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随笔:祖先

 书虫小记 2022-04-14

知乎上的历史科普作品,算是个网红。主要是从五万年前智人人种的非洲起源,一路简述到四大帝国并存时期——罗马、安息、贵霜、汉的古代世界史。

当然,论述的方式依然是传统的时间顺序,东西方并行论述。可别以为我们这种人的历史很久远,其实,仅仅在五万年前还有大约五六种不同的人类,所谓的不同,就是非一个种属,交配了无法产生后代。

比如我们熟悉的北京人、蓝田人、山顶洞人,这些实际上都不是我们的祖先,而是与我们的祖先并存过的其他人种。我们的祖先,目前认同度较广的说法,还是发源自非洲区域。这个结果,是进行基因组源分析,尤其是线粒体的起源分析,追溯出来的,我们现代人的线粒体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10-15万年前的一位非洲母亲,她被称为“线粒体夏娃”。

真正的夏娃,至少一定不是现在人所想象的白种人的样子

其实,如果这样溯源,可以想见之前我们在世界史中读到过的,三千年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里有过一部叙述前四十万年世界历史的书籍,那么所谓地球的文明,还真可能不止我们现代智人这一种。

第一批行动起来的智人种,占据先发优势的D种人,沿着东海岸走到印度,一直走向了东南亚,澳大利亚,成为现在的澳大利亚人种。他们出走非洲的时候,我们F种人,黄种人和白种人的祖先,还在非洲抢果子爬树玩呢。D种人可以说占据了先发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却没有延续下来。

我们F种人分成两批,一批沿着海岸线,一直到了印度、新疆区域,深入到现在中国的腹地,一批则北上通过新月地带进入到了寒冷的欧洲腹地。一批人越来越黄,一批人越来越白。这种肤色的变迁,被地理气候、食物类型所塑造,我们成了蒙古人种,另外一批则成了欧罗巴人种。

所谓波浪理论是相对于同源论的,同源论在语言学上倾向于认为不同的语言可能源自同一个古老母语,波浪理论则认为不同语言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但是在多年的交互过程中,相互影响,不断趋同,造成了不同语言拥有同源的假象。从理论源头上来看,同源论更像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波浪理论则更像是上帝学说。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帝创世论,并非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如果不单纯从神学角度来看,上帝创世论的关键,是指出了不同种群,不同文明,有着不同的起源,并非来自同一个体系。也就是说,异质性其实是人类社会的本质。进化论反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族群甚至是物种之间相互的影响。

也有学者认为人类起源于尼安德特人种,当然,这都是有考古学和DNA检测支持的结论,与当前我们国内那些受特殊指示以纯文学手法论证全人类都起源于中国的人的研究不是一回事

古埃及王朝已经鼎盛的时候,中国的帝王们还坐在茅草屋里,指挥下属们拿棍子去打架。波斯已经普遍使用铁器时,中国还在使用青铜。从早期历史来看,包括埃及在内,各个文明在早期的建筑都是木质结构为主,但却只有中国一直沿用到近现代。

其他文明都受到灿烂辉煌的埃及文明的影响,很早就把石质建筑艺术当成了主流,比如后期的希腊、罗马等,显然是因为石头比木头更持久,同时也显示出西方文明在技术上的先进。

所以也就有了为啥西方文明遗迹保存得比中国要好——材质已经决定了。当然,也有学者指出,希腊罗马的建筑中也使用了大量木材,只不过木材腐朽消散了,这样才能解释希腊罗马古建筑中一些奇怪的结构——那些空档其实原来都是木头。

东西方发展中共通的治国理念是严刑峻法、厚今薄古、一切朝前看,这样的治国理念不但造就了早期的波斯帝国,后期的马其顿帝国,也造就了秦国的强大,以致于一个小国能够强大到吞并周边的小国,造就一个大的集权国家。

但共通的规律又显示出,严刑峻法、厚今薄古这种理念,却往往不合适于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要维持一个庞大帝国的稳定,朝前看的理念难以做到。这种理念执行的结果,往往是帝国的分崩离析。

西方没有在政治理念上继续前进,而是维持了这种大一统帝国的脆弱性,在历史上更多的时候,以分散小国并存的形式存在。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以内,也被分割成很多不通的领地——真正的封建制。

东方则经过一群牛人的研究探索,拿出了以儒学为代表的一整套厚古薄今、一切向后看、一切往静里走的理论,以期维持庞大统一国家的超级稳定性——这不是封建,而是集权治理。这就是路径的形成与依赖。

放大到十万年的历史标尺,就又是一番风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