大爱说话的她也补充解释了这两年旱涝不定,稻米不能够按时相交,未免外边买来的不顺口所以按量做得缘故,这看似是在给贾母解释原因,也是在他尤氏打消疑虑。丫头们所做只是无心之举,并没有任何慢待尤氏的意思。 鸳鸯比王夫人做得好的地方在于,鸳鸯不仅解释了为什么上错米饭,还找到了解决措施,让小丫头把探春的饭拿来添上。探春这天跟着贾母吃饭,她的米饭自然也就留了下来。这是很简单解决措施,可是王夫人没有想到。 鸳鸯道:“既这然,就去把三姑娘的饭拿来添也是一样,就这样笨。”尤氏笑道:“我这个就够了,也不用取去。”鸳鸯道:“你够了,我不会吃的。”地下的媳妇们听说,方忙着取去了。 尤氏从来都是一个省事不爱计较的人,所以当知道事情始末的缘故后,她就主动说不必更换米饭了,她吃这个就很好,可是鸳鸯不能无礼,她必定要保护尤氏的面子,一定要让丫头把米饭更换了。这是鸳鸯对尤氏的尊重,也是鸳鸯做人做事的细心的地方。后来王夫人也自行去吃饭了,因此这事就完美的解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