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同仁作品研讨会第一期|夕染:在一朵花上等火车

 海的千个面孔 2022-04-14

   诗同仁微信群研讨会正式开锣,第一期诗人为群内年纪最小的成员夕染(群昵称:大雪),我们从她的作品中选出了十首,于2015年9月5日晚在群内进行了热烈讨论,并邀请了诗歌评论家野渡和诗人张远伦进行了专评。同时,几位诗人对夕染进行了有关诗歌和人生的访谈,以全面立体展示一个年轻诗人的成长和个人风格。此后,同仁群将继续不断推出其他诗人的研讨会,下期预告:张二棍,敬请关注。

群 主:仲诗文

本期主持:窗 户

诗歌主评:张远伦

Part1

个人简介

在一朵花上等火车

图片

夕染,本名康雪。1990年冬天生于湖南新化,现暂居长沙,偶尔写诗。

夕染博客:

http://blog.sina.com.cn/kx1122

夕染自述如果我一直写下去,我一定会努力让自己的诗歌衬得上你们的赞美和鼓励。如果我有一天不写了,你们也要为我高兴,因为我一定是过得太幸福。

诗歌

1.◎婆婆纳

“这种草三月会开花。细细碎碎

像雨雾 像刚开始恋爱。”

她的眼睛。水深三尺

说什么映什么。好像去年就蹲在这草中

一起开过。

“它的花总在风口。端着个小碗

在夜里捡满碎蹄。”

2.◎回家

从车上下来,安静极了

这里的阳光只像阳光,风只像风

这里的路

只用来慢慢走

水牛也只是

吃草的水牛。不看你

也不看

玉米不及腰深,西瓜藤才开小花。

3.◎我也将在冬日赤裸于风中落下

昨晚梦见

自己又开始写诗了

而且写得很好

就像刚路过的树啊

叶啊

已经懂得了

该孤独的孤独,该放下的

放下

太阳给我多少

我就还多少。就像这树啊叶啊

如果一年绿到头

是很自私的

4.◎小小小的性幻想

如果你剥开一只橘子

青色的。

里面有个被折叠好的女人

你要放她出来吗

小小的女人。你以为你醉了

又怀疑,她是否是酸的

是否。发育完全。

5.◎盲女与叶

她把它放在水里。杯中。墙角

石头边甚至

一根枯萎的藤上。她看到

她的小孩

在花园里捡起,更多明亮的事物。看到父亲

取下蓑衣和斗笠,雨就停了

她的手指白皙修长,摸着树叶时

就像摸着自己的,一扇窗户。

6.◎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

桂花路口下车。再穿过马路

及一排银杏,就到了

走在前面的

有少女,环卫工,和几个提着凉面

的洗车小哥。

其实每天遇见的,并不一样

但又好像一样。他们经过玻璃橱窗时

偷偷捋头发

或者扯衣角的样子,总让我着迷。

7.◎挑着一担花的女人

在大街上找公交站牌,她正好

从我身边走过。栀子香

若有若无

我跟上去。箩筐里还有百合,玫瑰,白桔梗……

“十块钱三束。”她抬头看我

眼神温柔。

我有些不好意思。是真的好看呢

一朵花,挑着更多细细的花

在低头走路。

8.◎病床上有漫长的一生

楼上传来声音。天花板

像是透明的

有时,年轻的母亲,正拿着木勺

哄孩子张开小嘴。有时

是一个

比他更孤独的人,站在椅子上

把一些信件

放回高处。但更多时候,楼上是一片

幽深的峡谷

草木潮湿,布谷鸟也是

他病中的身体。

9.◎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缺

1.

每年清明。都要上山

什么都不做,不说。他只想在

父亲的

寂静里,避一会雨。

想起头几年,山里的新坟多,人也很多

他烧纸时,妻子和女儿

认真看着。旁边的野杏树,偶尔落下

花瓣,他磕头

也跟着磕头。

那时候,雾气还没这么重

悲伤的事,看起来也很幸福。

2.

一个人走在林子里

听到鸟叫

就想起第一次,给父亲擦洗身子时

那种空荡,让人战栗的

空荡。以前女儿

总跑在前面,时不时停下来叫他

爸爸,爸爸。那时候

他没听到过

鸟叫。野杏树还在开花,他最后蹲下来

像一只昆虫

坟草茂盛,他羡慕父亲。

10.◎死讯

蒋乌说师傅的妻子出车祸死了

那么好端端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

这要如何安慰

我说不出话,只看着死去的女人

隔着丈夫。丧妻的男人隔着蒋乌

蒋乌隔着我

我离悲伤太远了。可是一想到生死

只隔着,这落叶般的说与听

我就抓紧了蒋乌的手

Part2

趣味采访

>>访谈原则:请严肃地开玩笑。

窗户 :雪先说说恋爱史?很多人因为初恋开始写诗你呢?

夕染小学时暗恋一棵转学来的小白杨,初中时他写信说喜欢我我就不喜欢他了。高中我偷偷给一个男孩整理课桌,三天就被他发现了,他约我去爬山,他一看我我就不好意思。这些真正诗意的时光啊,和诗一点关系都没有。

仲诗文 :夕染,理想中的男人是啥样子,如果理想和现实冲突,你选哪种?

夕染理想中的男人当然是要帅得方圆百里寸草不生还无所不能。而现实呢,首先他必须是个有眼光的人,有眼光才会看上我,看上我的人都不会差~~

吴晓 :愿意找一个男诗人结婚吗?

夕染 愿意啊,我也愿意找个女诗人结婚,哈哈~

窗户 :你未来会要几个小孩?

夕染如果别人可以替我生孩子,当然越多越好,就像生一地萝卜,好过冬呀。只可惜……我其实一个都不想生,我怕玩坏他们。

仲诗文 :夕染看起来文静乖巧,是不是内心狂野的人?

夕染还好,整体比较文静乖巧,偶尔也会趁花好月圆时放出体内的小野兽,让它到处溜溜……

窗户 :雪认为诗歌是什么?写诗与现实的生活是否有矛盾,有影响?比如交朋友的取向上

夕染诗歌是石头上的草,夜里的星星,树枝上的雪。也是奔跑的小孩,牵手的情侣……写诗就是生活呀,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写什么样的诗。最后一个问题我邪恶地想成了性取向,我男女通吃,哈哈~

窗户 :雪记得第一个诗吗?当时为什么写?喜欢的诗人有哪些?受谁影响最深?

夕染不记得了。春风十里不如你啊,喜欢的诗人里一定有窗户。我觉得自己没有受谁影响深,写得还是比较任性的。

这样 :你这么灵气你知道吗?你认为灵气对写诗是帮助还是一种取巧的伤害?

夕染本来不知道,你们说多了我简直觉得自己就是女娲后代啊。灵气当然是一种帮助,就像给花千骨加了特效。

这样 :你喜欢看奥特曼还是千与千寻?如果拿一个电影脚本和你的诗打比方,你觉得哪部电影适合你的诗?

夕染这两部片子我都没看啊。也许这二十几年我都在演那个小怪兽,没机会走出来。

这样 :你为什么很多诗写得小巧,因为你没有长大的缘故吗?

夕染我是平胸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布料。诗小也是一样的道理嘛,总有什么东西被节省下来。如果我真没长大就好了,没长大本身就是一首诗。

这样 :在你诗中读到你这个年龄段少有的忧伤,你是个忧伤的人吗?

夕染忧伤是一种病,得治。如果你读出了忧伤,说明你才是那个忧伤的人。我有药,你要吗?十块钱一斤。

这样 :婆婆纳,草让你联想到像刚开始恋爱。太惊艳了,这个跨度你是怎么想到的?你为什么把恋爱比喻成草一样卑微?你的恋爱观是哪样的?

夕染万事万物皆可互换嘛。其实我没有把恋爱比喻成草一样卑微,而是把草比喻成恋爱一样美好……我没有恋爱观,只有恋爱。

这样 :发现你平时讲话奇句迭出,你的诗也险象环生又在控制之中,是不是说明你天生就是一个写诗的料?你就是传说中的那种天才诗人吗?

夕染不是。我只是想让自己看起来像颗欢乐豆罢了,可以用来斗地主。天才诗人哪里有呢,我妈妈没给我设定这样的程序。

窗户 :一首诗是怎么开始的,把你能想到的都说说。

夕染通常脑袋瓜灵光一闪。然后把灵感记下来。待时机成熟了,就写了。还有些时候被生活中某些场景触动,会有意识的作为素材。

窗户 :最喜欢哪种状态写作?

夕染别人说写诗也是在生孩子,生孩子当然是顺产的状态好。不管生出来的是小仙女还是小妖怪,至少生的过程是相对轻松愉悦的呀。

窗户 :平时喜欢阅读哪些书?爱看哪些电影?写诗喜欢在什么时间,哪种状态下?

夕染特别喜欢看那种纯朴真诚又有灵性的文字,比如之前读过的刘亮程和李娟的散文。电影啊,最近看的捉妖记挺喜欢的,萌萌哒。写诗只要内心安静就好,没有时间概念。

窗户 :好吧,国外的诗人喜欢谁?中国的诗人喜欢谁,无论是当代的还是古代的,例举一两个,为什么

夕染就不能让我隐藏一下我读书少?好尴尬……

窗户 :你借以谋生的职业是什么?你觉得这个职业与你的写作者身份有一种怎么样的联系?

夕染我马上要换工作了~没啥联系,就是马马虎虎地过着。

窗户 :假设存在一个理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单纯做个诗人就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不需要为生计所累,你是否愿意什么别的身份和职业也没有,而只做一名诗人?为什么?

夕染当然愿意啊,身份和职业都是虚无的东西,能好好生活就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幸福。

窗户 谈谈你所认为的写作的使命

夕染这个问题太严肃了……我的内心只是一阵来去自如的风,吹落几片树叶就很美好了。

窗户 :写作过程中是否产生过身份认同危机?即,对于自己诗人角色的自我怀疑,或对写作本身的怀疑?

夕染没有。原谅我放浪不羁的爱自由,我太贪玩了,我还没好好思考过这些问题啊。

窗户 :最后一个是:你想成为伟大的诗人吗?必须老实毫无隐瞒回答

夕染不想

窗户 :要回答为什么?

夕染我从未把自己当过诗人,只是偶尔写诗而已。做一个人已经够艰难了,做一个诗人就更难了,做一个伟大的诗人,就更是难得不得了……我宁愿去长留山修仙。

Part3

群内诗人总评

吴喂马(湖北青蛙):一梦千里,到达泰州。一觉深沉,无梦而醒,秋夜说夕染姑凉的人们已经睡去……我似乎很早就读她的诗,看她QQ空间那些俏皮话及无尽长的跟帖,在她没大学毕业时就夸她,在她毕业工作迷茫期时甚至想怂恿她到上海……这些都因为诗歌。诗本已以空灵精怪胜出,又以未写之作值得期待而让人景许。这样的小姑凉不多,诗性、人品清澈透亮得少有。我想说,也许夕染根本不用急于改变,写出人们眼中更厚重、更宽阔的诗,因为夕染还这么小,这样一个欢快有性情的小姑凉,不要那些改变。诗歌没那么重要,我们不要为诗歌而生。宁愿过得太幸福而忘记诗歌,宁愿过得太幸福无事可干而又写起诗歌。宁愿一个人的爱情已足够拥有一生。在柴米油盐中写诗,和在宴会欢歌后写诗,都可能是夕染。一生已足够夕染去写诗,只是她的有些诗我注定读不到,我表示遗憾。诗歌也许就是遗憾。祝福夕染小姑凉,在一朵花上等火车。

米绿意 :大雪的诗歌质朴充满人生况味,清新而不单薄,文字很干净自然不做作。

张二棍 :孤单的调皮,颓废的希望。不经意的惊喜,大雪擅长顾左右而言他,且有迅速进入诗歌,并快速有效的直奔主题的能力。有时,简单即无限,其实短诗更考验诗人

刘义 :反复读了大雪的诗,初看那种轻盈着实迷人,但读多了觉得审美疲劳,我期待大雪尝试多种写法。

窗户:死讯完整耐读。反过来说前面几个挖得不够。纵向与横向停留在感知上。但大雪用轻盈而着迷的笔触使诗散发着着迷的味道,比我写的好多了!一直看好夕染,加油。

程向阳 :大雪诗龄不长,文字却很干净,淸新,有香气自然溢出;通过“小我”展示“大我”。

李景云属 :自然而有有灵性。微的瑕疵,使玉的整体泛光。写出自己,即是世界,希望夕染能嫁个好男人,吃穿不愁,木事写写日记体的诗或者散文。

陈润生:夕染有迅速进入诗歌,并快速有效的直奔主题的能力,但是没有掌控全局的能力,没有能将普通的东西写到惊艳,这可能与年龄,与性别有关。将悲伤的事物轻描淡写,的确需要神游于诗外,过分专注反而生硬,记得古代有个姓王的老头写过“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贵在举重若轻,也贵在打擦边球,四两拔千斤需要功夫,希望她以后能更随意一些,将想表达的东西随意表达出来而不着痕迹。拭目以待。

量山 :大雪的诗干净,清浅,美好,气息迷人。词语开合有度,恰到好处地做到事物和我的转换,比如《挑着一担花的女人》的结句,”一朵花,/挑着更多细细的花在低头走路。"把女人比成花,老生常谈,快用烂了,大雪充满悲悯和心疼的手一抚摸,用“低头"一下子写出了普通卖花女的卑微。耐人寻味,让人过目不忘。

这样 :读夕染的诗,就像一抬头遇到一个精灵,在花众中笑,然后孤单的消失在森林。她灵光乍现的火花,小处入手的角度,惊险布局的句式,在90后诗人中保持了特有的单纯,直到现在很少看到她把诗写厚,这些自由恣肆的构思,小女孩天马行空式的幻想,打造了她自由的小花园,她仿佛是百花中的小精灵,孤独还是快乐,她丰富又智性的小小心思,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我想叫她为:“小小的精灵诗人”。

张小美 :小雪的诗都不长,短的五六行,短的居多,短诗不好写,但小雪总能够有效的控制词语,在跳跃间仿佛有无形的桥梁让事物之间产生联系,从而抵达诗。小雪的诗面貌清晰,不盲从,每一首都有它独特的精神内核,从单纯到美好,让每一朵雪都保持了它不同的形状与质感,我期待雪越下越大,直到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落下来,静静堆积,拥有她自己的厚重。

臧海英 : 在灵感的纷至沓来中细腻自然地层层推进,在散漫中不动声色地抵达,觉得大雪的语言质地极好,给人一种轻盈的淡淡的鲜活的很舒服的感觉。这么小就找到诗歌的正途,厉害!觉得她应该是个有点儿小调皮,又有点儿小忧郁的女孩儿,不浮躁,不张扬的个性我喜欢。至于单薄、简单等我觉的不是缺点,随着生命经历和思想深度,她会进入诗写的更高层面的。只是个时间问题。

梁书正 :看完了。大雪的诗安静,轻灵。语言清新,通透,美好,表达也准确。唯一觉得似乎缺乏一种厚重感。

羽微微 :雪的诗以前在网上读过,当时便暗叹清新可人,极有天赋。

江一苇 :诗非要厚重吗?轻盈也是美,小雪的诗即是这样,充满灵性,常有神来之笔。别刻意改变什么,灵性是你与生俱来的,自然而然写下来,你会发现会改变。千万别丢了灵性。

高梁 :我想看诗不要只站在自己的一方去看别人的诗。那样的话,就是用自己的观念去套别人。我想应该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她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大雪的诗本身就是轻声细语的,谈什么厚重呢,谈也是如何写到幽深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试图去补那块短板

陈克 :通透,质轻,梦幻,恍惚,灵动,有别开生面的淡入淡出。还有小天真。没有颓废。——大雪诗的总体印象。我对雪充满期待,深度广度,会随历世 ,增强。

仲诗文 :大雪的诗,属于放大性的写作,多空间,多维度,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每月诗看似紧扣主题又似乎没有扣紧主题,但读完后,觉得她似乎把什么都说了。这类诗跟及物写作不同,及物类是落到实处的,指向明确,及物类注重词语出险,讲诗后面的内容。放大性写作是避开诗核进行的,意义更加多重。大雪这种放大性诗歌写作,跟意象繁复,词语词转换挪腾造迷宫类的知识分子写作又不同的,她的语言是干净朴素的,是通透而简单的,能够让人轻松进去,轻松出来。

衣米妮子 :很早就读过夕染的诗歌,这个灵动的女孩子写诗也透着灵气。读她的诗歌你首先会觉得新鲜,像春天雨后的早晨,所有的草木都散发清新的味道。她的诗简洁、清透、又带着光泽。似乎她表达的诗意是浑然天成的,美好又自然 。她呈现的诗境不仅空旷又富有画面感,给人宽阔的遐想空间。她的写作格调明亮、纯净、蓬勃、意象丰富、鲜活,她的诗歌像痒痒挠,越读越痒,越读越入心。夕染作为90后,她的诗歌已足够鲜亮发光,更可贵的是她可以不动声色地抒情并打动我。我想说她的天赋也是浑然天成的。这些是我对她诗歌的总体印象。期待她以后的写作更多关照生命的深度!在火车上,胡乱写了一些话。祝福夕染。

小西 :雪儿的诗歌,干净节制,安静画面感很强。没有刻意的营造,简单自然是我最喜欢的,祝福小姑凉。

吴素贞 :夕染的诗,第一次读惊讶极了。还90后。她的诗是灵气十足,天赋极高。语言及句子节制清新,像春风拂过。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四两拨千斤,暗处使力。有与人群的小紧张,有进入生命痛感的小体悟,更有被事物宠坏的小仼性。属于不需要努力就好的类型。有些诗歌其实可以更深入些,疼痛感更强些。

江湖海 :夕染的诗,是我喜欢的诗。日常,干净,有不动声色的诗意。毫无匠心,大含妖气。

五里 :大雪的诗,看一二个很惊艳,看四五个很好,看六七个不错,再多看几个就有点疲了。瞎说。就当没说。还有就是比我的写得好。

白沙 :夕染的才情没说的,看好你,找到持续爆发力

阿樱 :能让人惊讶的都是好诗。大雪的诗意是很独特的,她总有一些发现。我特别喜欢4的迷人气息和后面几个忍隐中的腾挪!

黍不语 :大雪的诗有旁人难及的清新灵动,时有奇思妙语,让人不得不感叹真有天赋一说。她擅长于点滴狡黠处就那么微微一点,就抓住你,像雪落在手心,看似什么都没有了但沁凉还真实可感。她的轻并没有流病,甚至有与她这个年龄不相称的通透和决然。初读我是感觉惊艳的。但是,但是,读她的诗,也许大概估计,两三年了吧,似乎一直变化不大。我承认我和刘义一样,有了些审美疲劳。(不知道我了解的是否准确,因为没有通读大雪的全部作品。)两三年,我也许有期待,也许应该有期待。我是说,是否应该永远保持这种轻。我有点疑惑。雪是轻盈的,当它覆盖万事万物的时候,雪也是厚重的。仅就我自己而言,我期待雪有更多方位更多维度的挥洒与覆盖。

小葱 :大雪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进步。她正从灵巧型向厚重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不能满足所有人。诗到最后,拼的也就是个性。写好自己就行,不要强迫转型,到年龄了,有阅历了,水到渠成。我希望你一辈子都不要懂什么生命厚度深度,一如现在最好,是个单纯小菇凉。

夏午 :我很喜欢大雪菇凉的诗和人。先说诗,清透灵动,张力十足,寥寥几句就打开了诗的空间。私以为,就算这个90后的菇凉不写厚重的,把四两拨千金玩儿好,那也是极好的。卡尔维诺在讲“轻逸”时,曾引用保尔·瓦莱里的话说:“应该轻的像鸟,而不是像羽毛。”我觉得雪菇凉的问题(假如是个问题),是轻得还不够彻底,还没有让语言一下子飞起来的感觉。具体一点,本组诗最爱4和9。4的青涩感和9的痛感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是那种恣肆的挥霍灵气的写法,不像个年轻的菇凉;而是冷静、克制地一点点往前运气(包括灵气),是一个懂得把握火候的炼金师,一个诗人。再说人,这个敢于自嘲的菇凉不做作,不矫情,辣么好玩有趣的一个人若执意写诗,又有天赋和灵气……乖乖,不得了。赞美的时候,请允许我小心脏里无法控制的羡慕嫉妒爱。

缪佩轩 :刚读完大雪的十首诗作。她的诗平静,清晰,空灵,不做作,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诗意,语言新颖生动,是我喜欢的那种。后两首已开始涉及生存与死亡的主题,诗人的创作潜力不可低估。

还叫悟空 :补充一下赞美。用“钟灵毓秀”这个词评价夕染的诗好像并不准确,但稍稍拓展一下这个词意思,好像又很恰当。通读数遍,其 “钟”“ 毓”之能力、“灵”“ 秀”之气质,不能不让人赞叹!

张建新 :读夕染的诗,让我想到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小块属于自己的风景,有人种花种草,有人养鱼养虾,还有人挥之以刀斧,更有甚者以其为垃圾场,如此,风景自然各异。
夕染心中的这块风景有自足的小而美,经营自己的这块风景,并与其合体,以其入诗,夕染完全顺从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很自然,很清澈,而清澈在诗里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感人的力量。
就诗歌本身而言,夕染擅于营造画面感,呈现出有形的无形的场景,并让它们自己说话,诗人自己则退位,不表达观点态度,这是夕染较为成熟的方式,呈现出较好的效果。我也是赞成这种方式的,世界那么大,万物如谜,谁都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夕染诗的另一个特点是把沉重的事故意轻描淡写,却往往能产生反向效果,有点“化骨绵掌”的意思,这也很难得。语言方面,夕染把控得节制而干净,没有多余的废话,为读者留下足够的情感辐射空间,如最后两首《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缺》、《死讯》让我心弦就为之一颤。
第一次集中读夕染的诗,收获多多,让我有意外的喜悦,借此也想提醒一下夕染,诗所写的内容与大小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要区分你写出的东西是否有意义。

宋雨 :夕染的诗,没有暧昧不清的东西,这是我欣赏的地方。读诗,我始终从一首诗的语言开始进入,我始终认为语言是打开诗歌内核的一个缺口;我没有发现一个嘴里含着杏仁的家伙能把话说清楚,能写好诗。而“把话说明白”是诗写中最难的,经常看到“诗的难度”的提法,“诗的厚度”“诗的经纬度”好像还有“诗的重量”“疼了没有”等等,我也没法弄明白,诗歌要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的,我觉得一堵土打墙符合此规范。一个活生生的人要写活生生的诗歌,这样还不够吗?接近了内心真实的状态,能够让读者“信任”,读者可以真实地获得感受和信息的时候就足够好啦,能够和读者做到恰好的互通,就更好啦。夕染诗歌除了明晰,还有来自内心的坚定部分,而这份坚定只能依赖内心的可靠,一个人和自己的内在达成和谐状态,他所要表达自然会有明朗化效果。那些朦胧的,模糊的,游离的,紧张的,依赖词语完成的诗歌,一定是作者没有触摸到自己的心,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呼吸,没有察觉自己的语调。“诗作为明白”是对一个诗人最高的赞美。
基调好了,什么都好办了。写吧,夕染。

张予 :夕染的诗基本上都短而小,这里的小是指轻盈,基本上呈现了一个年轻女孩子在这一阶段应有的特质。写作本身就是生活的另一种重复,这也是写作的意义所在。这样的生活化写作,体现在她身上又有一种区别于他人的方式,那就是她的内化性和自觉性。内化性是指她外物在她内心中的影像,换言之就是她看这世界有她自己的独特视觉,并用轻质的语言准确地把它表达出来,读来略有自我言说的倾向。自觉性则指的是她本身所具备的灵性,这种灵性没有被当下同龄写作所影响(感染),非盲目性,非主流性,非批判性,是自主随性的写作。她的诗读来,会有一个小小的空间,这是诗人自身气质所营造的阅读空间,虽小但不局促,内在的布局清晰明了,感情支撑到位,思维明晰而活跃。相信诗人在以后的写作会更自然,更有所开拓,掏出自己的心,诗则成。

严彬 :有很多人写诗,只有极少数以诗人相称。很多写诗的人与称得上诗人的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候简直是古今之别。幸好,有了网络,又有了微信——古代的诗人也会眼红,多少人写几十年诗也出不了县城,1960年代的西方诗人不知道阿赫玛托娃还活在世上。今天我们却能在同一个晚上,著名的诗人与毫无名气的诗人一起,讨论一个本名叫做康雪、网名叫大雪的90后女诗人的诗,这件事本身就很奇妙了。
康雪在她写给我的自我介绍里说,她大学开始写诗,诗多放在博客,很少发表。我觉得,对一个有天分的诗人而言,这并不是坏事。本想和她多说说我的经历,想起自己一来仍然籍籍无名,二来诗也算不上太好,不值得参考,也就没有多说。
读了她的十首诗,整体感觉,她是一个拥有很好的感受力、懂得如何用诗歌语言表达的人。她的诗,好些是简单而透亮的,如她所写,“她的眼睛。水深三尺/说什么映什么”。她懂得用诗——而不是别的语言形式——来作文学表达。诗的美学和人活着的智性在她的诗里同时出现:“太阳给我多少/我就还多少。就像这树啊叶啊/如果一年绿到头/是很自私的”。多好的诗句!
很多人习惯性会去比较,“谁像谁”,“谁是谁的第二”,“谁在写几年会成为谁”……诸如此类。你可知道,站在某些诗面前,你的所谓经验、年龄等等,是毫无用处的。上帝眷顾某人,就将那最好的一首诗或几句诗,赐予给她了。
康雪的诗,我想,更为可贵的是,她的诗里没有那种常见的女性诗人温婉、貌似美好的样子,没有常见的男诗人那种直上直下的、粗粝甚至于粗糙的习气,她更没有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成熟的诗”的样子。我想,她就是在写她自己所经验、所想到的一切。她并不缺乏沉重、隐忍和老成,在她的《死讯》中,已经说出来这些。
有的诗人一生只因几十首诗,而作为杰出的诗人度过一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并不急于建议别人、以及要求自己,非要在适合的诗歌道路上做出改变。

Part5

群内逐首讨论

>>手指触及页面,下滑可查看更多内容

1.◎婆婆纳

“这种草三月会开花。细细碎碎

像雨雾 像刚开始恋爱。”

她的眼睛。水深三尺

说什么映什么。好像去年就蹲在这草中

一起开过。

“它的花总在风口。端着个小碗

在夜里捡满碎蹄。”

张玉明 21:04

第一首最后一句不好。太刻意。

量山 21:06

第一首没从婆婆丁里走出来,浅不怕,怕没意味。这个便如此。

窗户 21:07

@张玉明 嗯同感!最后一句似乎为了结朿而匆匆用漂亮的一行来结束,反而使第二节这样表述更漂亮了

量山 21:07

写得再形象再水灵再惊艳也不够。

江一苇 21:08

一直不知婆婆纳是种什么东西,看了这首诗我知道这种植物很忧伤

张小美 21:11

婆婆纳是婆婆丁吧?我记起来了,细细碎碎的小花,像梦又像雾,更像初次的爱,怎么有一种“酸酸甜甜就是我……”的感脚呢?我愿意满怀萌动的去读它,去体味那种细小单纯的,开在风口上的爱。

张玉明 21:12

“蹄”这个字太重。

2.◎回家

从车上下来,安静极了

这里的阳光只像阳光,风只像风

这里的路

只用来慢慢走

水牛也只是

吃草的水牛。不看你

也不看

玉米不及腰深,西瓜藤才开小花。

张小美21:17

《回家》也不错,语言干净。感觉安逸。所有的事物只是它本身。一种反朴与回归。

高梁 21:17

这首诗,觉得安静极了没有用

量山 21:20

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回家的感觉。并且这种感觉通过那些常见的事物来呈现,简单而美好。但这首诗没新的发现。这种感觉別人亦表达过。

窗户 21:22

大雪,第二个,仅仅呈现还不够。这个少了你独有的东西

江一苇 21:22

回家单薄了

3.◎我也将在冬日赤裸于风中落下

昨晚梦见

自己又开始写诗了

而且写得很好

就像刚路过的树啊

叶啊

已经懂得了

该孤独的孤独,该放下的

放下

太阳给我多少

我就还多少。就像这树啊叶啊

如果一年绿到头

是很自私的

窗户 21:24

事物之间没有更紧的内在联系趋向平行缺少紧张感!第三个也不够

张小美 21:25

我喜欢第三,这首诗读来心有戚戚焉。很喜欢的一首。每个人都有她各自的季节与位置。小雪年纪小,对生活的感悟却很深。看似天真的语气,写的是人生况味。

江一苇 21:26

和第二个一样,整体过于平顺

量山 21:26

3很差劲,语言没有大雪的特质,反而有了流俗。

高梁 21:26

太阳给我多少
我就还多少

这样的句子差劲吗?我觉得不差,尤其是结尾那样的句子,一般人想都想不到

五里 21:27

第三个一般

张小美 21:27

不差,很好

仲诗文 21:27

这首大雪有内容呢,结合题目来读

陈克 21:27

3,我觉得不太好,有痕迹,有点装老成,没有水到渠成。

刘义 21:27

内核显得虚,没有效的支撑

陌上花 21:27

第三个,很“造”

刘义 21:27

不喜欢3

仲诗文 21:28

我觉得3好啊

量山 21:28

这个诗我不喜欢,我也不认高梁说的是金句

刘义 21:28

很多地方显得空泛

高梁 21:28

前面的铺垫是很普通

仲诗文 21:29

核对大雪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空间,所指

高梁 21:29

但没有前面的铺垫,也出不来后面的句子

张小美 21:29

嗯,无匠心

窗户21:30

第二、三个平了。大雪独有着迷天然的东西少了。我反正这样读的[呲牙]

量山 21:31

本来我想说最后一句惊艳,但一句惊艳也只是散落的一片叶子

4.◎小小小的性幻想

如果你剥开一只橘子

青色的。

里面有个被折叠好的女人

你要放她出来吗

小小的女人。你以为你醉了

又怀疑,她是否是酸的

是否。发育完全。

一江 21:31

我喜欢4。把一瓣一瓣的橘子想象成一个折叠的女孩,青涩,拘谨。散发着清香。有奇思。

江一苇 21:32

很喜欢这个,很新奇,惊艳

仲诗文 21:32

切入角度很好。这就是大家平常说的陌生化吗?

窗户 21:32

四,小精灵,喜欢

李文武 21:32

第四首构思奇巧,生机勃勃

量山 21:32

4极好,天簌之作

张小美 21:32

这首《性幻想》确实是小小小小……的性幻想。她是身体初次的觉醒与探询。让人想深究

李文武 21:32

喜欢第四个,前三个差了点

素贞 21:33

喜欢这个

陈克 21:33

4,顶顶好,过目难忘。

陌上花 21:33

4,好!

刘义 21:34

4、一般般

量山 21:35

让我想起一幅油画,一个少女在树下做白日梦,书从指尖脱落,这首大美,但从小处写。

李文武 21:35

第四个可以了,少女情怀,已经不错

衣米妮子 21:36

喜欢这首 整个的意象被慢慢剥开 隐秘 含蓄 又恰到好处

陈克 21:36

4,我想起一个桔子的童谣,美与恍惚。

5.◎盲女与叶

她把它放在水里。杯中。墙角

石头边甚至

一根枯萎的藤上。她看到

她的小孩

在花园里捡起,更多明亮的事物。看到父亲

取下蓑衣和斗笠,雨就停了

她的手指白皙修长,摸着树叶时

就像摸着自己的,一扇窗户。

张小美21:36

叶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在这首诗里。它贯穿了黑暗与光明。

仲诗文 21:37

叶是希望。

量山 21:39

5不喜欢,觉得拗,生硬,远沒4有青涩之美。当然题材和内容都不同。赋予肓女和叶的象征也有失效之感,但大雪的5是一种尝试,应该鼓励。

窗户 21:41

5画面感很强

张小美21:41

盲女与叶,这二者之间铁的联系还不够

陈克 21:41

画面感?幻境。

仲诗文 21:42

这首我不知道大雪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更多是在写自己样子,写给自己希望

陈克 21:43

盲女的身体性语言,不太准确。

量山 21:43

5事物与事物的暗合,词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经不起推敲

6.◎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

桂花路口下车。再穿过马路

及一排银杏,就到了

走在前面的

有少女,环卫工,和几个提着凉面

的洗车小哥。

其实每天遇见的,并不一样

但又好像一样。他们经过玻璃橱窗时

偷偷捋头发

或者扯衣角的样子,总让我着迷。

五里 21:45

六的细节很好

陈克 21:45

6,还好,自然,随意,点到生活微观处的小美好。

张玉明 21:46

这首有人生况味,难得!

山水 21:46

6适当可凝练一些

仲诗文 21:47

你们要结合题目来读

陈克 21:48

“他们经过玻璃橱窗时/偷偷捋头发/或者扯衣角的样子,总让我着迷。这样的句子,多好,多仔细。一闪念就消失了。抓住了,很棒。

张小美21:48

有意思,意思不大。我有点对一定要结合题目来读的诗抗拒

量山 21:49

和蓝蓝那首建材西路相比,这首差很多,虽然所写不同,大雪能三两下写出普通人的情怀

仲诗文 21:49

第6首,是大雪对普通事物点赞

仲诗文 21:50

只是点了一下,没有深入。只是稍稍把我们带进去,自己走了。

7.◎挑着一担花的女人

在大街上找公交站牌,她正好

从我身边走过。栀子香

若有若无

我跟上去。箩筐里还有百合,玫瑰,白桔梗……

“十块钱三束。”她抬头看我

眼神温柔。

我有些不好意思。是真的好看呢

一朵花,挑着更多细细的花

在低头走路。

五里 21:51

最后一句点亮了

陈克 21:52

7不如6,抓取点不自然,有小矫饰。

刘义 21:52

最后两行好

仲诗文 21:52

第7,写得多少美好啊

白沙 21:52

我也喜欢结尾两行

江一苇 21:53

最后一句救了全诗,神来之笔

这样 21:53

她这个年龄,写出这些看似轻松实际上很伤脑筋的诗,屡有奇句出现,其实很不容易

量山 21:53

7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在总评中评了一下,好诗就是这么自然生成的,一点也不刻意,且整体性强,又有好句子

陌上花 21:55

最喜欢7

8.◎病床上有漫长的一生

楼上传来声音。天花板

像是透明的

有时,年轻的母亲,正拿着木勺

哄孩子张开小嘴。有时

是一个

比他更孤独的人,站在椅子上

把一些信件

放回高处。但更多时候,楼上是一片

幽深的峡谷

草木潮湿,布谷鸟也是

他病中的身体。

五里 21:53

这个刻意,好像没有用上力

张小美 21:54

这首不够清晰

五里 21:54

好像没用上力

量山 21:55

这首不喜欢,太用力又用不上力的感觉,结句也不行

白沙 21:56

8是越往后越好

江一苇 21:56

8过,不好

仲诗文 21:56

大雪每首诗题目都很漂亮

陈克 21:56

8好,我喜欢。半真半假。我喜欢半真半假的诗,要有很好的平衡力。

9.◎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缺

1.

每年清明。都要上山

什么都不做,不说。他只想在

父亲的

寂静里,避一会雨。

想起头几年,山里的新坟多,人也很多

他烧纸时,妻子和女儿

认真看着。旁边的野杏树,偶尔落下

花瓣,他磕头

也跟着磕头。

那时候,雾气还没这么重

悲伤的事,看起来也很幸福。

2.

一个人走在林子里

听到鸟叫

就想起第一次,给父亲擦洗身子时

那种空荡,让人战栗的

空荡。以前女儿

总跑在前面,时不时停下来叫他

爸爸,爸爸。那时候

他没听到过

鸟叫。野杏树还在开花,他最后蹲下来

像一只昆虫

坟草茂盛,他羡慕父亲。

幽幽雪 21:46

最喜欢9,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缺

五里 21:57

1比2好。题目比诗好

Snow 21:57

9喜欢的,当时也投票了。可代评论么

陈克 21:57

9好。长叹。悲悯,悠长,入心。

张玉明 21:58

9堪称大雪的代表性

江一苇 21:58

9指向人的内心。

刘义 21:58

9是这组中最好的

白沙 21:58

是真的 标题每首都能起作用

仲诗文 21:59

题目成了你每首诗中的核心

量山 21:59

9很震憾,场景的转换也好

阿樱 21:59

我最喜欢9,当时简直不敢相信是大雪这种小菇凉写的

张小美22:00

反对抽去题目就不能读的诗

刘义 22:01

9有思考了,轻和重很调和

仲诗文 22:01

小美,你的意思我懂,但大雪的每首诗的题目是个核心与秘密所在

鸟鼠山人江一苇 22:01

这个可以有,题目也是诗的一部分

白沙 22:01

抽去了乡愁 她那首真是无效的诗歌 但有标题就不同了

仲诗文 22:03

第九首,探讨人生怀,写得开脱而深情。

10.◎死讯

蒋乌说师傅的妻子出车祸死了

那么好端端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

这要如何安慰

我说不出话,只看着死去的女人

隔着丈夫。丧妻的男人隔着蒋乌

蒋乌隔着我

我离悲伤太远了。可是一想到生死

只隔着,这落叶般的说与听

我就抓紧了蒋乌的手

白沙 22:03

那几个隔着 ,用得真好

张小美 22:03

10好

刘义 22:03

十好

窗户 22:03

最喜这个

五里 22:03

倒数第二句转得很好

陌上花 22:04

10好

量山 22:04

去掉几个子,这个最打动我

张小美 22:04

最后一节,深化了,达到目的。赞。

陈克 22:05

10好。有深切感知,语言抓得准,转换非常棒。又自然。

量山 22:06

说与听,去掉我觉得好,拉开了距离,并且有更多内涵

小葱 22:06

10接地气,比9好,9有些编得辛苦

张小美 22:07

落叶般的说与听,不能去啊

仲诗文 22:07

9更好,10只是具本指向

白沙 22:08

9构思好,语言不好

张玉明 22:09

9最好!

大雪 22:38

感言:我本万分惶恐,但被你们夸嗨了。但我内心又是平静的,我深知自己几两重。总之大家的话我会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如果我不放弃写诗,我不会让你们太失望,如果我有一天不写诗,你们也要为我高兴,因为我肯定是过得太幸福。

Part6

特邀专场评论

有巫如雪夜打窗

——夕染诗歌试读

文/张远伦

在我的印象里,夕染擅长写小诗,每一首都像她自己,是在夜晚发着光的精灵,带着巫魅气息,灵巧,跳跃,通透,迷人。这次她呈现给诗同仁十首短诗,是从她近三年的数十首好作品中选出来的,当然不能全面多维度展示她的创作,但也可管窥她的诗艺,读到她的特点。

一、场景合成上的流畅性与控制力

首先我想谈夕染诗歌的场景合成。这些场景娓娓道来,流畅婉转,没有丝毫刻意编造的痕迹,这很难得。在每一个小场景的叙述和描摹中,诗人都以自身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为核心,显得不发力而力尽在,不着墨而意在场,小小年纪,语言功力很是老道,基本功可谓非常扎实。她的场景与意绪交融的写法,既可以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理论来评价,也可以用美国意象派大师的诗话来佐证,这让我先是疑惑,继而恍悟,这不就是年轻诗人在没有受到众多美学谱系影响之下自然生发的原创力么?她一出道,就通过自身的敏锐感受,站在了中国传统和西方手法的结合点上,这很不容易,很可喜。如《回家》的下车漫步场景、《婆婆纳》的开花场景、《我也将在冬日赤裸于风中落下》的梦树场景、《小小小的性幻想》的剥橘子场景、《盲女与叶》的抚摸树叶场景、《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的照橱窗场景、《跳着一担花的女人》的卖花场景、《病床上有漫长的一生》的病人放信件场景、《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缺》的祭奠场景、《死讯》的与男友说话的场景,可谓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是诗歌的支撑点,是诗意发生的借力点,诗的艺术魅力往往通过这些场景,跳跃至情思的高度和深度。

需要说到的是,夕染诗歌的场景合成,并非全部来源于客观现实。这些场景往往在诗人漫不经心而又节俭的叙述中,进入意识层面,利用心理节点,实现场景的转场和变异,从而进入诗性空间。以《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为例,可以读到诗人在营造了环卫工人们每天复制的场景后,突然最后转入小哥们照橱窗让“我”着迷的场景,由客观入主观,由现实入心理,过渡自然,转承之间有妙意,从而获得来自于人性深处的微妙诗性。以《跳着一担花的女人》为例,诗人在描述了卖花场景之后,转入卖花女挑着花赶路的场景,用“一朵花挑着更多细细的花,在低头走路”这样的句子,呈现了一个来自于诗人隐喻视角和心理镜头的场景,写出带有美丽表象的小小悲悯。

夕染诗歌的场景合成,基本上是“可视现场+可感现场+虚拟现场”的模式,在较为短促和逼仄的空间里释放出诗的迷人灵性。虽然结构和意味是较为复杂的,但是“小”的特质突出。这种小,在于空间上的窄小,在于叙述语言的短小,在于以小见大,以小见复杂。其实这是一个好诗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功——对语言的控制力。诗人在看似稀薄的意识流动中准确传达内心,用更多的潜藏意绪来为我们节约词语和纸张,也可以说是诗人用更少的诗句,激发读者更大的想象力,而不是什么都说出,什么都说满,是让诗歌替诗人说话,而不是诗人替诗歌说话。这样,诗歌就显得更有意味,也能体现诗人在心理和技术上的控制力。

二、意象联构与变焦

在这里又要谈到事实诗意和意象诗意的共存之道了。在夕染几乎所有的诗歌中,都有一个客观事实的进入渠道,都带着浓厚的生活中的事实诗意,让读者能够真切呼吸到诗人生活中气息,感受到诗人是在用活出来的方式演绎一首诗歌。但是,这不是全部,几乎所有夕染的诗歌,都不可避免地使用了一锤定音的意象,甚至是更多的复合意象,还甚至是意识之象和层递之象,从而进入深度意象。这种将事实诗意和意象诗意巧妙融合水乳交融的写法,非常值得称道。在诗歌的美学中,总有人非此即彼,非A即B,用近乎偏执的审美来看待事物,使诗歌陷入人为美学孤立的境地。其实,看似不同的美学观念也是可以交融的,就像有人是A型血,有人是B型血,但有人是AB型血。

其实这也不奇怪,夕染的事实诗意和意象诗意交织的写法,与她在诗歌场景合成中采用“可视现场+可感现场+虚拟现场”的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可视现场+可感现场往往需要事实诗意来支撑,而虚拟现场往往需要意象诗意来支撑。以《盲女与叶》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她把它放在水里。杯中。墙角/石头边甚至/一根枯萎的藤上。她看到/她的小孩/在花园里捡起,更多明亮的事物。看到父亲/取下蓑衣和斗笠,雨就停了”这前半部分,就叙述了盲女把树叶放在水中,父亲在雨停时放下蓑衣斗笠这样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同时始终用一片树叶的意象,浸润其中,中间进入盲女的心理现场,用树叶的小孩在花园里捡起更多明亮的事物,这一虚拟意象来扩大诗意空间。这还不够,诗人在后半部分使用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意象:窗户。“她的手指白皙修长,摸着树叶时/就像摸着自己的,一扇窗户。”这一个建立的事实之上的想象,妙趣十足,很有张力。盲女抚摸树叶,像是抚摸着自己的窗户,这种盲女对视觉、对光亮、对正常世界的深沉追求,用此意象尽得之。

夕染诗歌中的这种意象,往往不是孤立使用,而是由此及彼,带有联构性。在影、光、声、动态、情态的使用中,总是有意想不到的跳脱和变焦,将意象有机地置于另一个空间,以此更纵深地关照诗歌中的人的情怀、意绪和领悟。用近乎摄影镜头的变焦手法,把意象拍摄到另一视野,而又不失联系和交融。有时候,诗人甚至调动了意识之象,来解决诗歌中事实诗意偏于单薄的问题。以《小小小的性幻想》为例,诗人面对剥橘子这一场景,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起一首有意思的诗歌的,怎么办?答案是运用深度意象。诗人在这里使用了意象的层递手法,剥开橘子,里面躺着折叠好的女人,这是一个少女的形象,显得保守、单纯、青涩和对外部的渴望,诗人在此递进一层,将橘子里的小女人经由一人之手释放出来,迷醉而又紧张,因为她害怕自己还没有发育完全,像橘子那样还没有成熟,便进入成人的世界。这首诗的诗意生成,剥橘子是其次,只是一个引子,对自己的身体、爱情那神秘而又紧张的期待,才是主要的。

夕染诗歌中的艺术手法,还有一点非常值得称道的,那就是类口语叙事。以口语为腔调,加之小有描摹性的类口语,结合起来,自然,不做作,能够删繁就简地抵达诗意场,让那些不言而喻的叙事和抒情远离。这种“去蔽”之诗,将那些过度的语言迷雾、过多的琐碎铺排、过于矫情的现实表演秀统统抛弃,这样,夕染诗歌的“小”,就小得有道理,有意思了。

自己的虾米

文/野渡

在接到远伦兄的邀约之前,只听说过夕染的名字,知道是个年轻的90后女诗人,但并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对于90后诗人的作品,我向来有些心存年龄上的偏见而少有主动去阅读,一是因为多数90后诗人确实在写作中存着明显的青春期症候,有激情而无技术,有棱角而无宿思,他们的诗中几乎没有隔夜的淀粉,写得快被忘记得更快;二是媒介对于90后施加了太多的概念炒作,过多的非诗因素让90后写作以群体的方式提前揭盖已经成为一锅夹生饭。

在当下诗歌中,我们最大的恶习很可能是不停把有意义有意思的东西玩坏,更快的信息传输速度给予我们的不是交流便利而是提供了一拥而上跟风写作的投机盛宴,热衷于分食别人的鲨鱼而不是去努力发现自己的虾米。而传统的抱团取暖惯性也催使着我们在写作中挤身于“集体主义”的一员,结义者生,独行侠亡,我们都或被迫或主动在诗歌中寻找着一个概念归属地。

读完远伦兄转发的夕染十首诗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在诗歌时尚之外写作的非常规90后,她的诗中,排除了当下写作中最常见的时尚因素,没有激情四溢的身体性,也不是主流的叙事体,不是日记本上的琐碎也不是唯美矫腻的格格体。诗意清晰明确,不夸张抒情也不刻意隐忍,多发于日常感触,但又不局限在日常的狭小中,也没有用宏大体量(在写作对象和文本尺度两个方面上都非大体量)去压迫读者的欲望,这是一个邻家女孩式的写作者,写作素材都在我们的常规视野中,加工素材的手艺也近于传统,在她的诗中鲜见变形、悖思、假谬、盘诘等现代写作工艺,而多是在同质和共鸣上提取诗意,多用白描和比喻,笔下的现代生活折射出的是古典的慢之镜像,虽然慢生活这个概念也早已经进入当下的快餐盘中被速食,但夕染在诗中体现出的是心境之慢而不是瓜分概念,这在一群狼吞虎咽的食客中是少见的品质。甚至在文本体现上,她的表达结构也近于古典式的诗歌表达状态,不停的变幻取景框,忽前忽后,左右不定的飘移于不同写作对象,正是古典诗学结构的最大甜点。当然,做为一个当下的写作者,一谓向古典诗歌美学和古典价值观逃逸也是很大的问题,去陈腐破窠臼应该是写作者内心时存的戒律,师古而不复古,从古典中攫取出久恒的那部分价值作用之于当下,对古典重新校核,加以后来者的审思,才能重新擦亮古构而不是仅仅贩卖古董。

夕染无疑是一个具有很大天赋的写作者,从90后的年龄到不足三年的诗龄都在向我们提供证据,在《婆婆纳》这样的精制情歌构造中,我们可以发现她的写作控制力,在《我也将在冬日赤裸于风中落中》中,我们可以读出她的思考,在“给父亲擦洗身子时/那种空荡,让人战栗的/空荡”(----《死去人的人什么也不缺》)这样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她的敏锐,在她的诗中,有生活的美好和热爱直现(《他们对自己满怀诚意》、《挑着一担花的女人》),也有对苦难的忧伤(《病床上有漫长的一生》),在时定的概念之外写作,在流行的时气之外的写作,在自己的小渔村里写作,才更可能把自己的本心与诗神沟通,获得诗歌中诚实而可靠的力量。当然,她的写作中同样还存在着表达单一,思质浅近等状态,但对于一个年轻的诗人,一个守着本色写作的女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她在未来的时间里能交付出更大的惊喜。

END


诗 同 仁

微信︱zkshige

同仁出品,必属精品

本期编辑:仲诗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