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坤卦读后感

 m175 2022-04-14

       《易经》之中唯一的一个纯阳卦就是乾卦,而唯一的一个纯阴卦就是坤卦了。如果我们把乾卦的深刻内涵理解为领导(龙)的学问,那么坤卦无疑告诉我们的就是作为一个下属(马)的行为准则。几乎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飞龙在天,很少有父母愿意培养孩子去当一匹脚踏实地的马。实际上很多人有误解:龙就是马,马就是龙;首先得努力成为一匹有能力的千里马,才有可能,或者说有资格跃龙门,由马变为龙!——《易经》的智慧。

      《易经》六十四卦每个卦都由六个爻组成,每一卦最底下那个爻叫初爻,往上依次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最后一爻叫末爻。初到末依次代表时间,《易经》最重视的就是“天时”—— 时间。任何事情,时间一变,整个形势情况就变了,所以中国人都讲“随时”,就是随时要改变。初、二、三、四、五、末,说的是六爻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说法,下、二、三、四、五、上,是表述六爻的位。位比空间更厉害,位包括你的身份,包括你的地位,包括不同的场合,也包括环境的变化。每个人要弄明白自己所处的位,守住自己的本分! ——《易经》的智慧。

      《易经》中每一个卦的六个爻,可以说是代表了人生或事物的六个阶段,从第一爻往上,应该是一步比一步高,一步比一步难。人生百态,世事难料,每一个事物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分析研究,审时度势,做出合理的、符合自然规律的判断,然后决策选择你自己人生未来的方向。

 

坤卦用六:“利,永,贞”—— 顺利,长久,坚贞。全力配合、忠于领导。

初六:“履霜,坚冰至”—— 工作仔细、注重细节,擅作预判,领导好助手。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向上,坚定,度量大,不沾染劣习,不得意忘形。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内敛,尽心竭力,不求功,有始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口风紧,谨慎妥当,不招灾祸,不追求美誉。

六五:“黄裳元吉”—— 功高不震主,懂得顺从,和顺吉祥。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物极必反,坤龙野战乾龙,你死我活。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既可以代表宇宙中的六十四种情境,也可以代表人生中的六十四种状况。这六十四种状况虽然完全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每一个卦象都是六个爻,也就是每一种状况都可以分成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的发展规律是有共同之处的,那么这些共同之处都是什么呢?——《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有一个通例,叫做:“初难知,上易知;二多誉,五多功;三多凶,四多惧。”

     “初难知,上易知”,就是说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在开始起步的时候,是很难看清楚的,但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就很容易看明白了;“二多誉,五多功”,是说在第二个阶段将会得到很多赞誉,在第五个阶段会获得很多功劳。“三多凶”,是说第三爻到了下卦的顶点,这时是非常危险的,很多人到下卦的第三爻,就再也上不去了。即使到了第四爻,进入了上卦,往往内心也是充满了恐惧,所以说“四多惧”。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历史,但凡功高震主的名将功臣,多数不得善终。乾与坤,天与地,说不尽君主与功臣良将之间的恩恩怨怨,罗列盘点一下历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名将的坤卦人生际遇,不胜唏嘘:

1. 西汉韩信

       韩信平民出身,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拜将之后,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大破楚霸王项羽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但是韩信结局悲惨,被灭三族,从坤卦来看:他根本没有守住六三,六四的位与本分,最终无法安享六五境界,心中确实有反意,却犹疑不定没有反实,招人忌恨,几乎所有人都怀疑他要谋反,最后“龙战于野”的结局似乎也是必然的!区别只不过不是直接死于高祖,而是死于吕后和萧何之手。韩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虽然能忍胯下之辱,但却不是真正豁达之士,极度贪图名利,恃功邀宠。不紧急救援荥阳刘邦被项羽围困之急,反而借机上书讨要分封代理齐王;失约刘邦,未能如期南下夹击项羽,致使刘邦大败;为了洗清自己没有谋反嫌疑,逼迫好友,项羽的逃亡将领钟离昧自杀,不是德行高尚的君子,结果适得其反,被贬为淮阴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与同事关系不睦,高祖刘邦非常畏惧他的军事才能。军事天才的成功不能掩盖其为人处事的失败。

2. 西汉卫青

        卫青骑奴出身,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匈奴伊稚斜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从坤卦来看:卫青完美地践行了六二,六三,六四的爻辞,自然到达六五“黄裳元吉”的境界。对汉武帝忠贞不二,谨慎言行,平易近人,不患无威,从不养士,不居功自傲,深得汉武帝的信任与器重;对外辱强敌;对同仁则谦和仁让,出将入相,气度宽广,不追究刺杀自己的李广之子李敢,体现出他仁善退让的个性(李敢后来被霍去病射杀与卫青无关)。卫青在世的时候,无人敢构陷卫家和太子,可惜病死太早。!中国历史上极少数从奴隶到将军,还得以善终的名将,坤卦人生的典范!

3. 三国司马懿

       司马懿出身东汉将军世家,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被逼无奈效力曹操,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忌讳他有“狼顾之相”,提醒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但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回护于他,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曹丕四十岁驾崩,临终时,曹丕对太子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令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真、曹休为辅政大臣。司马懿继续辅佐魏明帝,击败东吴诸葛瑾,擒斩孟达,成为蜀汉诸葛孔明的劲敌,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迫退蜀军,取得了统一三国最终的胜利。魏明帝卒,托孤辅佐少主太子齐王,受大将军曹爽排挤,假装病重诛灭曹爽,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凌心生不满,与侄子令狐愚谋立楚王曹彪。司马懿把楚王曹彪也杀了。并且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魏帝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司马懿七十三岁去世,其时司马家族已经把持魏国朝政,至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曹操一语成谶。从坤卦来看:司马懿生逢乱世,辅佐曹魏四代,位极人臣,那么多年披荆斩棘,血雨腥风,忍人之不能忍,表面上完美践行六三,六四之内敛低调,尽忠效命的准则,安然度过劫数,到达六五境界。魏国开国厉害君主太短命,司马懿实在是厉害并且长命,虽然不是他自己,他的子孙最后竟然成功突破上六“龙战于野”的宿命,兵不血刃篡魏归晋,扭坤为乾。算是一个异数特例!

4. 大唐李靖,李勣

       唐卫国公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传颂其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止,可谓得实矣!李靖是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奇才,文武双全,高瞻远瞩,宽宏大度,不贪财宝,远近悦服,洞察事件,善于见微而知著。唐高祖李渊山西太原起兵之前,李靖当时在他帐下,任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东)丞,敏锐地察觉了李渊的这一动机,于是李靖把自己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密告,因道路阻塞被困在长安。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俘获了李靖,本欲杀之,后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南平萧铣、安抚岭南,平定辅公佑,北灭强大不可一世的东突厥,擒获颉利可汗,一雪前耻(高祖起兵乞求突厥,太宗渭水城下之盟),远征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赫赫战功!老了还目光如炬,准确预见侯君集要谋反。太宗怜惜他衰老,没有准许他出征高丽,失败后归来咨询李靖,素以出奇制胜的李靖认为太宗未能听从李道宗奇袭平壤的计谋,李世民听后怅然若失。从坤卦来看:李靖在青少年时曾锐意进取,虽在战场上勇猛善战,叱咤风云,但却性情沉厚,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完美地践行了六二,六三,六四的爻辞,自然到达六五“黄裳元吉”的境界。李靖一生虽然战功赫赫,但活得并不轻松,得罪高祖李渊于前,屡次险遭杀身之祸。后未参与玄武门事变,高人一等的军事才能招人嫉妒,又不是秦王府心腹之将,因而屡遭谗言诬陷,太宗英明查实昭雪,李靖“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但最终还是得以善终,陪葬在昭陵!

       唐英国公李勣出身富豪,隋末天下大乱,投身瓦岗寨,追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李世民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君主的信任和重用,被倚之为长城。从坤卦来看:李勣为人重情重义,感德推功,实是君子纯臣,他所得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大功成就,常推功于别人,完美地践行了六二,六三,六四的爻辞,自然到达六五“黄裳元吉”的境界。性格特立独行,不拉帮结派,君子之风不招人忌恨,以军功才能立于朝廷,也未参与玄武门事变,非李世民秦王府嫡系爱将。太宗卧病临终嘱咐高宗李治:“你对李勣没有什么恩惠,我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你观察他,如果他有一丝怨恨,就立即杀了他。如果他毫无怨言立即上任,我死后,你应当授给他仆射的官职,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李勣果然连家也不回,上马赴任。高宗即位后,册拜他为尚书左仆射,后李勣又建功灭高丽,共获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与李靖并称大唐开国贤将,得以善终,陪葬在昭陵。

5. 大唐郭子仪,李光弼

       唐汾阳王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从坤卦来看:郭子仪雅量高致,深谙君臣之道,事君忠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完美地践行了六二,六三,六四的爻辞,自然到达六五“黄裳元吉”的境界。其实中唐时代君主不明,宦官当道,郭子仪屡次被谗言诬陷,罢免军权,但与同时代大多将领不同的是,他对君主“晏然效忠,有死无二”,仍然朝命夕至,完全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人品豁达,不挟憾以报仇雠,尽管宦官程元振、鱼朝恩对他谮毁百端,甚至掘了他的祖坟,唐代宗惴惴不安问起此事,郭子仪边哭边说:“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士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尽然能够感化鱼朝恩小人!中唐平叛诸将只有郭子仪一人得以善终,郭子仪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亲临安福门送葬,并违反礼制,将他的坟墓加高一丈。郭子仪的军功在同时代甚至都不是最卓著的,但却倍受后人敬仰,史称“五福全老人”:“长寿”、“富贵”、 “康宁”、 “好德”、 “善终”。后世即使是文人都仰慕于他,清蒲松龄年少进士及第,志向就是“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似郭汾阳”。坤卦人生又一典范!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被加宰相,位至三公,封为临淮王,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名气没有郭子仪大,而战功当在其上,推为中兴第一。从坤卦来看:李光弼自幼为人忠勇严肃、深沉而刚毅,治军极严。虽然出色地践行了六二,六三,六四的爻辞,但却不能安享六五“黄裳元吉”的境界。和郭子仪一样,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劳盖世,但是却遭到宦官鱼朝恩、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性格决定命运,唐代宗出逃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急忙诏李光弼奔赴陕州行在,但李光弼看到朝中宦官专权,害怕遭到鱼朝恩等陷害,拖延未去。吐蕃被关内副元帅、中书令郭子仪打败,代宗返回长安,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李光弼再借故诏书未至推辞,率军回到徐州收租赋。唐代宗再诏李光弼入朝,李光弼害怕宦官鱼朝恩、程元振加害,不敢去长安见驾。后李光弼在徐州郁郁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6. 南宋岳飞

       岳飞出身普通农家,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岳飞岳武穆文武全才,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奇才!奈何宋廷采取“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向金涎脸乞和,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金完颜兀术回到开封,又整军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宋金议和,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南宋由是自毁长城,以“莫须有”之罪诛杀岳飞,岳云,张宪。千古奇冤!从坤卦来看:岳飞为人忠义,事母至孝,律己宽人,忠于宋朝但不是忠于宋高宗赵构个人,一心直捣黄龙,迎还二圣。虽然践行了六二,六三,六四的爻辞,但却和君主的方向南辕北辙,成为高宗的阻碍,自然不能到达六五“黄裳元吉”的境界,三十九岁就被杀害,假如换一个君主,或可建立更多不世功勋!不胜唏嘘,悲情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