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同仁微信群研讨会正式开锣,第一期诗人为群内年纪最小的成员夕染(群昵称:大雪),我们从她的作品中选出了十首,于2015年9月5日晚在群内进行了热烈讨论,并邀请了诗歌评论家野渡和诗人张远伦进行了专评。同时,几位诗人对夕染进行了有关诗歌和人生的访谈,以全面立体展示一个年轻诗人的成长和个人风格。此后,同仁群将继续不断推出其他诗人的研讨会,下期预告:张二棍,敬请关注。 群 主:仲诗文 本期主持:窗 户 诗歌主评:张远伦 个人简介 在一朵花上等火车 夕染,本名康雪。1990年冬天生于湖南新化,现暂居长沙,偶尔写诗。 夕染博客: http://blog.sina.com.cn/kx1122 夕染自述:如果我一直写下去,我一定会努力让自己的诗歌衬得上你们的赞美和鼓励。如果我有一天不写了,你们也要为我高兴,因为我一定是过得太幸福。 1.◎婆婆纳 “这种草三月会开花。细细碎碎 像雨雾 像刚开始恋爱。” 她的眼睛。水深三尺 说什么映什么。好像去年就蹲在这草中 一起开过。 “它的花总在风口。端着个小碗 在夜里捡满碎蹄。” 2.◎回家 从车上下来,安静极了 这里的阳光只像阳光,风只像风 这里的路 只用来慢慢走 水牛也只是 吃草的水牛。不看你 也不看 玉米不及腰深,西瓜藤才开小花。 3.◎我也将在冬日赤裸于风中落下 昨晚梦见 自己又开始写诗了 而且写得很好 就像刚路过的树啊 叶啊 已经懂得了 该孤独的孤独,该放下的 放下 太阳给我多少 我就还多少。就像这树啊叶啊 如果一年绿到头 是很自私的 4.◎小小小的性幻想 如果你剥开一只橘子 青色的。 里面有个被折叠好的女人 你要放她出来吗 小小的女人。你以为你醉了 又怀疑,她是否是酸的 是否。发育完全。 5.◎盲女与叶 她把它放在水里。杯中。墙角 石头边甚至 一根枯萎的藤上。她看到 她的小孩 在花园里捡起,更多明亮的事物。看到父亲 取下蓑衣和斗笠,雨就停了 她的手指白皙修长,摸着树叶时 就像摸着自己的,一扇窗户。 6.◎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 桂花路口下车。再穿过马路 及一排银杏,就到了 走在前面的 有少女,环卫工,和几个提着凉面 的洗车小哥。 其实每天遇见的,并不一样 但又好像一样。他们经过玻璃橱窗时 偷偷捋头发 或者扯衣角的样子,总让我着迷。 7.◎挑着一担花的女人 在大街上找公交站牌,她正好 从我身边走过。栀子香 若有若无 我跟上去。箩筐里还有百合,玫瑰,白桔梗…… “十块钱三束。”她抬头看我 眼神温柔。 我有些不好意思。是真的好看呢 一朵花,挑着更多细细的花 在低头走路。 8.◎病床上有漫长的一生 楼上传来声音。天花板 像是透明的 有时,年轻的母亲,正拿着木勺 哄孩子张开小嘴。有时 是一个 比他更孤独的人,站在椅子上 把一些信件 放回高处。但更多时候,楼上是一片 幽深的峡谷 草木潮湿,布谷鸟也是 他病中的身体。 9.◎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缺 1. 每年清明。都要上山 什么都不做,不说。他只想在 父亲的 寂静里,避一会雨。 想起头几年,山里的新坟多,人也很多 他烧纸时,妻子和女儿 认真看着。旁边的野杏树,偶尔落下 花瓣,他磕头 也跟着磕头。 那时候,雾气还没这么重 悲伤的事,看起来也很幸福。 2. 一个人走在林子里 听到鸟叫 就想起第一次,给父亲擦洗身子时 那种空荡,让人战栗的 空荡。以前女儿 总跑在前面,时不时停下来叫他 爸爸,爸爸。那时候 他没听到过 鸟叫。野杏树还在开花,他最后蹲下来 像一只昆虫 坟草茂盛,他羡慕父亲。 10.◎死讯 蒋乌说师傅的妻子出车祸死了 那么好端端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 这要如何安慰 我说不出话,只看着死去的女人 隔着丈夫。丧妻的男人隔着蒋乌 蒋乌隔着我 我离悲伤太远了。可是一想到生死 只隔着,这落叶般的说与听 我就抓紧了蒋乌的手 趣味采访 窗户 :雪先说说恋爱史?很多人因为初恋开始写诗你呢? 夕染 :小学时暗恋一棵转学来的小白杨,初中时他写信说喜欢我我就不喜欢他了。高中我偷偷给一个男孩整理课桌,三天就被他发现了,他约我去爬山,他一看我我就不好意思。这些真正诗意的时光啊,和诗一点关系都没有。 仲诗文 :夕染,理想中的男人是啥样子,如果理想和现实冲突,你选哪种? 夕染 :理想中的男人当然是要帅得方圆百里寸草不生还无所不能。而现实呢,首先他必须是个有眼光的人,有眼光才会看上我,看上我的人都不会差~~ 吴晓 :愿意找一个男诗人结婚吗? 夕染 :愿意啊,我也愿意找个女诗人结婚,哈哈~ 窗户 :你未来会要几个小孩? 夕染:如果别人可以替我生孩子,当然越多越好,就像生一地萝卜,好过冬呀。只可惜……我其实一个都不想生,我怕玩坏他们。 仲诗文 :夕染看起来文静乖巧,是不是内心狂野的人? 夕染 :还好,整体比较文静乖巧,偶尔也会趁花好月圆时放出体内的小野兽,让它到处溜溜…… 窗户 :雪认为诗歌是什么?写诗与现实的生活是否有矛盾,有影响?比如交朋友的取向上 夕染 :诗歌是石头上的草,夜里的星星,树枝上的雪。也是奔跑的小孩,牵手的情侣……写诗就是生活呀,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写什么样的诗。最后一个问题我邪恶地想成了性取向,我男女通吃,哈哈~ 窗户 :雪记得第一个诗吗?当时为什么写?喜欢的诗人有哪些?受谁影响最深? 夕染 :不记得了。春风十里不如你啊,喜欢的诗人里一定有窗户。我觉得自己没有受谁影响深,写得还是比较任性的。 这样 :你这么灵气你知道吗?你认为灵气对写诗是帮助还是一种取巧的伤害? 夕染 :本来不知道,你们说多了我简直觉得自己就是女娲后代啊。灵气当然是一种帮助,就像给花千骨加了特效。 这样 :你喜欢看奥特曼还是千与千寻?如果拿一个电影脚本和你的诗打比方,你觉得哪部电影适合你的诗? 夕染 :这两部片子我都没看啊。也许这二十几年我都在演那个小怪兽,没机会走出来。 这样 :你为什么很多诗写得小巧,因为你没有长大的缘故吗? 夕染 :我是平胸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布料。诗小也是一样的道理嘛,总有什么东西被节省下来。如果我真没长大就好了,没长大本身就是一首诗。 这样 :在你诗中读到你这个年龄段少有的忧伤,你是个忧伤的人吗? 夕染 :忧伤是一种病,得治。如果你读出了忧伤,说明你才是那个忧伤的人。我有药,你要吗?十块钱一斤。 这样 :婆婆纳,草让你联想到像刚开始恋爱。太惊艳了,这个跨度你是怎么想到的?你为什么把恋爱比喻成草一样卑微?你的恋爱观是哪样的? 夕染 :万事万物皆可互换嘛。其实我没有把恋爱比喻成草一样卑微,而是把草比喻成恋爱一样美好……我没有恋爱观,只有恋爱。 这样 :发现你平时讲话奇句迭出,你的诗也险象环生又在控制之中,是不是说明你天生就是一个写诗的料?你就是传说中的那种天才诗人吗? 夕染 :不是。我只是想让自己看起来像颗欢乐豆罢了,可以用来斗地主。天才诗人哪里有呢,我妈妈没给我设定这样的程序。 窗户 :一首诗是怎么开始的,把你能想到的都说说。 夕染 :通常脑袋瓜灵光一闪。然后把灵感记下来。待时机成熟了,就写了。还有些时候被生活中某些场景触动,会有意识的作为素材。 窗户 :最喜欢哪种状态写作? 夕染 :别人说写诗也是在生孩子,生孩子当然是顺产的状态好。不管生出来的是小仙女还是小妖怪,至少生的过程是相对轻松愉悦的呀。 窗户 :平时喜欢阅读哪些书?爱看哪些电影?写诗喜欢在什么时间,哪种状态下? 夕染 :特别喜欢看那种纯朴真诚又有灵性的文字,比如之前读过的刘亮程和李娟的散文。电影啊,最近看的捉妖记挺喜欢的,萌萌哒。写诗只要内心安静就好,没有时间概念。 窗户 :好吧,国外的诗人喜欢谁?中国的诗人喜欢谁,无论是当代的还是古代的,例举一两个,为什么 夕染 :就不能让我隐藏一下我读书少?好尴尬…… 窗户 :你借以谋生的职业是什么?你觉得这个职业与你的写作者身份有一种怎么样的联系? 夕染 :我马上要换工作了~没啥联系,就是马马虎虎地过着。 窗户 :假设存在一个理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单纯做个诗人就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不需要为生计所累,你是否愿意什么别的身份和职业也没有,而只做一名诗人?为什么? 夕染 :当然愿意啊,身份和职业都是虚无的东西,能好好生活就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幸福。 窗户 谈谈你所认为的写作的使命 夕染 :这个问题太严肃了……我的内心只是一阵来去自如的风,吹落几片树叶就很美好了。 窗户 :写作过程中是否产生过身份认同危机?即,对于自己诗人角色的自我怀疑,或对写作本身的怀疑? 夕染 :没有。原谅我放浪不羁的爱自由,我太贪玩了,我还没好好思考过这些问题啊。 窗户 :最后一个是:你想成为伟大的诗人吗?必须老实毫无隐瞒回答 夕染 :不想 窗户 :要回答为什么? 夕染 :我从未把自己当过诗人,只是偶尔写诗而已。做一个人已经够艰难了,做一个诗人就更难了,做一个伟大的诗人,就更是难得不得了……我宁愿去长留山修仙。 群内诗人总评
群内逐首讨论 >>手指触及页面,下滑可查看更多内容 特邀专场评论 有巫如雪夜打窗 ——夕染诗歌试读 文/张远伦 在我的印象里,夕染擅长写小诗,每一首都像她自己,是在夜晚发着光的精灵,带着巫魅气息,灵巧,跳跃,通透,迷人。这次她呈现给诗同仁十首短诗,是从她近三年的数十首好作品中选出来的,当然不能全面多维度展示她的创作,但也可管窥她的诗艺,读到她的特点。 一、场景合成上的流畅性与控制力 首先我想谈夕染诗歌的场景合成。这些场景娓娓道来,流畅婉转,没有丝毫刻意编造的痕迹,这很难得。在每一个小场景的叙述和描摹中,诗人都以自身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为核心,显得不发力而力尽在,不着墨而意在场,小小年纪,语言功力很是老道,基本功可谓非常扎实。她的场景与意绪交融的写法,既可以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理论来评价,也可以用美国意象派大师的诗话来佐证,这让我先是疑惑,继而恍悟,这不就是年轻诗人在没有受到众多美学谱系影响之下自然生发的原创力么?她一出道,就通过自身的敏锐感受,站在了中国传统和西方手法的结合点上,这很不容易,很可喜。如《回家》的下车漫步场景、《婆婆纳》的开花场景、《我也将在冬日赤裸于风中落下》的梦树场景、《小小小的性幻想》的剥橘子场景、《盲女与叶》的抚摸树叶场景、《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的照橱窗场景、《跳着一担花的女人》的卖花场景、《病床上有漫长的一生》的病人放信件场景、《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缺》的祭奠场景、《死讯》的与男友说话的场景,可谓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是诗歌的支撑点,是诗意发生的借力点,诗的艺术魅力往往通过这些场景,跳跃至情思的高度和深度。 需要说到的是,夕染诗歌的场景合成,并非全部来源于客观现实。这些场景往往在诗人漫不经心而又节俭的叙述中,进入意识层面,利用心理节点,实现场景的转场和变异,从而进入诗性空间。以《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为例,可以读到诗人在营造了环卫工人们每天复制的场景后,突然最后转入小哥们照橱窗让“我”着迷的场景,由客观入主观,由现实入心理,过渡自然,转承之间有妙意,从而获得来自于人性深处的微妙诗性。以《跳着一担花的女人》为例,诗人在描述了卖花场景之后,转入卖花女挑着花赶路的场景,用“一朵花挑着更多细细的花,在低头走路”这样的句子,呈现了一个来自于诗人隐喻视角和心理镜头的场景,写出带有美丽表象的小小悲悯。 夕染诗歌的场景合成,基本上是“可视现场+可感现场+虚拟现场”的模式,在较为短促和逼仄的空间里释放出诗的迷人灵性。虽然结构和意味是较为复杂的,但是“小”的特质突出。这种小,在于空间上的窄小,在于叙述语言的短小,在于以小见大,以小见复杂。其实这是一个好诗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功——对语言的控制力。诗人在看似稀薄的意识流动中准确传达内心,用更多的潜藏意绪来为我们节约词语和纸张,也可以说是诗人用更少的诗句,激发读者更大的想象力,而不是什么都说出,什么都说满,是让诗歌替诗人说话,而不是诗人替诗歌说话。这样,诗歌就显得更有意味,也能体现诗人在心理和技术上的控制力。 二、意象联构与变焦 在这里又要谈到事实诗意和意象诗意的共存之道了。在夕染几乎所有的诗歌中,都有一个客观事实的进入渠道,都带着浓厚的生活中的事实诗意,让读者能够真切呼吸到诗人生活中气息,感受到诗人是在用活出来的方式演绎一首诗歌。但是,这不是全部,几乎所有夕染的诗歌,都不可避免地使用了一锤定音的意象,甚至是更多的复合意象,还甚至是意识之象和层递之象,从而进入深度意象。这种将事实诗意和意象诗意巧妙融合水乳交融的写法,非常值得称道。在诗歌的美学中,总有人非此即彼,非A即B,用近乎偏执的审美来看待事物,使诗歌陷入人为美学孤立的境地。其实,看似不同的美学观念也是可以交融的,就像有人是A型血,有人是B型血,但有人是AB型血。 其实这也不奇怪,夕染的事实诗意和意象诗意交织的写法,与她在诗歌场景合成中采用“可视现场+可感现场+虚拟现场”的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可视现场+可感现场往往需要事实诗意来支撑,而虚拟现场往往需要意象诗意来支撑。以《盲女与叶》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她把它放在水里。杯中。墙角/石头边甚至/一根枯萎的藤上。她看到/她的小孩/在花园里捡起,更多明亮的事物。看到父亲/取下蓑衣和斗笠,雨就停了”这前半部分,就叙述了盲女把树叶放在水中,父亲在雨停时放下蓑衣斗笠这样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同时始终用一片树叶的意象,浸润其中,中间进入盲女的心理现场,用树叶的小孩在花园里捡起更多明亮的事物,这一虚拟意象来扩大诗意空间。这还不够,诗人在后半部分使用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意象:窗户。“她的手指白皙修长,摸着树叶时/就像摸着自己的,一扇窗户。”这一个建立的事实之上的想象,妙趣十足,很有张力。盲女抚摸树叶,像是抚摸着自己的窗户,这种盲女对视觉、对光亮、对正常世界的深沉追求,用此意象尽得之。 夕染诗歌中的这种意象,往往不是孤立使用,而是由此及彼,带有联构性。在影、光、声、动态、情态的使用中,总是有意想不到的跳脱和变焦,将意象有机地置于另一个空间,以此更纵深地关照诗歌中的人的情怀、意绪和领悟。用近乎摄影镜头的变焦手法,把意象拍摄到另一视野,而又不失联系和交融。有时候,诗人甚至调动了意识之象,来解决诗歌中事实诗意偏于单薄的问题。以《小小小的性幻想》为例,诗人面对剥橘子这一场景,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起一首有意思的诗歌的,怎么办?答案是运用深度意象。诗人在这里使用了意象的层递手法,剥开橘子,里面躺着折叠好的女人,这是一个少女的形象,显得保守、单纯、青涩和对外部的渴望,诗人在此递进一层,将橘子里的小女人经由一人之手释放出来,迷醉而又紧张,因为她害怕自己还没有发育完全,像橘子那样还没有成熟,便进入成人的世界。这首诗的诗意生成,剥橘子是其次,只是一个引子,对自己的身体、爱情那神秘而又紧张的期待,才是主要的。 夕染诗歌中的艺术手法,还有一点非常值得称道的,那就是类口语叙事。以口语为腔调,加之小有描摹性的类口语,结合起来,自然,不做作,能够删繁就简地抵达诗意场,让那些不言而喻的叙事和抒情远离。这种“去蔽”之诗,将那些过度的语言迷雾、过多的琐碎铺排、过于矫情的现实表演秀统统抛弃,这样,夕染诗歌的“小”,就小得有道理,有意思了。 自己的虾米 文/野渡 在接到远伦兄的邀约之前,只听说过夕染的名字,知道是个年轻的90后女诗人,但并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对于90后诗人的作品,我向来有些心存年龄上的偏见而少有主动去阅读,一是因为多数90后诗人确实在写作中存着明显的青春期症候,有激情而无技术,有棱角而无宿思,他们的诗中几乎没有隔夜的淀粉,写得快被忘记得更快;二是媒介对于90后施加了太多的概念炒作,过多的非诗因素让90后写作以群体的方式提前揭盖已经成为一锅夹生饭。 在当下诗歌中,我们最大的恶习很可能是不停把有意义有意思的东西玩坏,更快的信息传输速度给予我们的不是交流便利而是提供了一拥而上跟风写作的投机盛宴,热衷于分食别人的鲨鱼而不是去努力发现自己的虾米。而传统的抱团取暖惯性也催使着我们在写作中挤身于“集体主义”的一员,结义者生,独行侠亡,我们都或被迫或主动在诗歌中寻找着一个概念归属地。 读完远伦兄转发的夕染十首诗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在诗歌时尚之外写作的非常规90后,她的诗中,排除了当下写作中最常见的时尚因素,没有激情四溢的身体性,也不是主流的叙事体,不是日记本上的琐碎也不是唯美矫腻的格格体。诗意清晰明确,不夸张抒情也不刻意隐忍,多发于日常感触,但又不局限在日常的狭小中,也没有用宏大体量(在写作对象和文本尺度两个方面上都非大体量)去压迫读者的欲望,这是一个邻家女孩式的写作者,写作素材都在我们的常规视野中,加工素材的手艺也近于传统,在她的诗中鲜见变形、悖思、假谬、盘诘等现代写作工艺,而多是在同质和共鸣上提取诗意,多用白描和比喻,笔下的现代生活折射出的是古典的慢之镜像,虽然慢生活这个概念也早已经进入当下的快餐盘中被速食,但夕染在诗中体现出的是心境之慢而不是瓜分概念,这在一群狼吞虎咽的食客中是少见的品质。甚至在文本体现上,她的表达结构也近于古典式的诗歌表达状态,不停的变幻取景框,忽前忽后,左右不定的飘移于不同写作对象,正是古典诗学结构的最大甜点。当然,做为一个当下的写作者,一谓向古典诗歌美学和古典价值观逃逸也是很大的问题,去陈腐破窠臼应该是写作者内心时存的戒律,师古而不复古,从古典中攫取出久恒的那部分价值作用之于当下,对古典重新校核,加以后来者的审思,才能重新擦亮古构而不是仅仅贩卖古董。 夕染无疑是一个具有很大天赋的写作者,从90后的年龄到不足三年的诗龄都在向我们提供证据,在《婆婆纳》这样的精制情歌构造中,我们可以发现她的写作控制力,在《我也将在冬日赤裸于风中落中》中,我们可以读出她的思考,在“给父亲擦洗身子时/那种空荡,让人战栗的/空荡”(----《死去人的人什么也不缺》)这样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她的敏锐,在她的诗中,有生活的美好和热爱直现(《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挑着一担花的女人》),也有对苦难的忧伤(《病床上有漫长的一生》),在时定的概念之外写作,在流行的时气之外的写作,在自己的小渔村里写作,才更可能把自己的本心与诗神沟通,获得诗歌中诚实而可靠的力量。当然,她的写作中同样还存在着表达单一,思质浅近等状态,但对于一个年轻的诗人,一个守着本色写作的女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她在未来的时间里能交付出更大的惊喜。 诗 同 仁 微信︱zkshige 同仁出品,必属精品 本期编辑:仲诗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