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创作的点滴体会】(二)

 江山携手 2016-05-11
一、激情是诗文的灵魂: 
     写诗和写文章一样,必需有激情。凡人都有七情(喜、怒、哀、愁、悲、恐、惊)。在情绪达到极至时必需宣泄、抒发。或大哭,或大笑,或大怒,或大叫。这种情绪流诸笔端,就是有灵魂文学作品。 

孟子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当一个人心意发生困顿,思想陷于阻塞时,才能迸发。感情表现在脸上,愿望表现在语言里,人们才能理解。 

    所以,只有在你不吐不快,若痴若狂时,写出的东西才能充满激情,才能打动人心。“为赋新词强说愁”,只能是无病呻吟,是苍白、空洞的。激情就是灵感,灵感来得快,消失也快。当产生灵感时,迅速捕捉,立即动笔。


二、感情所至,信笔由之: 
    我常说,好的诗文是“喷”出来的;流出来的,而不是“挤”出来的。当你的感情在喷射或流动时,你就任其纵横,不要顾及文法。文法是理性的东西,在感情喷射、流动时,不要用理智去克制,一旦加入理性思维,就大大削弱了感情色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痛定之后的喷射。舒婷的《致橡树》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则是感情的自然流动,似涓涓流淌的小溪。 


三、要沉淀: 
    诗文写完后,不要急于发表(时效性强的除外)。把它存起来,待情绪稳定后,再修改、润色。俗话说:“文不厌改”。修改的是结构,段落;润色的是文字。怎样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思想就怎样改。只能加强,不会削弱你的思想感情。 


四、写诗,要选择“意象”,构成“意境”。 
    《参看“结束语”(之一)》根据你的情绪,捕捉以往积存的景物(我称之为心造之物象),构成一个心造的环境(意境)。通过这种景物来感染读者,让读者体会你的心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来烘托断肠人的处境和心情。用“小桥、流水、人家”加以对照,在凄冷的大背景下来一点暖色加以反衬,更增添了流落天涯断肠人的凄苦。可见此景是作者心造的。同样,在毛泽东笔下的寒秋:“万山红遍,曾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样是心造的,即使是实景,也是有选择的。 

 
五、散文和诗虽然都具有形象性,诗的语言更凝练。 
    清代学者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他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酒是米饭的升华,诗是文的升华。其语言具有跳跃性,不必象散文一句扣一句交待那么清,而是靠内在情感,读者自己去连缀。因而诗的语言往往打破了语法规律,如果按语法规律去理解诗,反而读不懂。例如,著名诗人赵丽华有一首“名作”:“我认为/我做的/馅饼/是/天下/最好吃的。”按语法分析主、谓、宾、定、壮五味俱全,你看像诗吗?我写一首你看看:“哗哗 / 啪喳 / 哎呦 / 妈呀 /”你今天读不懂,经过实践,你会佩服我在诗的语言上是多么见功底(不要笑)。哗哗,下雨了。啪喳,我摔倒了。哎呦,摔疼了。妈呀!《史记.屈原列传》有云:“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摔疼了自然要喊妈(肃静,不要笑)。我的诗成功地运用了象声词。清脆悦耳,如闻其声。 


 六、诗无定法:
    特别是自由体诗,限制不多,你可捕捉瞬间感受,也可讲述一个故事。美国诗人庞德 
    有一首名诗——《在一个地铁车站》,全诗只有两句:“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诗人写的是瞬间感受。诗中只有两个意象,人群中的脸和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并置在一起,这完全是在匆忙的行走的人群中,获得的瞬间意象。写出了诗人一瞬间的视觉印象,一瞬间的内心感受。卞之琳的《断章》,是从他的一首长诗中节选下来的。

    写诗要尽量合乎韵律。给人一种整饬美和“建筑美”。当然也可不押韵,只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就好。这就是它的自由所在。 


七、要多读: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读名人的诗,找些参考资料,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尽量靠近诗人,了解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再看他是如何表述的。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如果你不了解作者即将结束自己的生命,你就不会理解他为什么“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的忏悔和哀鸣,以及痛苦的挣扎。

    要大胆写,空间是学习的园地,有感受就写出来,熟能生巧。我希望在这块园地里出更多诗人。 
 
西风瘦马/文 铃歌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