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山寺盛唐宝藏

 Kath2633 2022-04-14

'

一座消失了千年的古刹名寺,一段被遗忘了千年的历史传奇,一批被埋藏的千年的佛教瑰宝,一个被尘封了千年的佛祖圣物。

'

Image

庆山寺,坐落于临潼区新丰镇东南1.5公里的青原上,得名于武则天

武则天临朝听政期间,为独揽大权,她一方面用严酷的政治手段打压异己,一方面推行佛教,大兴佛寺,意在借助佛的神威降伏社会舆论。

说来也巧,就在她亲政的第二年,即公元686年,新丰县露台乡因地震有山峰踊出,武则天以此为吉祥之兆,便大作文章。她命人撰文渲染此山“高二百尺,有池周三顷,池中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 以“庆山者,王志德茂则生”为由,将此山命名为“庆山”, 新丰县更名为庆山县,并大赦天下。趁此机会,武则天还下令修建一座全新的寺院,取名“庆山寺”,地宫亦由此而来。

武则天掌权期间,庆山寺香火鼎盛,高僧云集,一时成为长安东部最为重要的寺院,有“东庆山,西法门”之说。开元年间适逢盛世,在佛教政策松动的情况下,佛教高僧集合民间信众的力量复加修缮了庆山寺。德宗时改名 , 却规模依然可观 , 武宗会昌年间排佛 , 庆山寺遂遭毁记,地宫里的珍宝幸免于难。

Image

庆山寺塔基地宫于 1985 年被临潼县属新丰砖厂工人在姜原村附近用推土机取土制砖时偶然发现。

Image


Image

庆山寺地理位置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庆山寺地宫正南北方向,北面渭水,南枕骊山, 西距汉新丰故城11.5 公里,东与鸿门坂约 0.5 公里的距离。

Image

庆山寺塔地宫又称舍利精室,砖石券顶结构,平面“甲“字形,由斜坡道、甬道、主室共同组成,仿照当时唐代高等级墓葬形式构建。

Image

甬道与主室之间安石门,将地宫分为南北部分,石门以南为纪念空间,包括斜披墓道和甬道。石门以北为瘗埋空间,为主室。


Image

庆山寺塔地宫平面图

甬道壁画为力士金刚形象,只剩下部,上部已残缺。

Image

Image
甬道东壁壁画
甬道口正中央为“上方舍利塔记碑”,碑阴素面,两侧面线刻海石榴。碑额题刻“大唐开元庆山之寺”,两边线刻海石榴、迦陵频伽。
碑文记述庆山寺的位置,上方舍利塔损坏的原因,修葺与竣工时间,主持人,以及安置舍利的时间和盛况。


Image


Image

《上方舍利塔记》碑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通高82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石门楣、框、扉、槛、墩俱全。石门的这种分界功能与同时期唐墓中的功能一致,在唐墓中石门为纪念空间和埋葬空间的分界线,也是阴阳的分界线。


Image

石门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通高120厘米,宽102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石门外有一对三彩狮子,蹲卧在磐石形座上,两只狮子釉色构成鲜明对比,神态可掬,幽默逗人,是唐三彩兽中艺术价值很高的珍品,而其高度的观赏性和通俗性也在唐代狮子中罕见。


Image
Image

三彩狮子一对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通高18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主室南北长 2.07 米、东西宽 1.47 米,面积 3 平方米余,东、西、北壁有彩色壁画。

Image


Image
地宫东壁伎乐


Image

Image
地宫西壁伎乐

北壁须弥座上正中放置有一镌刻有“释迦如来舍利宝帐”的石质宝帐。宝帐分别由帐体和须弥座共同构成,帐顶是一颗硕大的摩尼宝珠。

Image
释迦如来舍利宝帐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通高109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石质宝帐四面用繁缛细腻的线纹刻画佛祖释迦牟尼涅槃故事的 4 段情节,分别为临终遗教、双林灭度、荼毗和八王分舍利。

Image
正面:佛说涅槃经图线刻

Image
右侧面:涅槃图线刻

Image
背面:荼毗图线刻
Image
左侧面:八国王子分舍利图线刻

宝帐的四角留有孔洞,原本插有银叶菩提树,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的。宝帐座前两角插有金莲花。

Image

银叶菩提树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通高28.5-35.3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金莲花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通高29.5-32.2厘米,花朵直径9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帐内供奉金棺银椁,棺内铺棉衾,上置二绿色玻璃瓶,内装水晶制成的舍利代用品。舍利石帐及内部的金椁银棺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在象征意义上是时间的推移和性质的递进关系,寓意释迦牟尼涅槃后的遗体经荼毗变为舍利。


Image

鎏金莲座长颈琉璃瓶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5.4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金棺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长14厘米,前挡高9.5厘米,宽7.4厘米
后挡高6.5厘米,宽4.5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银椁及须弥座
庆山寺塔地宫出
长21厘米,前挡高14.5厘米,宽12厘米
后挡高10厘米,宽7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帐南面放供奉之物:等距离地东西一字儿摆着三个三彩供盘,中盘内置一个三彩南瓜,两边盘内各置四个玻璃供果,盘间放两个彩绘陶瓶。

Image


Image

三彩三足盘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4.5厘米,直径24厘米,足径12.8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三彩南瓜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8厘米,直径13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三彩南瓜以虎皮黄釉为主,间施绿釉,焙烧技艺超群,蒂和花落痕迹尤其逼真,是三彩瓜果造型中罕见的艺术珍品,也表明了瓜果与其余佛教七宝相同,可用作佛舍利供养。


Image

卷云团花纹彩绘陶瓶


庆山寺塔地宫出

高16.8厘米,口径3厘米,腹径9.8厘米,底径5.6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其余陶、瓷器物置于宝帐东、西两侧,金、银、鎏金银、铜器均置于须弥座前的地面上。

Image
Image

卷草纹银管状器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长8厘米 直径0.7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缠枝忍冬纹鎏金铜高足杯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6.1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2.7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鎏金铜钵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3厘米,口径7.5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铜净瓶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17厘米,腹径7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5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鎏金银首铜锡杖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通高32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Image

兽面衔环六足铜炉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13厘米,口径13.2厘米,腹径13厘米,足径18.4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多足炉在北朝时就已出现,造型以五足为主。此件六足铜炉是目前仅见。出土时炉内积满香灰及木炭。

Image

Image

褐彩网格纹束颈琉璃瓶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7厘米,口径3.9厘米,底径3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Image

Image

人面忍冬叶纹胡壶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29.5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14厘米,足径8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北京大学林梅村老师认为庆山寺地宫出土高浮雕人头胡瓶,器型与粟特鹤嘴胡瓶相同,而腹部六头神像实际上是印度教战神塞健陀(SKanda)像。据印度教神话传说,塞健陀是雪山女神帕尔瓦蒂和印度教主神湿婆之子,以及象头神伽内什的兄弟。塞犍陀诞生后由六位乳母养育,所以长有六个头,也称“六面天”。

Image

开元通宝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直径2.5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Image


黑釉陶钵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12.7厘米,口径21.8厘米,腹径24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Image

白釉三足瓷盘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4-4.4厘米,口径16.8-17.5厘米,足径13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白瓷盘(共计26件)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2.7-3厘米,口径16.5-17.5厘米,底径12.8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白釉瓷碗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5.6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5.5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白瓷碗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4厘米,口径12.6厘米,底径6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白釉盒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8.3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6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白釉粉盒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4.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9.6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Image

黑釉白瓷钵


庆山寺塔地宫出土

高5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3厘米

临潼博物馆藏

敛口,深弧腹斜收成小平底。内壁施青白釉,釉色清莹,有冰裂纹。外壁施黑釉,釉色厚重均匀。唇部一周未施釉,露出白胎。

图源:《武周皇刹庆山寺》

       《佛影湛然:西安临潼唐代造像七宝》

微博@核桃蛋Kingk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